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弈—结构功能主义:从行动到注意力

博弈—结构功能主义:从行动到注意力

【摘要】:第2章从行动和信息到结构与注意力本章尝试通过比较经典博弈论与《三十六计》的思想,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博弈论如何以及应该如何更好地贴近社会生活的现实,同时基于三十六计对有关结构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无论是三十六计还是经典博弈论,都大量涉及理性行为者的策略选择问题,而且在现代社会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

第2章 从行动和信息到结构与注意力

本章尝试通过比较经典博弈论与《三十六计》的思想(以下简称三十六计),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博弈论如何以及应该如何更好地贴近社会生活的现实,同时基于三十六计对有关结构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这些结构主要还是建构主义意义上的结构,虽然只是“博弈—结构功能主义”中结构的一个维度的一部分内容,却也有助于增进我们对结构的丰富内涵的把握。

《三十六计》自从被发现以来,一直被看作集中国兵家诡道之大成、将中国历史上兵家谋略抽象化了的兵书;而在现代社会科学中正在被日益广泛应用的经典博弈论,其核心是数理模型,其主旨是求均衡解,以解释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中理性行动者策略性互动导致的一些独特现象——这些现象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单个行为者的理性行为出发难以对其进行理解和解释。无论是三十六计还是经典博弈论,都大量涉及理性行为者的策略选择问题,而且在现代社会有着非常广泛的运用。比较这两种理论有利于明确各自的理论性质,推进各自的理论建构,对如何将博弈论贴近社会生活的现实也具有启发意义。

由于是在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奇葩,三十六计和经典博弈论在理论取向和现实关怀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对二者不能简单地并列而观。本章对背景性知识作简单介绍之后,将从考问理论预设的角度入手,分别剖析这两种思想,并从逻辑上离析出各自的理论框架及其建构过程,以在互相比较中帮助这两种理论确立各自的相对位置。笔者相信,这样一番考察能够让人们发现这两种思想之间存在的亲和性。一方面,有利于用经典博弈论来归纳和模型化三十六计;另一方面,有利于用三十六计所包含的现实视角来推进经典博弈论的发展,达到融合理论脉络,促进理论建构的目的。(www.chuimin.cn)

本章的考察表明,三十六计和经典博弈论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它们都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博弈理论,都可以大致地定位于谢林所谓混合博弈(经典博弈论所谓非合作博弈)的层面上。不过,三十六计的博弈思想更多地关注博弈中零和博弈的层面,更接近一种直面某种特定生活场景(比如战争)的实质理论,也更贴近生活;而经典博弈论更多关注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谢林所谓混合博弈),更接近一种形式理论,省略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较为抽离于生活。

在两种理论的套合互构之中,我们发现:(1)三十六计挖掘了一系列经典博弈论所忽略或者淡化处理的内容,如身体、相对地位、效用维度、注意力等结构性因素;(2)三十六计可以依托经典博弈论进一步系统化,并在其中进行定位;(3)经典博弈论亟待在前提预设上进一步现实化,在表述方式上引入镶嵌式,以拓展其适用范围。下面将更为详细地呈现这些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