而这里“读书无用论”的所谓“读书”,通常指的是接受现行教育体系所包括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训练和服务。首先,从物资、货币层面的博弈来看,对于“读书无用论”的成因可以作如下解释。“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势必流行,成为一股潮流或者至少是潜流。......
2023-12-02
一、“读书无用论”观念的表现
相对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读书无用论”,时下一种新“读书无用论”的观念正在兴起,四处弥漫,不仅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如此,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方也开始呈现出来。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乡镇中学辍学现象严重。《今日中国论坛》记者随意调查的一个县的情况表明:“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0000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4000来人,三年里流失6000多名学生……大多数的辍学生都集中在乡镇的中学。”(李俊义、马书平,2006:97页)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关于辍学状况的一份调查显示,农村初中的平均辍学率接近40%。从调查看,大批孩子辍学的原因是“厌学”,而家长不反对孩子辍学的原因是认为“读书无用”。(李俊义、马书平,2006)
(2)不少高中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根据《中国教育报》相关报道,时任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副司长姜钢表示,2009年我国有834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而据教育部提供的数据,在2009年1020万名高考报名考生中,应届高中毕业生为750万名。这就意味着尚有84万名应届高中毕业生没有报名参加2009年的高考。2009年亦有不少媒体报道重庆市万人放弃高考的现象。高中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出国留学;为了学校的升学率而“被自动”放弃高考;大学学费高;自觉高考无望而外出打工等。高中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的现象虽然未必完全是由“读书无用论”观念导致的,但仍然可以部分地表明“读书无用论”观念的盛行。家长可能觉得学生接受大学教育之后,找工作仍然困难,大学教育的投入和产出很不成比例。
(3)在乡镇,无论是经济落后地区还是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热门话题已经不是读书,而更多的是议论孩子们进城打工的情况。那些在外面混得好,如当上了老板、买了房、落户于城市的人的个案,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不少贫困乡村的青少年,只读完小学、初中,有的甚至没有毕业,就开始辍学,进城打工。”(胡盛杰、雷雨、刘婧、梁燕,2002:267页)。(www.chuimin.cn)
(4)孩子们普遍性地以不怎么上学却挣大钱的“新新人类”作为自己效仿的对象,而且不认为这些“偶像”的“成功”与读书之间有什么联系。比如某著名台球选手曾对媒体说:“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转引自闫秀文,2005:38页)
(5)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较严重的厌学情绪。大学生入学后比较多地从毕业、就业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校园生活。也正是这个缘故,一些就读学校名气不大的大学生中不少人常常会心怀焦虑,无所适从,对所学内容提不起兴趣。也有不少人干脆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荒废学业。
基于以上“读书无用论”观念的表现,在笔者看来,“读书无用论”观念在某种意义上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个逻辑过程可以通过“博弈—结构功能主义”模型来分析。
有关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的文章
而这里“读书无用论”的所谓“读书”,通常指的是接受现行教育体系所包括的从小学到大学的知识训练和服务。首先,从物资、货币层面的博弈来看,对于“读书无用论”的成因可以作如下解释。“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势必流行,成为一股潮流或者至少是潜流。......
2023-12-02
不过,中央政府的解除管制、分权并不是改革开放之后的新现象。笔者认为,这很重要地源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价值或者承诺、影响、权力、货币、物资等博弈层面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一五”计划的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国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2023-12-02
图0.1可以初步表述笔者所谓“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模型的内容。图0.1“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模型简图对于图0.1,我们可以从中心位置的“物资”看起。......
2023-12-02
鉴于帕森斯的AGIL理论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掩盖了人和行动,看来需要将人和行动重新放置在分析的中心,这一框架的合理成分才能得到继承。显然,在理论大师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发展、完善和合理成分的继承中,四个功能必备项或多或少地被抛弃了。......
2023-12-02
如上所述,我们将建构主义意义上的结构界定为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人与群体之间基于某一维度的属性或者某一层面的资源占有状态形成的关联模式。表0.2结构的类型划分......
2023-12-02
博弈论在诞生之初实际上是一种数理模型,这种数理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渐渐形成了我们所谓的经典博弈论。经典博弈论指的是,具有特定目的的两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存在策略上的相互作用,在这一背景之下,他们效用(收益)最大化的理性行为可能造成的特征与结果——这种结果有可能是非理性的,也有可能出乎参与者的意料。......
2023-12-02
上文有关社会学路径的博弈论的相关论断是适用于“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的。“博弈—结构功能主义”不仅认为价值观在博弈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将价值或者承诺本身作为博弈的一个层次和争夺的对象,此举无疑是对谢林博弈论发展思路的继承和发扬。......
2023-12-02
不过,博弈论方法和理论模式日益呈现出不同的发展取向,这个过程与博弈论近年来在众多经济学之外的其他社会科学领域甚至包括生物学领域中的实践相融合,带来了博弈论发展的一些新趋势。无论是魏里希诉之于内的针对博弈论均衡存在性的追寻,还是谢林等人诉之于外的针对博弈论均衡实现问题的求索,都直接或间接地在博弈论的框架之中引入了一些新的因素。......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