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弈结构功能主义:深度探索与实践

博弈结构功能主义:深度探索与实践

【摘要】:图0.1可以初步表述笔者所谓“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模型的内容。图0.1“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模型简图对于图0.1,我们可以从中心位置的“物资”看起。

四、“博弈—结构功能主义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问题上引入博弈及结构功能主义视角,这是将问题探讨引向深入的一种方式。不过,经典博弈论的理论模型以及社会学中诸如互动论、冲突论之类的理论资源如何与博弈论进而与结构功能主义结合在一起,仍然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理论议题。

在此,笔者试图初步建立起综合博弈论和结构功能论的理论模型,也就是提出“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以便更好地厘清和谐社会的基本功能机制(包括利益协调机制,但不仅仅是利益协调机制)。

图0.1可以初步表述笔者所谓“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模型的内容。

img2

图0.1    “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模型简图

对于图0.1,我们可以从中心位置的“物资”看起。围绕“物资”,图0.1中上下分列了两类行为者:行为者1、行为者2(注意图0.1中行为者1和行为者2在不同的博弈层次中出现,这并不意味着在不同层次中他们都必然是同样的个体),由他们出发的箭头都指向物资,其意为他们为争夺物资的权益而展开博弈活动。其右侧的“}”表示的是如果争夺物资的博弈委决不下,难以均衡,博弈可能行进的一种方向是通过诉诸货币来解开物资博弈的困局。

诉诸货币来解开物资博弈困局主要有三种路径:(1)基于货币的一般化和数量化能力,对物资权利或者权益中因难以分割从而难以解决其归属的部分进行折算,由权益获取方向丧失方提供货币补偿;(2)基于货币的流通性和国际货币兑换中汇率的不确定性等进行资本运作,获取货币的好处,而让渡部分物资权益,从而使得货币好处与物资权益之间形成一定的交换;(3)根据行动者双方货币资源占有量的大小,遵循类似于“谁钱多谁受益”的原则,判定物资权利或者权益的归属。试举例如下:第一种路径。比如两人争夺一台个人电脑,委决不下,可能会通过由电脑归属方给另一人一定的货币补偿以让其放弃相关权利来解决。第二种路径。比如国际贸易中,中国购买日本的织布机,约定以日元结算,这本身对日方来说是有利的。如果日元相对人民币有升值的趋势,那么对日方来说就有早点达成交易协议的动力,因为过一段时间,中方会觉得按照人民币来计算,织布机变得更贵了。为了早些用日元结算达成交易协议,日方甚至愿意让渡一些物资权益。第三种路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有钱人与对待穷人的态度很不一样,有钱人可能因此额外地享受到一些物资权利或者权益。

由“物资”争夺出发伸向右下方的虚线箭头,表示的是物资博弈除了内在均衡及外在引入货币解决方案之外的“其他变数”:(1)双方博弈中断,或退出博弈,不再往来,博弈争夺的物资权益或灭失或双方均未得到;(2)一方完全征服另一方,全面兼并,甚至消灭其肉体,物资权益或灭失或被征服者获得。

由于货币权益的稀缺性,围绕货币权益仍然会有争夺,由此展开的博弈与物资博弈类似,虽然有达成内在均衡的结果,但也有委决不下之时。这就需要进入权力体系的层面,通过诉诸权力来解决问题。“权力决定产权”的逻辑在此会展现出来,这里所谓产权,不仅涉及物资权益,也涉及货币权益。

诉诸权力来解开物资博弈和货币博弈困局主要也有三种路径:(1)基于权力在博弈双方相对地位中的结构效应,用权力赋予的方式来补偿博弈双方中物资和货币的相对损失方;(2)在博弈中引入富有权力的第三方,由第三方进行管制,更改或者明确物资博弈或货币博弈的规则,并且使这种规则得到切实的贯彻;(3)基于博弈双方的权力大小分布和权力让行为者即便违背自己意愿也不得不服从的能力,根据“谁有权谁有利”的原则,由博弈中某一方获得物资和货币的权利或者权益。试举例如下:第一种路径。正如布劳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中所表述的,由于人们交换的不平等性,那些接受了物资和货币馈赠的人容易成为馈赠方权力作用的对象。比如孙权可能给予周瑜足够多的物资和货币,只要后者认同前者江东之主的权力地位(周瑜成为孙权权力作用的对象)。第二种路径。比如在上述关于中日织布机交易的例子中,中方觉得应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而日方坚持用日元结算,这时候就可能引入第三方如某国际组织作为裁决人。第三种路径。比如上例在裁定究竟用哪种货币进行结算时,如果日方明显有权力优势(关于权力的进一步细化的表述,参见王水雄,2003),用日元结算就会被明确下来。(www.chuimin.cn)

由“货币”争夺出发伸向右上方的虚线箭头,表示的是货币博弈除了内在均衡及外在引入权力解决方案之外的“其他变数”:(1)双方博弈中断,或退出博弈,不再往来,博弈争夺的货币权益或灭失或双方均未得到;(2)一方完全征服另一方,全面兼并,甚至消灭其肉体,货币权益或灭失或由被征服者获得。

同样,博弈逻辑也会围绕权力展开。如果内在均衡难以达成,那么可以引入影响体系的内容进行评判。诉诸影响来解开物资博弈、货币博弈特别是权力博弈的困局主要也有三种路径:(1)用影响赋予或者强化影响力的方式来补偿博弈双方中物资、货币特别是权力的相对损失方;(2)在博弈中引入富有影响力的第三方,由其更改或者明确物资博弈、货币博弈特别是权力博弈的规则,最终确定权力的归属;(3)基于博弈双方影响力的分布及影响力的基础性,根据类似于“谁影响力大谁有权力”的原则,由博弈中的一方获得权力、货币及物资博弈中的相关权利和权益。试举例如下:第一种路径。比如联想公司曾极力宣传倪光南,增强其社会影响力,以补偿其在权力上相对(柳传志)的缺失或损失。第二种路径。比如封建王朝更迭时期权力争夺中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第三种路径。比如“文化大革命”之后的中国由于邓小平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干部群体中的影响力很大,虽然他暂时没有什么权力,但是这种影响力最终决定了随后党和政府权力的归属问题。

由“权力”争夺出发伸向左上方的虚线箭头,表示的是权力博弈除了内在均衡及外在引入影响解决方案之外的“其他变数”:(1)双方博弈中断,或退出博弈,不再往来,博弈争夺的权力权益或灭失或双方均未得到;(2)一方完全征服另一方,全面兼并,甚至消灭其肉体,权力权益或灭失或由被征服者获得。

同样的博弈逻辑也会围绕影响或者影响力展开。如果内在均衡难以达成,那么可以引入价值或者承诺体系的内容进行评判。诉诸价值或者承诺来解开物资博弈、货币博弈、权力博弈特别是影响博弈的困局主要也有三种路径:(1)用价值或者承诺赋予的方式来补偿博弈双方中物资、货币、权力特别是影响的相对损失方;(2)在博弈中引入双方认同其价值的第三方或相关代表,由第三方更改或者明确物资博弈、货币博弈、权力博弈特别是影响博弈的规则,进而判定影响力的大小和归属;(3)基于博弈双方价值或者合法性的相对地位及价值或者承诺的终极性,根据类似于“谁价值大谁有影响力”的原则,由博弈中的一方获得影响、权力、货币及物资博弈中的相关权利和权益。试举例如下:第一种路径。比如在政教关系问题上,政府可能默认或者承认某一宗教的价值,以换取这一宗教群体有意识地限制其影响力的扩大,至少限制其在政治生活层面的影响力。第二种路径。比如“文化大革命”之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价值观讨论,将“实践”作为代表价值的第三方,由此来判定哪种执政理念更具影响力。第三种路径。比如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曹操控制了天子,所以他在价值或者合法性上就有了相对于其他诸侯更高的地位,在影响、权力、货币及物资等一系列博弈中也就能够获得相应的好处。

由“影响”争夺出发伸向左下方的虚线箭头,表示的是影响博弈除了内在均衡及外在引入价值解决方案之外的“其他变数”:(1)双方博弈中断,或退出博弈,不再往来,博弈争夺的影响权益或灭失或双方均未得到;(2)一方完全征服另一方,全面兼并,甚至消灭其肉体,影响权益或灭失或由被征服者获得。

最后是围绕价值或者承诺展开的博弈活动,由于价值或者承诺(或合法性)具有终极性,在这一体系中的博弈活动如果委决不下难以达成内在均衡,那么直接进入“其他变数”的逻辑:(1)双方博弈中断,或退出博弈,不再往来,博弈争夺的价值权益或灭失或双方均未得到;(2)一方完全征服另一方,全面兼并,甚至消灭其肉体,价值权益或灭失或由被征服者获得。

“博弈—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模型表明,博弈是具有层级性的,这种层级性的生成与人们特别是既得利益者试图维护既得利益而有意识建构的社会保护膜不无关系。为了维护物资的占有格局,需要建构货币体系;为了维护货币占有格局,需要建构权力体系;为了维护权力格局,需要建构影响体系;为了维护影响力分布格局,需要建构价值体系或者合法性体系。反过来,价值体系或者合法性体系为影响力分布格局提供了支撑,影响体系为权力格局提供了支撑,权力体系为货币分布格局提供了支撑,货币体系为物资分布格局提供了支撑。当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某一体系的作用会凸显。比如在战争年代,如果没有基本的物资体系作为保障,那么有再好的价值体系也是徒劳,因为肉体可能会被敌方消灭。

博弈除了具有层级性之外,还存在一个体系向另一个体系跃迁的问题,当然,这种跃迁在现实中并不一定按照物资博弈、货币博弈、权力博弈、影响博弈、价值博弈的顺序依次进行。现实生活中的博弈活动完全有可能从物资博弈直接跃迁到价值博弈;也可能直接从权力博弈起始,向下跃迁到货币博弈、物资博弈,向上跃迁至影响博弈和价值博弈。

值得注意的是,博弈越接近围绕价值或者承诺(或合法性)展开的层面,“其他变数”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正是出于这个缘故,在冲突的问题上,冲突越接近价值层面,其对社会体系的冲击力就越大、范围就越广。

当然,物资博弈仍然是根本性的,正如马克思主义所强调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博弈双方物资资源构成的结构与两者的货币结构、权力结构、影响结构甚至价值结构不一致时,要求后者与前者一致的努力以及博弈活动就会拓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