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宽松政策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宽松政策下的宏观经济管理

【摘要】:下篇政策手段篇——宽松的实现在中篇里,我们探讨了政策目标选择的有关问题,认为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内部虽然存在着普遍的扩张冲动,存在着导致总需求膨胀和短缺的根源,但是膨胀到什么程度,还是在于政策目标选择中的偏好,在于对不同的政策目标先后次序的排列与组合。在运用政策手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一项政策手段只能实现某一预定的经济目标。这种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之间的相等规则是不能违反的。

下篇 政策手段篇——宽松的实现

在中篇里,我们探讨了政策目标选择的有关问题,认为在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内部虽然存在着普遍的扩张冲动,存在着导致总需求膨胀和短缺的根源,但是膨胀到什么程度,还是在于政策目标选择中的偏好,在于对不同的政策目标先后次序的排列与组合。因为消除短缺使经济平稳发展无疑也是政策目标之一,当决策中有失误而没有把这个目标放到重要位置时,才会出现经济发展过热与总需求膨胀。为了正确地选择政策目标,需要通过对40年实践中经验教训的反思,探讨适度经济增长率的确定、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形成等问题。

但是,政策目标的选择还只是反映了决策的要求,反映了主观的良好愿望,把政策目标付诸实现,还得靠政策手段。政策手段运用得好,能够较快地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政策手段运用得不好,便不容易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人们把后一种情况称作调控不能到位。

在运用政策手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项政策手段只能实现某一预定的经济目标。这是因为,政策手段是通过对利益的调节来实现预期政策目标的,在实现目标的同时需要付出代价,有所得必然有所失。所以,要求某项政策措施同时兼顾每个政策目标是很困难的。例如要求在工资政策中兼顾公平与效率两个目标非常困难;工资政策只能顾到效率这个目标,而把公平这个目标留给税收政策手段去调节。这样,当有着许多个政策目标时,就得有同样多的政策措施来保证目标。这种政策目标与政策手段之间的相等规则是不能违反的。企图用一两项政策来实现多项目标,必然会顾此失彼。当有着一整套政策目标时,就得有一整套的政策手段去配合;(www.chuimin.cn)

2.各项政策之间要协调配套。在实践中,经常出现各项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矛盾和抵触,因为政府有着多元化的经济目标。单独从某一经济目标出发就事论事地制定的宏观政策,孤立看都是有道理的,合在一起则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也正是经济目标间的矛盾。因此,必须系统认识各项经济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彼此的影响,避免孤立地着眼于某种经济目标所可能造成的危害。要使各项政策协调配套,固然有许多具体的操作性问题,但是就其总体而言,关键在于把不同的经济目标协调起来,特别要避免因指标过高而造成的经济目标间的矛盾。这就是说,把握住经济的稳步增长才有利于经济政策目标的协调。在此基础上,认识各项政策调节利益分配的特定功能,使之相互配合,就能够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调动起合理利用各项社会资源的可能性,调节社会资源分配,实现优化组合,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推动经济稳步而健康地发展;

3.要认识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手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政策手段诸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国际收支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宏观政策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着与相互影响着。它们虽然有各自调节的领域,但却有着一个共同点,那便是它们都调节着利益分配;对利益的调节成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同商品以及货币相联系的,它们通过调节不同集团的利益,促使人们从切身的利益考虑改进自己的活动,趋利避害,形成一种自动调节机制、在运用各项政策手段时要认识这种内在联系,使之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矛盾,其关键在于利害调节方向和调节力度的合理掌握。

我国经济发展一再出现起伏波动,我们所面对的现实是不宽松的现实,这既有体制因素,也有政策因素。为此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我们不能等待体制改革完成之后,再去改变不宽松、不稳定的现实。我们认为,只要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作为经济政策目标的最终的综合要求,就有可能运用各种政策手段促使其实现。在本篇里,将通过对可供选择的各种政策方案的利弊和有用性进行探讨和评价,为合理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调控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