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贺兰山岩画,尤其是贺兰口岩画,都是远古时代长期活动在贺兰山地区的氏族部落的巫师所为。在贺兰山岩画中,有很多岩画表现了“巫”的形象。在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密集区,有一幅著名的“巫”岩画(图50)。......
2023-12-02
58.岩画中的炎帝神农氏
在贺兰山贺兰口人面像岩画中,有一幅非常特殊的人物画像(图186)。在其头顶有对称的牛耳、牛角,中间是火焰纹。身体部分为“”,是向上连续升腾的火焰形象。头部左侧,有一个图形,作“
”;头部右侧,有一个与向上弯曲表示“牛角”的线条相接但又稍许断开的竖线符号“
”,似一向上的箭头。
图186 贺兰口岩画中的炎帝神农氏
这个人物,有头饰,有人面,也有表现四肢的身体。他居于众多象征各类神灵的人面像中央,尤为突出。在整个贺兰山“圣像壁”岩画中,有身体的人面像岩画仅此一例。
甲骨文中的图形是象形文“火”字,像火焰上腾之形。这个图形的契文,有人释为“山”,不正确。甲骨文中未见“山”及从“山”之字,这是有定论的。因此,这幅人物画像中,头顶
上的是象形文“火”字,是火焰纹。头部左侧的图形
,高嵩先生释为“‘黄帝’合文”(1);与向上弯曲表示“牛角”的线条相接的竖线符号
为古“炎”字的初文,古音读“焰”。这个符号,又见于西安半坡遗址仰韶文化之陶文(图187,第一行倒数第一个、第二行顺数第三个)。
那么,这个头上有牛角、牛耳,有殷契甲文“火”字头饰,身体四肢刻画为叠升火焰纹的特殊人物是谁呢?我们认为,这是炎帝神农氏的岩画形象。证据有五。
图187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刻文
其一,观察这幅人物图像,其头部图形是颗长有牛角、牛耳的“牛首”。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神农氏是一头长着“牛首”的怪物。如:
“神农牛首。”(2)
“少典妃安登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之于常羊,生神子人面龙颜,好耕,是为神农,始为天子。”(3)
“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人身牛首,长于姜水,因以姓也,有圣德。”(4)
“炎帝神农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首而生炎帝,人身牛首。”(5)(文中的“有娲氏”当为“有蟜氏”之误)
上述记载中,龙首、牛首、龙颜互见,古人常以“牛”、“龙”混称。可见在上古先民的原始文化意识中,龙与牛有着割舍不断的血缘关系。《帝系谱》说“神农牛首”,而《诗含神雾》则说“神农龙首”。又清人诸畮香《明斋小识》卷一载:“外祖惟怀公,晚年馆湖西鲍氏。饭后无聊,徙倚于庭。见檐际悬一牛首,眉睫间泥苔皆满,厥状丑恶。疑而问诸徒。未启口,雷雨交作,方知所见者龙也。”
显然,这里的牛头,就是龙头。传说中的神农氏是“牛首”,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原始先民将牛人格化为农神的崇拜意识。
其二,在神话传说中,炎帝神农氏是牛神,是农业之神,又是医药之神,还是火神。
“炎帝神农氏,长于姜水,始教天下耕种五谷而食之,以省杀生,尝味草木,宣药疗疾,救夭伤之命。”(6)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燥湿肥硗高下之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辟就。”(7)
“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耒耜鉏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8)
神农氏不仅是教民“播种五谷”的农神,是“尝味草木”的药神,还是“钻燧取火”的火神。后人称神农氏为“炎帝”,“炎帝”之名,即昭示着神农氏与火的关系,也证明了“炎帝”作为光明神的神格:
“炎帝氏以火纪,故以火师而火名。”(9)
“炎帝为火师,姜姓其后也。”(10)
“炎帝作钻燧取火。”(11)
“炎帝者,太阳也。”(12)
“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13)
“炎帝,少典之子,姓姜氏,以火德王天下,是为炎帝,号曰神农,死托祀于南方,为火德之帝。”(14)
神农氏是“牛”,因此在牛的传说中,也或多或少地积淀着“神农”就是“炎帝”的原始文化信息:
“九真居风山夷人,有一老妪向田,见金牛出食,斫得鼻锁,长丈余。后人往往见牛夜出,光曜数十里。”(15)
“窦州特亮县昔有白牛,夜出光影照耀。人见牛光,号为“特亮。”(16)
“顺宁府里长俸文家畜一牸,甚瘦,好鸣。二年忽产一犊,牛头牛蹄,浑身白毛,青腿,脊上微有鳞甲,角生顶中,如芝菌然,光曜炫目……又永昌府夷民家产一犊,夜中有光烛栏。”(17)
在先民的记忆深处,长着“牛首”的炎帝神农氏是位火神。从某种意义上讲,神农氏的牛图腾,也是“火”的一种表现形式,牛的那对弯弯犄角,又有“火”的表征,是跃动着的火的固定形象。请看下边的这些图形(图188):(www.chuimin.cn)
上面的两个图形是见于庙底沟彩陶文化中的火纹,下面都是甲骨文中的“火”字、金文中的牛图案与卜辞中的“牛”字。如果我们把金文中“牛”字的下半部去掉,只留下那双弯曲向上的尖角,即与甲骨文“火”字同形,亦可视为燃烧上蹿的火苗,是形若炎火的牛头图腾,也印证了《云南通志》中所记载的牛“角生顶中,如芝菌然,光曜炫目”的传说。它形象地说明了牛图腾中的牛角所蕴涵的象征意义,即炎帝神农氏的牛图腾,有着农耕文化和火食文化的双重意蕴。
图188 彩陶上的火纹及甲骨文、金文“火”字
贺兰口这幅岩画中的人物图像,其头部有甲文“火”字,身体四肢以火焰纹线条勾勒,火上火下,叠火为炎,为叠升火焰形象,隐喻“火师”。《左传·哀公九年》载:“炎帝为火师。”
其三,头上有“火”,“火”在人上,甲骨文有例。在甲骨文中,“光”字的图形就是一个“火在人上”的形象(图189)。《说文解字》:“光,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义也。”《吕氏春秋·劝学》高诱注:“炎帝,少典之子,姓姜氏,以火德王天下,是为炎帝,号曰神农。”又班固《白虎通义》:“炎帝者,太阳也。”这些都证明炎帝是位光明神,有着光明神的神格。这幅岩画人物,是火在人上的形象,义为“光明”。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被赋予“光明神”、“以火师而火名”的人物唯有“炎帝神农氏”。
图189 甲骨文“光”字
其四,头部之左有“黄帝”合文。黄帝又称有熊氏、轩辕氏,居五帝之首。《国语·晋语四·文公》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相济(挤)也,异德之故也。”据此,黄帝、炎帝为兄弟。“黄帝”合文于炎帝神像之左,说明了兄弟二人的血缘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黄帝之右侧即是炎帝。
其五,人面像右侧有“炎”字初文,是为炎帝神像作注。
若以上说法不谬,这幅岩画图像,就是千百年来受人崇拜的炎帝神农氏的画像。
将神话人物及其传说用图画的方式刻磨在岩石上,这是古代岩画的主要题材之一。很多岩画都充满着神话的意味,是采用岩画方式记录下来的神话人物、史诗或英雄故事,如山西柿子滩发现的“女娲补天”岩画等(图190)。尽管因年代久远,其确切内容已很难知晓,但可以从后世文献记载的远古传说或其他文物载体上的人物形象的比较印证中,了解大概。炎帝神农氏形象的岩画图像的发现,为我们研究上古牛图腾文化及炎帝神农氏的神话传说提供了形象的佐证资料。
图190 山西柿子滩“女娲补天”岩画
【注释】
(1)高嵩:《岩画中的文字和文字中的历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05。
(2)(明)陈耀文:《天中记》卷二十二引《世本·帝系谱》。
(3)黄奭辑《春秋纬》卷。
(4)(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七八引《帝王世纪》。
(5)(唐)司马贞:《史记校补·三皇本纪》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6)(清)马骕:《绎史》卷四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佚》。
(8)(清)马骕:《绎史》卷四引《逸周书》。
(9)(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昭公十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420页。
(10)(晋)杜预:《春秋左传集解·昭公十七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第1762页。
(11)(周)管仲:《管子·轻重篇》。
(12)(汉)班固:《白虎通义·五行》。
(13)(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
(15)(宋)李昉等:《太平御览》卷九百引《交州记》。
(16)《渊鉴类函》卷四三五引(唐)《郡国志·佚》。
(17)《云南通志》卷三十《杂记》。
有关贺兰山岩画百题的文章
绝大多数贺兰山岩画,尤其是贺兰口岩画,都是远古时代长期活动在贺兰山地区的氏族部落的巫师所为。在贺兰山岩画中,有很多岩画表现了“巫”的形象。在贺兰山贺兰口岩画密集区,有一幅著名的“巫”岩画(图50)。......
2023-12-02
这是符合整个贺兰山乃至世界人面像岩画系统作画规律的,表现的是史前人类赋予人面形象的各种崇拜物,包括有人的面部表象的神灵鬼怪。因此,贺兰山第一幅独足人面像岩画是神话传说中的“山鬼”无疑。......
2023-12-02
图213贺兰山岩画中的十字符号十字符号是人类最古老的符号之一。刻符16、17即为中国最早的十字符,识别为数字“五”。然而,十字符号的语义并没有就此终结,从人们将太阳视为阳性的观念出发,十字符号又成为男人的象征,是男性生殖器的特定符号。因此,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装饰图案中,出现一个十字置于一个圆圈中,形成符号“⊕”,即表示男性(十字)与女性(圆圈)的交合。......
2023-12-02
笔者认为,这是史前人类在用符号表示他们心目中的“鬼”。图112岩画中的“鬼”符号符号“”,近似于汉字“囟”。“”是“鬼”字的上部,表示“鬼”头,特大而怪。其实,甲骨文“鬼”字中的“厶”,应为“尾巴”之属。......
2023-12-02
在构图风格上,贺兰山岩画中的羊形象有单线刻画,极具线条的简美;有轮廓线描绘,透出国画白描的韵致;有整体刻磨,呈现拙中见巧的功力。在贺兰山岩画中,也有表示“羊头人”,即“羊人”的人形岩画。不过,和甲骨文的构图不一样的是,表现的羊头是正面形,人的体形是侧面形;而贺兰山岩画所表现的羊头是侧面形,人的体形则是正面形。......
2023-12-02
而“水关”以西,岩画数量则大为减少。而明代重修“水关”,则与贺兰口军事设防有很大关系。明万历三十七年,又在贺兰口筑土围墩(烽火台),并重修“水关”。图2812002年7月12日,贺兰山贺兰口暴发山洪的场面据此,贺兰口沟内“水关”之设,古人初衷是为保护沟口两侧山壁大批岩画不受山洪侵袭。......
2023-12-02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一书中,运用大量人类学材料,分别对原始人在狩猎或捕鱼之前、中、后必须完成的巫术行动进行了研究。在狩猎中,最重要的行动是对猎物施加巫术的影响,迫使它出现。原始人在狩猎活动中的巫术行为,在不同的氏族部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令现代人不可理解。上述两种巫术尤其是狩猎巫术,都在欧洲洞穴岩画中找到了实例。......
2023-12-02
我国著名岩画研究专家盖山林先生用很大篇幅,在《世界岩画的文化阐释》一书中论述了岩画的功能。图19瑞典鲍古斯列那太阳舟岩画此外,岩画的功能还有氏族符号、祈祷、狩猎魔术、占星术、成人仪式和生殖仪式、幻影以及对神人传达信息、指示标记、表达姿态语言、对图腾的描绘、原始记事符号等。......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