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贺兰山岩画百题:揭示图腾崇拜

贺兰山岩画百题:揭示图腾崇拜

【摘要】:在此情形下,图腾崇拜仍然存有其作用。贺兰山岩画是人类童年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岩画是原始人类最大限度地取悦于图腾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35.贺兰山岩画中的图腾崇拜

“图腾”一词,源于北美印第安人奥季布瓦族方言“ototeman”,意为“他是我的亲属”或“他的图腾标记”。原始人认为,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自然物和自己的氏族有血缘关系,是本氏族的祖先和亲人,从而将其尊奉为象征本氏族的标志和保护神。

“图腾崇拜是世界上所有部落和民族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中所共有的,也就是说,图腾崇拜是普遍现象。”(1)世界各国不少学者,都对图腾崇拜这一古老而又奇特的文化现象作过考察和研究,普遍认为在世界上许多民族中都曾经存在过图腾崇拜,其残余在近现代一些民族中还可以看到。

图腾可以分为部落图腾、性别图腾和个人图腾。部落图腾,即整个部落的民族都具有相同的图腾,他们是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的。性别图腾,是一个种族的所有男性或女性共同拥有的图腾,它通常只包括同一性别的人在内。个人图腾,仅属于某一个人,它不具有传递性和连续性。英国著名学者詹姆斯·G.弗雷泽指出:“图腾是野蛮人出于迷信而加以崇拜的物质客体。他们深信在图腾与氏族的所有成员中存在着一种直接和完全特殊的关系。……图腾保护人们,人们则以各种方式表示他们对图腾的敬意。”(2)英国人类学家A.R.拉德克利夫—布朗则将图腾崇拜(Totemisn)定义为“人们在社会与在社会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植物、动物及其他自然物之间藉以确立特殊关系系统的一整套习俗和信仰”(3)。1900年,法国人类学家雷纳克在其《图腾崇拜的规划》一书中,将图腾崇拜的意蕴归纳为12个主要方面,并从信仰、仪式、情感态度、禁忌等角度作了阐述:

(1)禁止杀害或食用某种动物,可是,此种动物都可个别地被豢养和照顾。

(2)某种动物因意外而死亡时,它将像其他族人的死亡一样受到哀悼和埋葬。

(3)在某些情形下,禁食的禁忌只限于动物身体的某一部分。

(4)当某种通常已被赦免的动物,由于事实需要而必须加以杀害时,则常须举行请求宽恕的仪式,同时,制造了不同的技巧和借口来试图减轻破坏禁忌(也就是指此种谋杀)后而可能遭受的报复。

(5)当动物被用为某一种仪式典礼的牺牲时,它将得到庄严的哀悼。

(6)在某些庄严的场合和宗教仪式里,人们披上了某些动物的皮革。在此情形下,图腾崇拜仍然存有其作用。因为,它们是图腾动物。

(7)部落和个人采用了动物的名称,即图腾动物。

(8)许多部落在他们的军旗和武器上画上动物的形态,人们将动物的形态绘在身体上。

(9)如果图腾是一种令人害怕和危险的动物,那么,他们深信在部落中以它为名的人们能够免于遭受痛苦。

(10)图腾动物能够保护和警告它的部落。

(11)图腾能够对部族内的忠贞族人预言未来并作为他们的领导。

(12)在图腾部落内的人民常深信他们和图腾动物之间,乃是源自相同的祖先。(www.chuimin.cn)

图腾崇拜,是以图腾观念为标志的原始社会早期的宗教形式之一,大约形成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它是否早于自然崇拜,目前学术界尚有争议。不过,大量的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材料证明,图腾崇拜与自然崇拜形成的时间在各个地区并不相同,而且两者之间存在广泛的交叉和混杂现象。作为最原始的制度性的宗教活动,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与灵魂、祖先崇拜交替、交织过程的产物”。当人们由祭拜大量的自然物转向众多崇拜对象时,便从中选出某些具有代表意义的东西作为主祭对象,作为神明而敬畏,在这个过程中,有灵魂观念的出现、祖先意识的萌发。于是,原始人便把那些与自己生活最密切、联系最稳定、依存历史最长久的自然现象,特别是动植物,虚幻地作为自己的祖先或亲缘对象进行崇拜。有些氏族或部落,以这些事物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名称和标记。霍皮印第安人的母系氏族就有熊、蝴蝶、蜥蜴、蜘蛛和蛇等图腾名称。

图腾崇拜产生于人类进入母系社会的阶段,在人类早期社会中,图腾崇拜是原始先民以自然崇拜或动植物崇拜为对象、以祖先崇拜或血缘灵魂崇拜为内容的各种观念意识的特殊表现形式,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图腾作为人类最早的审美对象之一,对原始群体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对氏族审美活动的影响和促进产生过巨大的历史作用。当图腾被人们视为审美对象时,人类的审美活动就从物质生产领域转向精神生产领域。在这种背景下,图腾崇拜便开了人类以纯粹精神产品为审美对象的先河,促使了包括音乐、舞蹈、诗歌雕塑、岩画等各种门类的原始艺术的发展。

贺兰山岩画是人类童年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岩画是原始人类最大限度地取悦于图腾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由于图腾总是被看作宗族的祖先和守护神,为了求得它的保护,从它那里获得力量、得到帮助,人们就调动一切力所能及的手段,其中包括装扮成与图腾相似的模样、摹仿它的声音和动作、对它进行祈求哀悼的祭祀礼仪活动,即由此而产生的最原始的音乐、舞蹈、诗歌,也包括运用原始造型艺术的手段如雕塑、绘画等,将图腾的形象雕刻木质的、石质的或制作成陶质的,或者磨刻在山石、木柱上,描绘在山洞里、崖壁上,把它作为崇拜的偶像。或者将其刻在武器上、工具上,装饰在服装上,甚至纹在人的身体上,希望从中获得力量。岩画中的很多图形,其实就是图腾崇拜的产物,是史前人类图腾形象磨刻或绘制在亘古不变的山崖上进行虔诚崇拜的一种原始艺术形态。

在贺兰山岩画中,图腾崇拜的表现形式有三种:一是直接在山体上或可移动的岩石上磨出图腾动物的形象,最常见的图腾动物有羊、鹿、虎、牛、马等,这些图形在制作方法和构图形式上与赋予其他文化内涵的动物,如狩猎巫术、丰产巫术、再生巫术的动物有很大区别,其特点是形体较大、刻制精细、磨槽较深较宽、有被崇拜者千万次反复磨刻的“崇拜槽”(图80)。二是将图腾动物或植物抽象为一个符号,尤其是图腾动物,或者将其形体简化为一个图案,或者截取最能代表其特征的一部分,尤其是头部,将其抽象为一个符号,即所谓“图腾符号”(图81)。三是将图腾动物拟人化,赋予图腾动物以人面的形象,其构图形式往往是将图腾符号置于人面的轮廓线内,使之在视觉效果上类似于人面的五官,并在轮廓线外添刻头饰、发饰,使其更具有人面的特性,这在贺兰山人面像岩画中,属于图腾崇拜类的人面像(图82)。

img91

图80 被崇拜者千万次反复磨刻的“崇拜槽”

img92

图81 动物图腾符号

img93

图82 图腾崇拜类的人面像

【注释】

(1)[前苏联]Д.Е.海通﹙Хайтун,Д.Е.﹚:《图腾崇拜》,何星亮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13页。

(2)[英]詹姆斯·G.弗雷泽(J.G.Frazer):《图腾观与外婚制》,第133~136页。转引自张岩《图腾制与原始文明》,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41页。

(3)A.R.拉德克利夫—布朗:《澳大利亚部落的社会组织》,载《大西洋专论》第一卷,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