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双重体制下不宽松的现实——短缺和通货膨胀的并存与互换我们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需要有一个“宽松环境”,理论界的某些同志把我们称为“宽松学派”。这种不宽松,既来自传统经济体制的由软预算约束造成的扩张冲动,还来自本书第三、四、五章分析的双重体制下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机制的变化。......
2023-12-02
下篇 政策手段篇——宽松的实现
在中篇里,我们探讨了政策目标选择的有关问题,认为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内部虽然存在着普遍的扩张冲动,存在着导致总需求膨胀和短缺的根源,但是膨胀到什么程度,还是在于政策目标选择中的偏好,在于对不同的政策目标先后次序的排列与组合。因为消除短缺使经济平稳发展无疑也是政策目标之一,当决策中有失误而没有把这个目标放到重要位置时,才会出现经济发展过热与总需求膨胀。为了正确地选择政策目标,需要通过对40年实践中经验教训的反思,探讨适度经济增长率的确定、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形成等问题。
但是,政策目标的选择还只是反映了决策的要求,反映了主观的良好愿望,把政策目标付诸实现,还得靠政策手段。政策手段运用得好,能够较快地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运用得不好,便不容易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人们把后一种情况称作调控不能到位。
在运用政策手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项政策手段只能实现某一预定的经济目标。这是因为,政策手段是通过对利益的调节来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在实现目标的同时需要付出代价,有所得必然有所失。所以,要求某项政策措施同时兼顾每个政策目标是很困难的。例如要求在工资政策中兼顾公平与效率两个目标非常困难;工资政策只能顾到效率这个目标,而把公平这个目标留给税收政策手段去调节。这样,当有着许多个政策目标时,就得有同样多的政策措施来保证目标。这种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之间的相等规则是不能违反的。企图用一两项政策来实现多项目标,必然会顾此失彼。当有着一整套政策目标时,就得有一整套的政策手段去配合;(www.chuimin.cn)
2.各项政策之间要协调配套。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和抵触,因为政府有着多元化的经济目标。单独从某一经济目标出发就事论事地制定的宏观政策,孤立看都是有道理的,合在一起则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也正是经济目标间的矛盾。因此,必须系统认识各项经济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彼此的影响,避免孤立地着眼于某种经济目标所可能造成的危害。要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套,固然有许多具体的操作性问题,但是就其总体而言,关键在于把不同的经济目标协调起来,特别要避免因指标过高而造成的经济目标间的矛盾。这就是说,把握住经济的稳步增长才有利于经济政策目标的协调。在此基础上,认识各项政策调节利益分配的特定功能,使之相互配合,就能够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合理利用各项社会资源的可能性,调节社会资源分配,实现优化组合,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稳步而健康地发展;
3.要认识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政策手段诸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国际收支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宏观政策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着与相互影响着。它们虽然有各自调节的领域,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它们都调节着利益分配;对利益的调节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同商品以及货币相联系的,它们通过调节不同集团的利益,促使人们从切身的利益考虑改进自己的活动,趋利避害,形成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在运用各项政策手段时要认识这种内在联系,使之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矛盾,其关键在于利害调节方向和调节力度的合理掌握。
我国经济发展一再出现起伏波动,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不宽松的现实,这既有体制因素,也有政策因素。为此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我们不能等待体制改革完成之后,再去改变不宽松、不稳定的现实。我们认为,只要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作为经济政策目标的最终的综合要求,就有可能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促使其实现。在本篇里,将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各种政策方案的利弊和有用性进行探讨和评价,为合理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有关不宽松的现实和宽松的实现:双重体制下的宏观 经济管理的文章
第七章双重体制下不宽松的现实——短缺和通货膨胀的并存与互换我们提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需要有一个“宽松环境”,理论界的某些同志把我们称为“宽松学派”。这种不宽松,既来自传统经济体制的由软预算约束造成的扩张冲动,还来自本书第三、四、五章分析的双重体制下地方政府、企业、个人的行为机制的变化。......
2023-12-02
三、控制个人收入分配所面临的两种选择个人可支配收入膨胀是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执行有效的收入分配政策是消除短缺和通货膨胀的重要一环。......
2023-12-02
第十九章有效的供给管理政策及模式选择下篇的各章已经就如何进行有效的需求管理以及合理的政策选择,以调整和控制总需求过旺的不稳定增长态势,创造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宽松环境,使经济恢复到稳定增长状态等问题作了探讨。在那时,增加有效需求的措施也正是发挥生产能力、增加有效供给的措施,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是一致的。......
2023-12-02
第二章有效需求过旺的体制根源第一节有效需求不足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所蕴含的内在机制的表现一、资本主义经济中频繁地出现了周期波动和经济危机不论哪个国家哪一学派的经济学家都希望能够实现和谐、稳定的经济增长,因为只有在和谐、稳定的经济增长中才能够取得最优的资源配置效益与资源运作效益。......
2023-12-02
但是,只要这些鼓励性政策措施滞后于国内相对价格变动或无法抵消国内中间投入物品价格上涨因素,或调整措施不得当,出口增长也将滞后于进口增长速度,从而使外汇供给不足始终是经济增长的“瓶颈”约束。......
2023-12-02
第十六章货币金融政策如果说,在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体系中,财政预算是最有力的直接手段,那么,货币金融就是最重要的间接手段。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货币金融机制和人们对它的政策抉择,不尽相同于发达的商品经济国家。也就是说,银行是财政的附庸式配角,货币金融政策只是财政政策的延长补充。明显的进展是货币金融政策开始得到重视。各级干部加强了货币金融意识,并在这方面先后拟订和实施了某些措施。......
2023-12-02
第十七章利率手段宏观经济管理,基本上是价值量的调控,其对象是资金化的国民收入,其手段是财政和金融。第一节利息和利率概述一、利息的本质、来源和作用利息的出现,由来已久。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承认不承认利息的合法性,一度有过争议。至于运用利息手段来调控经济活动,那是经过10年改革才逐步明确的。通常用年利率,以百分数表示。从短期来看,利率决定于资金的供求关系及其变化。......
2023-12-02
第六章总需求膨胀下的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讨论需求膨胀要假设供给能力和供给水平是一个给定量作为前提,讨论供给不足则要假设需求能力和需求水平是一个给定量作为前提。然而,需求和供给又有各自相对独立的方面,需要分别进行讨论,本章就是从两者既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这种基本关系出发,来着重探讨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衡问题。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显然不同于实际的国民生产总值。......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