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贺兰山岩画羊题解析-贺兰山岩画百题

贺兰山岩画羊题解析-贺兰山岩画百题

【摘要】:在构图风格上,贺兰山岩画中的羊形象有单线刻画,极具线条的简美;有轮廓线描绘,透出国画白描的韵致;有整体刻磨,呈现拙中见巧的功力。在贺兰山岩画中,也有表示“羊头人”,即“羊人”的人形岩画。不过,和甲骨文的构图不一样的是,表现的羊头是正面形,人的体形是侧面形;而贺兰山岩画所表现的羊头是侧面形,人的体形则是正面形。

48.贺兰山岩画中的羊

羊形象的岩画,在世界动物岩画中,数量是最多的。有数据显示,人类饲养、驯化山羊历史可追溯到1万年以前。山羊是人类最早从狩猎转向畜牧的对象,也是人类度过漫长游牧生活历史的物质基础。可以说,人类早期的生存与羊只的狩猎和畜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岩画作为记录史前人类生产和生活、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石书”,存在大量羊的图像,这是理所当然的。

贺兰山岩画中,反映各种羊形像的岩画(图127)非常多,有羚羊、山羊、北山羊、黄羊、青羊等。表现形式也非常丰富,各种形体动作的羊只都有所表现,有伫立之羊、奔跑之羊、行进之羊、退却之羊。体型有大有小,最大的单体羊图像有10厘米左右,最小的不足1厘米,可称为微型岩画。

构图风格上,贺兰山岩画中的羊形象有单线刻画,极具线条的简美;有轮廓线描绘,透出国画白描的韵致;有整体刻磨,呈现拙中见巧的功力。有些非常具象,栩栩如生;有些则极度抽象,具有符号的简约。

img256

图127 贺兰山岩画中的羊形象

文献考古资料显示,在宁夏历史上,从古老的羌戎、匈奴到汉代的羌族,唐代的土蕃、回纥、党项等少数民族,都曾经在贺兰山地区屯居、狩猎、放牧,生息繁衍。它们都与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羊是他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古代,我国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泛称西戎、西羌、羌戎。《礼记·王制》说“西方曰戎”,《尚书·大传》载“羌在西”,因为古羌人居于西北,属于“西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戎与羌一也”,故有“羌戎”或“西羌”之称。“羌”在甲骨文中为img257img258金文img259,篆作img260img261。《说文解字》释为“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康殷说这是羌的基本形,即像羊角(头),人形为“羊头人”(1),所以“羌”字或可释为“羊人”,羌是一个以羊为氏族图腾的民族。在贺兰山岩画中,也有表示“羊头人”,即“羊人”的人形岩画(图128)。不过,和甲骨文img262的构图不一样的是,img263表现的羊头是正面形,人的体形是侧面形;而贺兰山岩画img264所表现的羊头是侧面形,人的体形则是正面形。尽管甲骨文img265和岩画img266在文字符号的构图上有差异,但都表现的是“羊头人”,这是没有问题的。能否说,岩画符号img267也是“羌”字?或者是甲骨文img268的异体字?我们不敢臆说。

img269

图128 “羊头人”岩画

古羌人视羊为神祗,由诸羌发展而来的吐蕃“其俗重鬼右巫,事獂羝为大神”(2),“獂羝”是一种大公羊。在古老的苯教中,“苯教徒在占卜时,往往使用一种占卜绳,而占卜绳是用以前长在大头羊肩上的羊毛捻成的,人们给这种羊毛赋予一种宇宙的特征。人称这种大羊头为长毛神羊。它导致了生产面粉的青稞的生长,它能生产奶和酥油”(3)。而古老的党项羌人占卜时,则“以艾灼羊髀骨,谓之‘死跋焦’,卜师谓之‘厮觇’。视其兆:上处为神明,近脊处为主位,近傍处为客位。盖其俗以所居正寝中一间以奉鬼神,人不敢居,而主、客之位,则近脊而傍也,故取象于羊骨如此。又夜以羊,焚香咒,粟以食之,食尽则摇其首,乃杀羊,视其肠胃通则兵无阻,心有血则不和,谓之‘生跋焦’”(4)

综上,与羌人有血缘关系的古吐蕃人占卜时,用大头羊肩上的羊毛捻成的线,而党项人(古羌人的一支)占卜时则用羊只的大腿骨,并将其上部视为神明。因此,在古羌文化圈中,羊是最具神性的一种动物。

宗教仪轨中,羊又是祭祀祖先或山神、龙王的供品。在三千多年的殷商时期,人们在占卜使用的龟甲上,常常刻有“用羊十牛二”之类的卜辞,意思是在祭拜祖先神灵时,用十只羊和两头牛作为祭品,以供祖宗神灵享用(图129)。

img270

图129 盘羊头形饰件,内蒙古伊盟准旗玉隆太墓出土,田广金、郭素新《鄂尔多斯式青铜器》,文物出版社,1986年5月

在西藏苯教中,羊和牦牛、马是用于献祭的主要动物,“首先屠宰,然后切碎,以作为赎身金和烧毁的供品”(5)。羊不仅可以为死者当替身,将死者的灵魂从阴间赎出,而且还能在阴间为死者引路,引导亡灵到达天国的彼岸(6)。羊“被称为是通向死亡道路的圣者和导亡灵者”,是引导亡灵前往“福乐世界”的“英雄”,是“死者的朋友的亲属、亲近者和心爱的朋友”(7)(参见本书第65题)。

在贺兰山贺兰口,当地农民在祈盼山神保佑狩猎成功、祷告龙王顺时下雨、祈祝土地五谷丰登时,总是群体出动,面向大山,将一只耳朵洒进水的活羊献给这些神祗,等这只羊摇头时,便将其屠杀,把全羊煮熟后,分别从羊头、羊尾、羊背、羊心上割下一小片肉,连汤水一起洒泼在大山之下,贡献给龙王、山神和土地神,然后围坐成一圈,代神祗分享这只羊。这种以羊祭祀神祗的古老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羊的性格温顺,习性和善,以食草为生而不与人争,更不会伤害人类。羊对人的奉献很大,肉可食,皮可衣,既可果人腹又能暖人体。所以在各种动物中,人们总是把羊视为吉祥之物。在古代物品上常会有“吉羊”二字的纹饰,如《汉元嘉刀铭》上便刻有“宜侯之,大吉羊”,这个“羊”字就是后世的“祥”字。《说文解字》:“羊,祥也。”“大吉羊”就是“大吉祥”。“汉碑每以‘吉羊’为‘吉祥’”(8),故古人总是把羊视为大吉大利的祥兆。(www.chuimin.cn)

另外,在我国,羊及羊头、羊角、羊皮、羊毛,甚至羊血都具有辟邪驱鬼的功能。长沙马王堆汉墓(M1)漆棺画上,镇墓“怪兽”多具羊形,将性情温顺的羊“猛兽化”,赋予其狰狞的饕餮纹羊面形象,以镇邪驱鬼。刘肃《大唐新语》载:“正朝,县官杀羊,悬其头于门,又磔鸡以副之,俗说以厌疠气。”陶思炎《祈禳、求福、除殃》说:“在西北民族中有悬羊头于门外或室内的风俗,借其角以镇宅守兵。”(9)时至现在,我国西北地区,无论汉、回、蒙、满,无论城市乡村,在室内悬挂羊头者多有所见(图130)。除了装饰需要外,主要还是为了镇宅驱邪。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卷三“殳”部“祋”字条引“或说”云:“城廓市里,高县(悬)羊皮,有不当入而欲入者,暂下以惊牛马,曰‘杸’。”(10)殳(shu)是一种八角或六角的长棍状武器,用这种长棍张持羊皮,不但可以惊吓往来的牛马,而且还可以阻止一切邪魔恶鬼进入。另外,在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乡村、牧区,小孩受了惊吓,睡眠不稳,大人往往会在小孩额头上涂一道羊血以镇惊驱邪。

img271

图130 在室内悬挂的羊头

在古代,羊不仅是人类繁衍生息的物质生活基础,也是他们精神生活的源泉。贺兰山岩画中的羊形象,是史前人类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偶像。人们在用岩画真实地刻画羊的图像时,赋予了它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特殊含义。人们视羊为善良、吉祥、幸福的象征。有羊相助,可以祈禳、求福、除殃、驱邪、镇宅、安魂。羊是人类可以依托与信赖的伙伴和朋友。用岩画的形式,把羊的形象虔诚地刻画在贺兰山陡峭的石壁上,表达了古人借助动物的超自然力,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注释】

(1)康殷:《文字源流浅说》荣宝斋,1979年,第135页。

(2)欧阳修等:《新唐书·吐蕃传》,中华书局

(3)杜齐:《西藏的苯教》,《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4),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

(4)《嘉靖宁夏新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87页。

(5)石泰安:《敦煌吐蕃文书中有关苯教仪轨的故事》,《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4),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74页。

(6)褚俊杰:《吐蕃苯教丧葬仪轨研究——敦煌古藏文写卷P.T.1042解读》,载《中国藏学》1989年第3~4期。

(7)石泰安:《敦煌吐蕃文书中有关苯教仪轨的故事》,《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4),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年。

(8)引(清)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360页。

(9)陶思炎:《祈禳、求福、除殃》,香港三联书店,1993年。

(10)[汉]许慎:《说文解字》卷三殳部“祋”字条,中华书局影印,1983年,第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