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全面调查岩画的基础上,对岩画进行完整、准确的科学记录,是保护岩画和对岩画进行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岩画图形的记录方法,目前通行的有以下几种。图268用扑拓法记录的岩画图像图269用线描法记录的岩画图像三是临摹法。......
2023-12-02
83.岩画的人为破坏和对策
多年来,由于贺兰山岩画没有得到有效保护,经常会遭受人为的破坏,以致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据考察,岩画遭受人为破坏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建设性破坏。在贺兰山地区采矿炸山、拉砂取石、修渠筑路都能够对岩画造成极大的破坏。20世纪70年代,在贺兰口岩画密集区,沿山农民将进沟口南山壁西行37米处、79米处、94米处的三处巨型坡石从旁边或中间炸开修渠(图265),使可能磨刻有岩画的石面消失了约160多平方米,根据这三处周围岩画分布的平均密度分析,损失的岩画单体图形当在200幅左右。
图265 贺兰山贺兰口因炸山修渠造成的山体破坏
至于取石建房做地基,砌筑羊圈围墙,不经意地将刻有岩画的石头取走搞建设的情况则更为多见。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成立后,在调查岩画的时候,在农民的房前屋后、果园和羊圈的石砌墙体上发现了240多块凿刻有岩画的石头。有的已经做了房基,有的垒在墙里,有的甚至砌在水渠壁上。这一方面说明贺兰口岩画的密集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人为活动对岩画造成的巨大破坏。
二是收藏性破坏。近几年,随着收藏热的升温,有些人以营利为目的,沿贺兰山东麓找当地村民或牧羊人收购岩画。更有甚者,采取违法偷盗的手段,上山用撬棍、凿子等工具,将山体或巨石上的岩画凿出凹槽,用橇棍撬下,使之与山体剥离取走;或漫山寻找岩画石,将其用工具车或手扶拖拉机装运下山,以高价出售给收藏者。
在贺兰口岩画密集区,我们发现了两处岩画曾经被人偷偷地凿撬过:一是在磨刻有著名的“太阳神”岩画的山壁上,距“太阳神”左上侧仅有9厘米的岩石表面,发现了一条上下长75厘米的凿槽,凿槽平均宽度5厘米,最宽的地方有8厘米,平均深度1.2厘米,比“太阳神”岩画的磨槽深0.2厘米(图266)。2000年10月,我们在记录这幅岩画时,不经意地将这条凿槽看成是一道岩石裂缝。后来经过仔细辨认,才发现这是一道用金属器凿出的槽线,槽内凿痕清晰可辨。显然,这是有人企图盗凿撬取这幅著名岩画所留下的罪证。没有得逞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地处山壁、凿撬难度的确很大而罢手;也可能是在偷凿的时候,看到有人进山,害怕被人发现而中止。
图266 “太阳神”岩画左边的凿槽
图267 有明显铁棍撬过痕迹的岩画石(www.chuimin.cn)
另一处是在沟口外有一块长1.6米、离地表高1.1米、厚0.9米的巨石,巨石上磨刻有2幅人面像岩画。在岩石侧面厚约15厘米的地方,有一道长50厘米、宽1.5厘米的凿槽,槽深1.2厘米。凿槽边缘有用铁棍撬过的痕迹。在巨石正面左侧,有一道长47厘米、宽2厘米、深1.3厘米的横向凿槽。连接这道凿槽的一条裂线,已经横穿整块巨石(图267)。很明显,这是有人想把人面像岩画从巨石上凿开取走。只不过石头太大,凿开不容易,取走也困难,所以没有得逞。
三是研究性破坏。借口对岩画进行数据收集和研究,不经文物管理部门批准,非法进入岩画密集区搬运岩画石。或对一些精品岩画进行多次锤打扑拓,取得拓片资料。或者将岩画拓片装裱后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一些不懂拓片打制技术的人,不按规范操作,打制拓片时,“在石面上擦墨,然后把宣纸摁在石面上”,使有岩画的岩面成为“一片一片的黑块”,对岩画造成极大的破坏。
四是旅游性破坏。一些岩画点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后,由于管理不善,放任游客随意在刻有岩画的山石上踩踏留影,或乱刻乱画,对岩画手摸脚踏,造成破坏。
随着贺兰山岩画在国内外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保护贺兰山岩画已成为宁夏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近几年来贺兰山岩画保护和管理的工作实践,我们认为应该搞好以下几项工作,以防止贺兰山岩画遭受人为破坏。
一是强化各级文物管理部门对贺兰山岩画的保护与管理职能,加大贺兰山岩画的保护力度。各市县文物局、文物管理处都应把辖区内贺兰山岩画的保护列入工作议程,划定保护范围,争取专项经费,增加专业人员,切实加强对贺兰山岩画的保护和管理。
二是严格禁止在岩画区域内开山辟路、挖砂取石、凿渠建坝、垦田放牧,破坏与岩画共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源头上切断人为破坏的管道和途径。
三是在开辟为旅游区的岩画点上,或供科学考察、考古发掘的岩画密集区域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禁踩踏、敲砸、刻画、涂污、搬动岩画石,严禁随意脱模复制或拓印岩画。
四是组织专业队伍,对辖区内的岩画抓紧进行科学调查、全面记录、整理编号工作,建立专门档案,完善巡查制度,拒绝一切破坏岩画的苗头发生。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向广大群众、青少年学生宣传岩画,宣传保护岩画的重要意义,把保护岩画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共同为保护贺兰山岩画作出贡献。
贺兰山岩画的保护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采取有力措施,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就一定能够改变贺兰山岩画继续遭到破坏的被动局面,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更好地永续保存下去。
有关贺兰山岩画百题的文章
因此,在全面调查岩画的基础上,对岩画进行完整、准确的科学记录,是保护岩画和对岩画进行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岩画图形的记录方法,目前通行的有以下几种。图268用扑拓法记录的岩画图像图269用线描法记录的岩画图像三是临摹法。......
2023-12-02
在构图风格上,贺兰山岩画中的羊形象有单线刻画,极具线条的简美;有轮廓线描绘,透出国画白描的韵致;有整体刻磨,呈现拙中见巧的功力。在贺兰山岩画中,也有表示“羊头人”,即“羊人”的人形岩画。不过,和甲骨文的构图不一样的是,表现的羊头是正面形,人的体形是侧面形;而贺兰山岩画所表现的羊头是侧面形,人的体形则是正面形。......
2023-12-02
有数据显示,贺兰山是中国发现植物岩画最多的区域。在贺兰山岩画中,植物岩画有树木、花草、果实、谷物等。为世界所瞩目的贺兰山人面像岩画,是指原始人类对心目中的神灵鬼怪、图腾动物以及各种崇拜对象赋予人面形象而制作的岩画。从某种意义上讲,贺兰山岩画是一个庞大的符号系统。......
2023-12-02
在高约50米、长约221米的石壁上,分布有1300多个赭红色的大小人物图像,是左江流域岩画中人物图像最多、场面最大的岩画点(图13)。驰名中外的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居于岩画长廊的中心,共记录岩画2318组、5679幅,占贺兰县岩画总数的28.75%。植物岩画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贺兰山是中国发现植物岩画最多的区域。在贺兰县贺兰山岩画中,植物岩画有树木、花草、果实、谷物等类型。......
2023-12-02
图132贺兰山岩画中变体形式的羊符号经过认真分析,笔者认为,这是以两只羊角为基本型构成的羊头正面形象,是羊头的符号化,也即为羊头符号,以这种符号指代羊,可以称之为“羊符号”。贺兰山岩画中的羊符号,也是从正面看羊头形,其上部也是一对左右下弯的羊角。这个羊角符号,与贺兰口岩画中的羊符号的形状毫无二致。......
2023-12-02
每年6月24日,他们都要隆重庆祝古老的传统节日——太阳节。诸神之主的“日”,就是太阳神。100多年前,P.马克在俄罗斯乌苏里江流域的舍列缅捷也沃村和黑龙江沿岸的萨卡奇—阿梁地区发现了太阳神岩画。......
2023-12-02
其实,从贺兰山岩画密集区的岩画分布特点看,在山体上大面积磨刻而成的岩画,是史前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创作。丰富多彩的贺兰山岩画,绝大多数都是远古时代长期活动在贺兰山地区的氏族部落的巫师所为。......
2023-12-02
而“水关”以西,岩画数量则大为减少。而明代重修“水关”,则与贺兰口军事设防有很大关系。明万历三十七年,又在贺兰口筑土围墩(烽火台),并重修“水关”。图2812002年7月12日,贺兰山贺兰口暴发山洪的场面据此,贺兰口沟内“水关”之设,古人初衷是为保护沟口两侧山壁大批岩画不受山洪侵袭。......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