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博弈论分析及功能预期假定

博弈论分析及功能预期假定

【摘要】:但是,考虑到我们在这里不是研究功能解释理论,所以笔者仍然坚持采用“功能预期假定”这个概念。这种关于个人对系统功能的预期能够影响其行为决策的假定,就是这里所说的“功能预期假定”。这或许也可以作为功能分析和博弈论分析相勾连的一条路径。

三、功能预期假定和博弈论分析

使用“功能预期假定”这个概念,在某些功能主义研究者那里,是不被接受的。

在功能解释理论的研究者中,对于何谓“社会功能”,存在不同的理解。具体而言,如果把在社会群体z中社会现象x所产生的结果y称为x的社会功能,那么x的参与者是否意识到y的产生会影响对社会功能的界定?对于这个问题,研究者有不同的处理。

一种处理是,x的参与者是否意识到y的产生,不影响对社会功能的界定。也就是说,x的参与者可能意识到也可能没有意识到y的产生,但这并不影响y被界定为社会现象x的功能。默顿在评论马林诺斯基和拉德克利夫布朗的功能理论时提出的显性功能和潜在功能的区分,便是这种理解的代表。

另一种处理是,在进行功能解释时,y成为社会现象x的功能,一定是没有被参与者意识到的。艾尔斯特在对功能解释加以探讨时,强调了这种理解。

对第二种处理的根据,笔者充分理解。如前所述,这是功能解释理论中的关键构建,否则,功能解释理论就可能被其他基于有目的行为的理论所替代。但是,考虑到我们在这里不是研究功能解释理论,所以笔者仍然坚持采用“功能预期假定”这个概念。

事实上,使用这个概念主要是基于熟知功能主义理论的社会学家对经济学家的批评。比如,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格兰诺维特认为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分析落入了过时的功能主义的陷阱。那么,他所说的那种功能主义是什么呢?是社会学家早已熟知的、用社会系统层面的事项解释社会系统层面现象、排斥理性选择行为的功能主义吗?

显然不是,因为那绝非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基本思路,毋宁说那是他们反对的思路。如果说,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制度的滋生是应对更有效地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需要,那么,其中的机制是什么?按照新制度经济学家的思路,一定要和个人预期净收益的考量联系起来。无论是将制度的建构和集体行动的逻辑结合起来,还是把制度的滋生和博弈论分析结合起来(安德鲁·肖特,2003),都是如此。

笔者尚未读到格兰诺维特在批评新制度经济学家的功能主义时对这种功能主义所做的更深入的剖析,但从他的批评中受到一个启发:如果博弈的参与者不仅注意到在现有制度下各自的收益,而且注意到存在可能的新的制度安排,而这种制度安排的功能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收益,那么他对新的制度功能的认知将会影响他的预期收益,乃至改变他的行动。这种关于个人对系统功能的预期能够影响其行为决策的假定,就是这里所说的“功能预期假定”。

谢林在有关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的讨论中曾谈到一种情况,即个人有时会根据他对宏观状况的认知和理解来做出微观决策(托马斯·C·谢林,2005)。“功能预期假定”与此思路是相通的。

假定个人对系统功能的预期影响着他的情境定义,影响着他对对手策略行为的判断,影响着他的收益函数,那么,这样显然就影响着博弈。这或许也可以作为功能分析和博弈论分析相勾连的一条路径。

以上所谈是基于过去多年中时而出现的一些零星想法。水雄要我写序的提议促使我把它们简要整理出来。既然以之代序,也算是参与水雄开辟的有关博弈论和功能主义这一议题的讨论吧。

刘世定

2012年9月25日

深圳大学城(www.chuimin.cn)

参考文献

Elster.Ulysses and the Sirens:Studies in Rationality and Irrationalit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9.

Elster.Explaining Technical Change:A Case Studyin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格兰诺维特.经济行动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找工作:关系人与职业生涯的研究.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杰克·J·弗罗门.经济演化:探究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罗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北京:三联书店,2001.

赫伯特·斯宾塞.社会学研究.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乔根·W·威布尔.演化博弈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王水雄.镶嵌式博弈:对转型社会市场秩序的剖析.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安德鲁·肖特.社会制度的经济理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托马斯·C·谢林.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