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贺兰山岩画百题:欧洲最集中的蹲踞式人形岩画

贺兰山岩画百题:欧洲最集中的蹲踞式人形岩画

【摘要】:意大利梵尔卡莫诺山谷,是欧洲蹲踞式人形岩画最为集中且数量最多的岩画点。图115意大利梵尔卡莫诺岩画中的蹲踞式人形图116蹲踞式人形(蛙人)汤惠生、张文华先生在其著作《青海岩画》中,对岩画中的蹲踞式人形进行了专节讨论。

44.蹲踞式人形岩画

在贺兰山岩画中,有一种双臂半上举、双腿半下蹲的人形图案(图114),这种形象在岩画界和世界上古文化考古学上被称为“蹲踞式人形”(Squatting anthropomorphic figure)。

img243

图114 贺兰山岩画中的蹲踞式人形

对于蹲踞式人形岩画的文化象征意义,国内外学者有很多解释。意大利梵尔卡莫诺山谷,是欧洲蹲踞式人形岩画最为集中且数量最多的岩画点(图115)。E.阿纳蒂教授(E.Anati)将其解释为死亡崇拜、太阳崇拜、表现肉体与灵魂的分离等含义,认为是祈祷者的形象。美国岩画学者则解释其为“蛙人”(Frog)(图116)(1)

img244

图115 意大利梵尔卡莫诺岩画中的蹲踞式人形

img245

图116 蹲踞式人形(蛙人)

汤惠生、张文华先生在其著作《青海岩画》中,对岩画中的蹲踞式人形进行了专节讨论。他们列举了世界上很多国家考古发现的蹲踞式人物形象的资料,把这类岩画与陶器、骨器、青铜器壁画、木刻画、树皮画、剪纸中的同类图案进行比较,同时参考历史文献中的相关记载,对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将岩画中的蹲踞式人形与上古民族中的祖先崇拜、地神崇拜、生殖崇拜联系起来,“认为是后来系统化宗教中人格神的原型或母体,同时也是后世‘创世纪’或‘开天辟地’等文化观念的原始的具体表现”(2)

我国著名的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成片分布着正侧面蹲踞式人形(图117)。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描绘祭祀的仪式,这些人物形象是祭祀者;而调查报告的编著者认为,这是一种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3)。(www.chuimin.cn)

img246

图117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中的蹲踞式人形

img247

图118 新疆天山康家石门子呼图壁岩画中的蹲踞式人形

新疆天山康家石门子呼图壁岩画,有200多个大小不等的男女裸体人物图形集中在120多平方米的红砂岩崖壁上。这些人物形象身姿动作大体相同,他们两臂平伸,右小臂上举,左小臂下垂,双腿基本并拢,呈变形的蹲踞人形(图118)。从画面所表现的裸女群舞造像和男女交媾的场景分析,这是一幅画面宏大的生殖崇拜岩画,表现的是“对异性的追求,对两性感情的歌颂,对子嗣生育和种系繁衍的关心和祝愿”(4)

【注释】

(1)Alex patterson:Aield guide to Aock Art symbols of the greater sonthwest,1992.

(2)汤惠生、张文华:《青海岩画——史前艺术中二元对立思维及其观念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78页。

(3)覃圣敏等:《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广西民族出版社,1987年,第177~180页。

(4)陈兆复:《中国岩画发现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