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贺兰山岩画百题:揭秘古代少数民族

贺兰山岩画百题:揭秘古代少数民族

【摘要】:但贺兰山仍为少数民族频繁出没的地区,为匈奴右贤王牧地。唐初,回纥吐迷部游牧于贺兰山地区。唐高宗时,朝廷设“贺兰州都督”,管辖贺兰山地区的少数民族。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猃狁、羌戎、匈奴、月氏是在贺兰山地区活动时间最长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27.贺兰山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与岩画

考古资料显示,在距今1.27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贺兰山地区就有古人类活动。20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文物工作者先后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近20处史前文化遗址。

又据文献记载,自商周以来,贺兰山地区曾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驻牧和狩猎的地方。猃狁、羌戎、匈奴、月氏、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吐蕃、党项、蒙古等古代少数民族先后在这里屯居放牧,繁衍生息。

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贺兰山及其周围地区是猃狁、羌戎、匈奴、月氏等民族游牧和狩猎的地方。

秦时,贺兰山地区为匈奴所据。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于始皇32年(公元前215年)使蒙括将兵30万北逐匈奴,取河南地(河套地区黄河以南)。秦末,中原大乱,河南地包括今宁夏北部复归匈奴所据。

汉武帝元朔三年(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派卫青出云中(今山西大同一带)击败匈奴之楼烦、白羊两部,宁夏北部包括贺兰山地区被汉王朝收复。但贺兰山仍为少数民族频繁出没的地区,为匈奴右贤王牧地。

东汉安帝永初五年(111年),北方地区暴发大规模的羌人起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二月,汉将段颖“战于灵武谷(贺兰山东麓地名),羌遂大败”(《资治通鉴·汉纪四十八》)。贺兰山为羌、乌桓、鲜卑、匈奴杂居游牧地区。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迁的鲜卑族乞伏部一度驻牧于贺兰山北部,故贺兰山北端曾名“乞伏山”。晋武帝太康年间(284~289年),北狄部落“凡十九种”入居塞内,其中“贺赖种”即“贺兰部”驻牧贺兰山区,贺兰山由此得名。

隋初,突厥达头可汗率部驻牧贺兰山。《隋书·赵仲卿传》载:“赵仲卿,天水陇右人也……开皇三年(583年),突厥犯塞,以行军总管从河间王弘出贺兰山。”在我国史书中第一次出现了贺兰山这一地名。(www.chuimin.cn)

唐初,回纥吐迷部游牧于贺兰山地区。唐高宗时,朝廷设“贺兰州都督”,管辖贺兰山地区的少数民族。唐武后天授初年(690年),突厥默啜可汗占据贺兰山。代宗时,吐蕃人又在贺兰山地区驻牧生息。晚唐以后,贺兰山逐渐为吐蕃、回鹘、党项诸族杂居之地。

宋继五代,党项、吐蕃、回鹘、阻卜诸部游牧于贺兰山地区。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九月,西州“回鹘都督石仁政、么罗王子、邈摩王子、越黜黄水州巡检四族,并居贺兰山,无所统属,诸部入贡多有其地”(《宋史·回鹘传》)。

1038年,党项羌首领李元昊在兴庆府(今银川市兴庆区)称帝,建立大夏国。“以贺兰山为固,料兵设险……五万人驻贺兰山”,在贺兰山设“右厢朝顺军司”,驻克夷门,屯戍重兵,镇守贺兰山地区(《宋史·夏国传上》)。

经研究,贺兰山岩画除相当一部分系旧石器时代晚期及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的创作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商周时代及商周以后驻牧在贺兰山一带的古代少数民族的作品。

沿贺兰山东麓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从目前出土及采集到的陶器残片及少量骨器的文化特征分析,多属于距今4100~3900年铜石并用阶段的齐家文化。俞伟超先生认为:“……比较发达的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就是发展得较早的一些羌人文化的先驱。”(1)在这个历史进程中,猃狁、羌戎、匈奴、月氏是在贺兰山地区活动时间最长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

现在虽然还不能较为准确地指认哪些岩画属于哪个古代少数民族创作,但学术界一致认为,丰富多彩的贺兰山岩画,反映了我国史前人类及历史时期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经济活动情况和精神世界的信仰和追求,是历代少数民族先后磨刻制作的艺术瑰宝。

【注释】

(1)俞伟超:《古代“西戎”和“羌”、“胡”文化归属问题的探讨》,《青海考古学会会刊》创刊号,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