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贺兰山岩画百题:借用石疤制作的创新成果

贺兰山岩画百题:借用石疤制作的创新成果

【摘要】:在贺兰山贺兰口,我们共发现了明显借用岩石层面构造制作的岩画7幅。目前还没有见到借用石疤制作的动物岩画。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利用岩石上自然形成的石疤、石纹、裂缝制作的岩画,大部分是人面像岩画。他们崇尚生命、期盼死者再生的愿望,充分地体现在这幅借用石疤打造的骷髅头岩画上。

75.借用石疤制作的岩画

贺兰山岩画中,有很多借用石面上自然形成的疤痕、石纹、裂隙、石凸以及岩石节理制作的岩画。有的石疤打破了人面像的构成,有的疤痕经过加工后成为一个符号,有的构成了人面像的一只眼睛,有的则成为人面像的一部分。在贺兰山贺兰口,我们共发现了明显借用岩石层面构造制作的岩画7幅。其中,5幅是人面像岩画,1幅是符号岩画,1幅是植物岩画。目前还没有见到借用石疤制作的动物岩画。我们是否可以推测,利用岩石上自然形成的石疤、石纹、裂缝制作的岩画,大部分是人面像岩画。至少在贺兰山贺兰口,这种推测是有事实根据的,并非虚妄之说。

那么,史前人类为什么要利用岩石表面的石疤制作人面像岩画呢?

人面像岩画是早期人类崇拜文化的产物,是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神灵崇拜的综合反映。山崖石壁上自然生成的、由于物理原因或自然风化原因在其表面形成的疤迹、线缝等,总会在视觉上构成某种形象。这种与在现实中能观察到的一些形象有关联度的“内心视象”,是一种“在一个空白的心灵中突然出现”的“心理形象”(1)。这种未被体现为物质媒介,仅仅存在于人的心理范围内的形象,在原始人类的思维模式中,往往被感知为与灵魂、精灵、神怪等神秘力量进行接触的对象。

人们经常会把自然天成的、具有一定形象意义的石痕、石缝幻视为石眼、石耳、石口、石花、石线等。人们一旦把这些幻视中的形象表现为物质媒介,也即反映在岩画中,“形象”的概念也就从心理学的领域进入到文化的领域。这些天成的、具有超自然力的个体形象被制作岩画的巫师组合在一幅人面像中,比如借用壁面上的一块石痕构成人面像岩画中的一只眼睛,一弯石裂同人工刻线相连,组合为人面像的轮廓线时,这些人面像就会因人为的凿痕与自然的石痕“互渗”而具有神圣的质量和神秘的力量,原始人对其崇拜的感情就会因此而得到强化和提升。

在法国佩钦—梅尔(Pech-Merle)洞穴中,有一块岩壁边缘轮廓像马头形状的岩石,上面画着一幅马的岩画(图245)。

img493

图245 法国佩钦—梅尔(Pech-Merle)洞穴中的马岩画

这幅巧妙利用岩壁边缘天然马头轮廓创造的马匹岩画,被学者认为是原始艺术家依靠心理投射进行创作的一个典型事例。它“是一种内心视象投射活动的产物,是一种把某种客观事物吸收到主观图式中来的同化作用”。同时,又认为它是“一种内心视象的模仿,它主要表现为主体首先把自己的一种内心视象投射于某一客观事物,例如把某种动物形象投射于某块岩石,于是在这块未经加工过的岩石上就似是而非地浮现出某种动物的形象来。或者是先由某块岩石的外形引起了关于某种特殊姿态的联想,而后产生出来的内心视象又对这块岩石进行复合”(2)

在贺兰口可移动的岩画中,在一卵石的侧面,有一个椭圆形的石疤,石疤是天然的,围绕石疤周围的槽线是人工凿刻的。一圈轮廓线,使这块石疤成为一幅非常怪异的人面像(图246)。这具人面像的五官位置尽管摆得不是地方,甚至分辨不出哪儿是眼睛、哪儿是鼻子,但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个人头形象,或许可以说是一个骷髅头造型。

img494

图246 借用石疤制作的骷髅头岩画

大量文化人类学资料证实,从远古人类到现代原始部落及偏僻古老的山区农村,人们都相信骷髅是死者灵魂的住所,是灵魂的载体和物化形式;并且认为骷髅头骨寓有人的“灵性”、精气和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可以使人的尸骨重获生命,从而产生了崇拜骷髅头骨的观念(参见本书第45题)。(www.chuimin.cn)

把一块卵石上形似头骨的天然石疤,加工成骷髅头形象,这具骷髅就会因人为的凿痕与自然的石痕“互渗”而具有神圣的质量和神秘的力量,原始人对其崇拜的感情就会因此而得到强化和提升。他们崇尚生命、期盼死者再生的愿望,充分地体现在这幅借用石疤打造的骷髅头岩画上。

在贺兰山贺兰口北山壁上,有一幅戴着小帽的猴面像岩画(图247)。这幅猴面像的右眼,是一个向上挑的天然核形石疤,古人利用了这块石疤,并以它为准,磨刻出与其对称的左眼,勾画磨制出了一幅猴面像。

img495

图247 借用石疤制作的猴面像岩画

猕猴是古羌族崇拜的图腾动物,一块核形石疤,在古人的心目中,是一只天然的眼睛,在他们的内心视象中,是一只“猴”眼投射在这块石疤上进行复合后形成的具有超自然力的眼睛。这块不起眼的石疤,一旦被人们发现,并在内心视觉上构成眼睛的形象,进而被利用为猴面像的右眼,那么,这幅猴面像就具有了较之人工凿刻眼睛的猴面像或人面像更为神秘的力量。为什么呢?因为这只“眼睛”是天然的,是一只“天眼”,是大山睁开的一只眼睛,它在洞视着这里的一切。而当人们把这只“天眼”复合为猴面像上的一只眼睛时,这幅猴面像的神秘力量将是无与伦比的。再加上这只猴戴着一顶小帽,是一只被人格化了的图腾动物,那它的神圣质量和神奇作用会更加令人倾倒。原始人就这样完成了一幅他们心目中的图腾形象,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崇拜的对象。希望通过对它的膜拜,讨好自己的图腾,以获得保佑。

在贺兰山贺兰口沟口北山壁上,有一幅表现生殖力传递的岩画(见图227)。居于这幅岩画中部的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椭圆形石疤,在这个石疤的边缘部分,可以明显地看到用石器磨过的痕迹,沿着石疤的边缘,有约7毫米宽的一圈磨痕,使整个石疤构成一个女阴的形象。

从这块石疤的右上部按顺时针方向看这组岩画,构成画面的单体图形是这样排列的:(1)出洞的狼;(2)双眼上挑、牙齿外露、毛发上冲的人面像;(3)男女交媾图;(4)边缘用石器磨过的女阴形象的石疤;(5)作交配情状的两只羊;(6)相向而立的一人一羊。

我们按顺序对上述6组图形进行诠释,从它们之间的联系上可以解读出整幅岩画所深藏的文化语义:狼氏族部落,通过人的交媾行为,把生殖力传递给羊只,让羊只通过交配的途径多产繁盛。(参见本书第73题)

在这幅岩画中,借用石疤制作的雌性生殖器形象,在男女交媾和牝牡羊相交中间,具有中介的、过渡的含义。石疤既可以象征女阴,也可以指代动物牝器。其中介的、过渡的意义在于:人的生殖力,是可以通过这个借用石疤制作的雌性生殖器传递给动物的。天然石疤经过人为的处理,使人的意志与石头的超自然力“互渗”,母羊的牝器和女人的阴户“互渗”,这就具有了通过性行为传递生殖力的功能。画面右下方是男女交媾,左上方是牝牡交合,两者之间借助于这个人与自然合成的性器完成生殖力的传递,以实现史前人类“人畜两旺”、“人旺了,畜也旺”的美好愿望。

【注释】

(1)朱狄:《原始文化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445页。

(2)朱狄:《原始文化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第2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