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贺兰山岩画百题-岩画的移动性与不可移动性

贺兰山岩画百题-岩画的移动性与不可移动性

【摘要】:随意搬动可移动的岩画石,或者为了“保护”的需要,将可移动的岩画石尽数搬移到一个地点或库房集中存放,得到的只是岩画石上的图形或者符号,失去的将是更多的文化信息。因此,无论其存在的原始位置如何受到自然或人为破坏的威胁,或者其丢失的可能性有多大,都不要轻易采取搬动或异地保护的措施。

19.可移动岩画的不可移动性

岩画存在于不可移动的山壁上和可移动的石块上,尤其在我国沙漠或洪积扇荒漠草原上,往往有很多在石面比较平整的石头上刻磨出的岩画。比如在岩画密集的贺兰山贺兰口保护区,在面积9.27平方公里的山前洪积扇荒漠草原上,就分布有大小岩画石1594块(图39)。这些岩画石分布在积石滩中,有的仅有20~30厘米,很容易被搬动取走。在有些岩画点上,有关部门为了使这些可移动的岩画石不被人们当作一般石块运走,将其集中入库管理。我们认为,这种做法不足取。因为岩画一旦离开它产生的地点,就会失去一定的研究价值。

img40

图39 贺兰山山前洪积扇及可移动的岩画石

一、岩画是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产物。产生岩画的地方,往往是古代游牧民族相对驻牧生息的地方。岩画的产生地,必须具备3个环境条件。一是水草丰美,适宜于人类狩猎放牧;二是有易于制作岩画的山体或连片的岩石;三是有地势较为开阔、适宜人居的空间,便于在岩画相对密集的地方从事祭祀或巫术活动。如果为了保护岩画,将这些岩画石搬入库房集中存放,那么,通过这些岩画石考察史前人类的生活环境、制作岩画所依据的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在这一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考察人类最早的民俗宗教活动将会变得非常困难。(www.chuimin.cn)

二、在人迹罕至的荒漠草原上所发现的岩画石,往往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在分布形态上又表现出呈带状分布、片状分布或线状分布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在每处岩画相对集中的地方,每块岩画石上所表现出来的内容、风格或磨刻方法,总是和这片区域中分布着的其他岩画石上表现的内容、风格、磨刻方法有可参照的地方,呈现出小区域的一致性。我们甚至还发现,一块岩画石,与其相邻的几块或很多块岩画石在表意内容上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似乎在分布上透露出制作先后或者是思维发展方面的某些轨迹;似乎在运用很多块岩画石上磨刻的形象或符号,共同说明或表达一种思想、一种意识或者一个主题、一个内容。因此,随意搬动岩画石,哪怕是在一个呈片状分布的岩画群落中,随意互相移动岩画石所在的位置,都有可能改变整个岩画群落所表现出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内涵,破坏其原始的完整性。

三、有很多岩画石,尤其是呈带状分布的岩画石,其动物图案、符号都有一定的指向性。比如一个箭头的方向、几块或者很多块岩画石上羊只行走的方向等,似乎指示着放牧的方向、草场的方向、水源的方向或游牧迁徙的方向等。在同一群落中有不同指向的岩画石,似乎又指示着交感巫术的传递方向、因果过渡方向或者其他更复杂的思维方向。移动其中一块岩画石,就有可能改变其包含很多内容的指向意义,从而使研究者得出相反的结论,犯南辕北辙的方向性错误。

随意搬动可移动的岩画石,或者为了“保护”的需要,将可移动的岩画石尽数搬移到一个地点或库房集中存放,得到的只是岩画石上的图形或者符号,失去的将是更多的文化信息。因此,无论其存在的原始位置如何受到自然或人为破坏的威胁,或者其丢失的可能性有多大,都不要轻易采取搬动或异地保护的措施。正确的方法是加强管护,严格禁止游客、尤其是拉运石头的车辆进入岩画石分布区域。万不得已需要采取异地保护措施的体量较小的岩画石,必须首先详细记录其所在的确切位置,与周围岩画石的距离、关系,岩石上岩画形象或符号指示的方向等,然后再进行搬运。必要时,应该在岩画石的原生地点树立编号标志,便于今后综合研究时,能够全面地了解其群落分布特点和整体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