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贺兰山岩画百题:珍贵西夏文刻与人面像

贺兰山岩画百题:珍贵西夏文刻与人面像

【摘要】:两处有着十分明显的打破关系,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西夏文“”(佛)字晚于人面像岩画。有人将这些旁边刻有西夏文的人面像岩画称为西夏岩画,认为这些人面像是“西夏战神的形象”。这些西夏文题刻,是西夏时期党项人对贺兰山人面像岩画的一种理解和诠释。

41.西夏文题刻和人面像岩画

img132

图109 有西夏文题刻的人面像岩画

img133

图110 叠压在人面像岩画上的西夏文“佛”字

贺兰山岩画分布点上,偶然会发现有西夏文题刻。有的西夏文刻在独立的石面上,有的则刻在有岩画的崖壁上。和西夏文在同一石面上的岩画是远古时代史前文化的产物,比历史上的西夏时代(1038~1227年)要早得多。

贺兰山贺兰口沟口北壁上,有一处西夏文题刻的人面像岩画(图109)。这些人面像是由羊图腾符号构成的,是羊图腾的拟人化形象,是我国西北古老羌戎氏族图腾崇拜的对象。仔细观察,人面像是用石器磨刻而成的,磨槽较深,生成有石锈细斑,时代非常久远。而在人面像左边的五个西夏文字则系金属工具凿刻而成,凿点细密,线条边缘工整,字体内透出青砂石本色,与旁边的人面像岩画的刻痕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两者绝不会产生在同一个时代,更非一人所为。在这堵石壁上,有两处被西夏文“打破”或叠压人面像图形的岩画。一处是西夏文“img134”(佛)字,直接叠压在一个在贺兰口岩画中习见的人面像图形上;另一处是西夏文“img135”字,迭压在另一个人面像图形上(图110)。两处有着十分明显的打破关系,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西夏文“img136”(佛)字晚于人面像岩画。

有人将这些旁边刻有西夏文的人面像岩画称为西夏岩画,认为这些人面像是“西夏战神的形象”(1)。李范文先生主编的《西夏通史》中,载录了这幅岩画的黑白照片,照片下面也标识为“西夏时期的岩画·贺兰口人面像”(2),这是经不起推敲的猜测。

在这堵石壁上,众多的人面像岩画周围,刻有15个西夏文字,其中有五个笔画相同的西夏文“img137”,横不成排,竖不成行,散乱地刻在两个并排的人面像右上方,翻译成汉语是“佛”字。另外有一个西夏字“img138”,是汉字“五”。在两个人面像中间,稍靠右侧,竖刻有五个10厘米大小的西夏字img139(图111),翻译成汉语为“正法能昌盛”。“正法能昌盛”,应解释为“禀承正法,人民昌盛”或“禀执正法,黎民兴盛”,实际上是宣扬佛教之正法。(www.chuimin.cn)

img140

图111 在两个人面像中间的西夏文字

这堵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山壁上,除了西夏文字外,自上而下有33组141幅岩画图形,其中有49个人面像,是贺兰口岩画保护区内最为密集的岩画点。那么,在这堵石壁上,西夏文的“五”字、“佛”字和众多的人面像有什么关系呢?在我国古代文化传统中,“五”代表中心,“指代整体和完满”(3)。同时,“五”又是人们用一只手的手指计数的最大数,是一个不确定数词,如“五彩缤纷”、“五花八门”、“五光十色”等。在这些词中,“五”表示“许多”、“很多”、“太多”等意义。因此,“五”字之于“佛”,是指有很多“佛”;“五”字之于人面像,是指有很多人面像。这些很多的人面像岩画,在西夏党项人的心目中,是很多佛的化身。

在西夏时代,信仰佛教的党项族牧民,在水草丰美的贺兰口放牧,发现了这里的很多人面像岩画。他们不知为何人所刻,也不知产生在什么时代,面对这些极其古老的岩画形象,他们感到神秘莫测。他们猜想这些人面像岩画是“佛”的化身,于是在他们心目中的“佛像”(人面像)周围凿刻了一个西夏文“五”字和很多西夏文“佛”字,并在一个人面像左边竖刻了“正法能昌盛”五个西夏字,意为这些众多的“佛”(人面像)能使佛法昌盛,以表达他们的崇敬之情。这些西夏文题刻,是西夏时期党项人对贺兰山人面像岩画的一种理解和诠释。

【注释】

(1)李祥石:《贺兰山西夏岩画》,载《’91国际岩画委员会年会暨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文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04页。

(2)李范文主编:《西夏通史》,人民出版社、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70页。

(3)朱狄:《原始文化研究》,三联书店,1988年,第50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