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贺兰山岩画景区的百题明代题刻

贺兰山岩画景区的百题明代题刻

【摘要】:在贺兰口沟口南北山壁上,各有一处明代题刻。在贺兰口沟内南山壁上的是明万历三十七年的题刻,题刻边框高66厘米,宽51厘米,边框内竖行阴刻82字。贺兰口关隘又称“贺兰口墩”,为明代左屯卫五十三烽堠之一,保存基本完好。

95.贺兰口岩画景区的明代题刻

贺兰口,是贺兰山东麓唯一能远眺贺兰山主峰沙锅洲的山口,也是贺兰山东麓山泉水涌出量最大的山口。在远古时代,这里是氏族部落凿刻大量岩画、营造祭祀场所、奉天地敬神灵的圣地。在西夏时代,这里是西夏历代皇帝营建“台阁高十余丈”离宫的风水宝地。到了明代,贺兰口又成为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隘,成为防御蒙元贵族及鞑靼、瓦刺各部从贺兰山后穿过山谷入侵东进的军事重地。

在贺兰口沟口南北山壁上,各有一处明代题刻。在北山壁上的是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的题刻,题刻边框高147厘米,宽90厘米,边框内竖行阴刻328字。题刻记载了明代宁夏都指挥同知吕仲良“为修宁夏关防,以固保障事”,于嘉靖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至七月初六日,砌筑并重修贺兰山14处关隘之事。题刻中开列了42名督工、架梁官员的姓名(图284)。

在贺兰口沟内南山壁上的是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题刻,题刻边框高66厘米,宽51厘米,边框内竖行阴刻82字。题刻记载了万历三十七年五月宁夏镇城游击将军潘国振、洪广营游击将军文应奎重修贺兰口“水关”、创辟“土围墩(烽火台)”之事(图285)。

img548

图284 贺兰口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的题刻

img549

图285 贺兰口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的题刻

根据上述两幅题刻所载内容,我们找到了贺兰口关隘、“水关”及“土围墩”遗址。

贺兰口关隘又称“贺兰口墩”,为明代左屯卫五十三烽堠之一,保存基本完好。墩台呈覆斗状,贴山而建,砌筑在距沟口50米的北山腰。经实地丈量,墩台高约9米,底宽12米,顶宽7米,与嘉靖十七年题刻所载基本相符。在明代,朝廷为防御逃回漠北的蒙元贵族及鞑靼、瓦刺各部不断南下骚扰掠夺,从洪武到万历年间,曾先后18次修筑长城,并在长城沿线设九镇,每镇设总兵领辖,以分段加强长城的防务,指挥调遣兵力修缮长城关隘。作为当时“九边重镇”之一的宁夏镇,其所管辖的长城,东起大盐池(今盐池县境内),西至兰靖(今甘肃皋兰、靖远),全长2000里。此外,又在贺兰山东麓14个山口和人马可逾之处修筑短墙和关隘,作为贺兰山一线长城防御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贺兰口墩”就是其中的关隘之设。从其形制考察,当为贺兰口沟口的一座哨台,距谷底35米,有简易台阶可直上台顶。在墩台上瞭望,沟口内外一目了然,银川平原尽收眼底,视野相当开阔。

“水关”距沟口570米,建在谷底,当地农民称为“关门”。“水关”全长21.5米,残高1.5米,宽2米,以卵石干砌而成。关墙贴北山壁而建,在2米处留有3米的“关门”,迄南则于近南山壁处留水口。

img550

图286 贺兰山“贺兰口墩”

“土围墩”(图286)在沟口外,距沟口150米,遗址尚存,为一方锥截顶形建筑,黄土夯筑而成,边长12米。据当地农民讲,“土围墩”原高约5米,“文革”中,被农民取土建房拆毁。从现存遗址及农民口碑材料考察,“土围墩”当为烽火台之设。

附:

明嘉靖十七年题刻

委官陕西宁夏都指挥同知吕(1)为修宁夏关防,以固保障事。嘉靖十七年五月二十七日恭:

钦差镇守宁夏等处地方内官监太监(2)

钦差巡抚宁夏等处地方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吴(3)

钦差征西将军镇守宁夏地方总兵官咸宁侯仇(4)

钦差协守宁夏地方副总兵魏(5),会□□□新堑砌并重修沿山一带关隘。自枣儿沟、镇北关、归德、小风、汝箕、小水、塔峡、贺兰、宿嵬、白寺、镇北、水吉、黄峡、金塔儿等关口共拾肆处。每关各长不等,底阔三丈五尺,顶阔二丈,高二丈八尺不等,四十日完备。开列督工、架梁官员职名于后:(www.chuimin.cn)

提调都工都指挥同知吕仲良,

架梁防护都指挥佥事刘寿,

监放粮饷委官杜历、张鸾,

管工把总指挥王鸾、陈忠、刘奋、苏凤、沉正,

□□、□□、张虎、谈士年、徐頣、陈怡、唐臣、杜名、李保、傅月、张恭、鲁镇、利瓦伊、白采、张秀、王玉、朱木、陈庆、曹恩、王裕、谈保、吴斌、王免、滕臣、崔义、林得山、张相、□带、费梁、陆义、樊斌、郎太、王峻、朱通。

嘉靖十七年七月初六日修建。

明万历三十七年题刻

总理宁夏镇城游击将军潘国振(6),会同宁夏洪广游击将军文应奎(7),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初一日,恭部院黄(8)、总镇萧(9)明文,重修水关一道,创筑土围墩一座。

架梁督工王建予,把总□□□、吴□□、王□□、□□□。

【注释】

(1)名吕仲良,史载其“善测夷情,久经战阵”。

(2)名吕洪,太监,嘉靖十六年镇守宁夏,嘉靖十八年裁革。

(3)名吴铠,山东阳谷县人。嘉靖十七年任。史载其“重风化,谨边防。建东号以萃生徒”。

(4)名仇钺,史载其“善射,长于督兵,虏贼知名。正德五年,何锦等纠宗藩谋为不轨。钺用计平之。于时不扰兵戈,不劳馈饷,惠及一镇,功冠一时。夏人立生祠祀之,封咸宁伯。后平河南流贼,立生祠者十余处,进爵咸宁侯”。

(5)名魏时,嘉靖十五年,为都指挥协守。史称其“谋勇夙著”。

(6)潘国振,凉州人,万历三十五年任宁夏镇城游击将军。

(7)文应奎,榆林人,万历三十三年任宁夏洪广营游击将军。

(8)部院黄,名黄嘉善,山东即墨人,万历三十七年任巡抚宁夏都御史。史称其“器识恢弘,多筑建白”。

(9)总镇萧,名萧如熏,延安人,万历二十年任宁夏总兵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