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岩画的大量发现,始自20世纪50年代。1985年,汪宁生先生的《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在文物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岩画研究专著。......
2023-12-02
14.中国岩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我国著名岩画研究专家、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汤惠生先生,在他的力作《青海岩画——史前艺术中二元对立思维及其观念的研究》中,对我国岩画研究的状况及其特点有一段近千字的阐述。这是一段极为直率而且中肯的评价,也是对现代中国岩画研究状况的一个概括和总结。
比之欧洲的岩画研究,我国的岩画研究只能说是刚刚起步。1915年黄仲琴教授对福建仙字潭岩画的调查和研究开中国现代岩画研究之先河。然而现代岩画研究在中国真正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广西等地的岩画调查与研究。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岩画普查和把岩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则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如今,中国岩画的分布地点、区域类型、族属、时代以及文化和内涵已基本搞清。但在岩画解释方面,严格地讲,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或者说还没有自己的理论,而只有方法论。中国岩画解释方面所采用的理论和方法论的特征大致如下。
理论: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原始宗教的学说结合列维—布留尔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思维的论点来进行岩画解释。这两种理论使用得最为普遍,如在1991年宁夏国际岩画研讨会上提交的96篇论文中,半数以上使用这两种理论来解释岩画。这种综合理论可以归纳为崇拜加巫术。由于原始人对自然界的恐惧、敬畏、欣羡等心理而产生了崇拜(马克思),并企图用巫术的力量加以控制和归顺(列维—布留尔或弗雷泽)。其中尤其是生殖崇拜和生殖巫术论(布尔日耶),一直在岩画解释中占统治地位。中国没有纯粹的“为艺术而艺术”论者,出于审美意识分析岩画者,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上。
方法论:利用历史文献、考古数据以及民族学材料对岩画进行综合比较的解释。由于我国历史悠久,完整无缺环,且地域广大,多民族杂处,故在这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材料以资与岩画进行比较研究。我国古代基本上以“萨满式文化”为特征,所以从历史、考古和民族学中引用的材料大多与萨满教有关。这种综合比较的方法论中,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汉字造字法、训诂学以及甲骨文相比较,从而对岩画进行解释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说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岩画解释方法论。但作为方法论,还有待于体系化和系统化。
总的来看,中国岩画的解释理论尚未形成且方法论也有待发展。中国岩画的解释还只停留在望“图”生训的阶段,即对岩画进行图形辨识以及从生殖、舞蹈、农耕、放牧、狩猎等方面作一些笼统的分类说明,而缺乏从结构、联系及象征等角度作出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解释。也就是说包含在岩画中的人类认识、思维体系和文化行为还远远没有涉及。(1)
汤惠生先生上述文字,对中国岩画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价。用概括的语言表述,就是说,中国在岩画解释方面还没有自己的理论,只采取了马克思关于原始宗教学说、列维—布留尔和弗雷泽的原始思维相结合的理论,也即原始宗教学加原始思维的“综合理论”。这种综合理论又归纳为崇拜加巫术,这是在中国岩画研究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理论”。而一直在岩画解释中占统治地位的,则是从“崇拜加巫术”理论中派生出来的“生殖崇拜加生殖巫术”的理论。
其实,谬以为,“崇拜加巫术”的综合理论也是一种理论,并且是在中国岩画研究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理论”。这种对马克思、列维—布留尔和弗雷泽的原始宗教学说和原始思维学说的“综合”,可以看作是中国岩画研究界对外国学说的兼收并蓄。运用在解释中国岩画的实践中,亦可说是中国的岩画解释理论。这里有中国学者长达数十年的辛勤探索,有把西方人类学理论与中国岩画研究的实践相结合的刻苦劳作。
中国岩画的解释,不在于有没有“中国的理论”,而在于运用西方人类学家的理论解释中国岩画能否行得通?比如说马克思的原始宗教学说、爱德华·B.泰勒的万物有灵论、詹姆斯·G.弗雷泽的巫术论、列维—布留尔的互渗论,甚至S.雷纳克、H.布勒伊、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等人的图腾论,以及萨满信仰论、季节符号论、性符号论等,这些理论,能否对中国的岩画系统进行符合中国岩画实际的、尽可能接近岩画原始意义的、言之成理的解释?这是在中国岩画研究中值得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
岩画作为一种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人类早期为生存而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类说明世界和反映世界的一种手段。世界各地的岩画,就其表现内容、形式、风格,甚至许多图形、符号,都有惊人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从而为我们提供了在更大范围内从事岩画比较研究的前提。而蕴涵其中的史前人类的思维体系、文化模式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这里,起作用的是“人类同源”论,或者起码是文化传播的结果。(www.chuimin.cn)
摩尔根曾说过:“人类出于同源,因此具有同一的智力原理、同一的物质形式。所以,在相同文化状况中的人类经验的成果,在一切时代与地域中都是基本相同的。人类的智力原理,虽然由于能力各有不同而有细微的差别,但其对理想标准的追求则始终是一致的。人类智力原理的一致性,实在是说明人类同源的最好证据。”(2)
这种因“人类同源”而具有的“人类智力原理的一致性”,反映在岩画这一早期人类的文化状态中,其反射出来的诸如巫术、图腾、萨满等氏族部落中的原始宗教观念也应该具有一致性。这就为我们运用大体相同的尺度去考察研究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岩画现象提供了可能。这个尺度,尽管不好把握,甚至难以对号入座,但如果作为一种可供参考的框架,一种解释岩画的方法,或者作为一种为中国岩画断代的参考,一种考察中国岩画在发生学上的参照系,总会有其积极的理论意义。
事实上,经过几十年,尤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通过全国范围的岩画调查及研究,尤其是在同外国岩画所进行的比较研究中,从岩画的发生学、类型学、人类思维形式、文化行为学等方面,发现中国岩画与世界各地岩画有一种相似的文化模式,这就是蕴涵其中的巫术文化、图腾崇拜文化、生殖崇拜文化等因素。诚如汤惠生先生所归纳的,是“巫术加崇拜”。岩画的制作,存在着浓厚的巫术意味。从某种意义上讲,岩画的制作过程,是巫术活动的一个程序,岩画一旦制作成功,其形象就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在岩画形成传统的那个久远时代,人们对岩画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形象进行狂热崇拜的过程中,巫术活动是伴随始终的。比如在岩画群集的场所进行祭祀活动时,人们会在巫师(萨满)的引领下,以“接触巫术”的方式,用俯拾即是的小卵石同他们心目中的神灵偶像进行“接触”,以致将原来已经刻画成功的人面像的磨槽愈磨愈深,形成“崇拜槽”(参见本书第74题)。大量材料证明,“巫术加崇拜”是中国岩画反映出来的铁定的事实。
从18世纪欧洲旧石器时代洞穴岩画被发现以来,解释岩画的理论层出不穷。但假如我们无视西方人类学家理论研究的事实基础,即仍然在现代原始部落盛行的诸如巫术、图腾等原始宗教观念,拒绝接受西方人类学家研究解释岩画的理论成果,如泰勒的《原始文化》、弗雷泽的《金枝》,那么,对中国岩画的解释将会显得苍白无力。毕竟,这两部著作仍然“在所有有关人类社会的著作中有着最为深远的影响”(3)。所谓中国“巫术加崇拜”的综合性理论,即来源于此。因此,在中国岩画研究领域中,这种“深远的影响”,可能还会继续下去。
诚然,中国把岩画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到现在仅有20多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经过全国范围内的岩画调查和初步研究,“我国古代岩画艺术的一个模糊的轮廓,已经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据初步统计,我国出版的岩画研究著作已达50多部,研究论文、文章近千篇。在岩画研究领域,涌现出了陈兆复、盖山林、李福顺、孙新周、苏北海、王炳华、汤惠生、李洪甫、汪宁生、杨天佑等一大批岩画学专家。这些专家为中国岩画学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骄人的成绩,受到了国际岩画学界的关注。尽管如此,我们所做的一切,与有待于去做的工作相比,只是极少的一部分。面对产生于远古时代的岩画遗产,我们对它在客观上的把握,在其发生学意义上的探讨,以及包含在岩画中的早期人类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的研究,还远远没有达到令人满意或者认同的高度。对岩画的直观描述、望“图”生训、比附成文的现象还占有很大的空间。岩画作为史前人类的一种文化密码,使我们感到困惑和迷茫。破译和诠释它,从而揭示其丰富的、沉淀很深的文化内涵,可能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注释】
(1)汤惠生、张文华:《青海岩画——史前艺术中二元对立思维及其观念的研究》,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09~210页。
(2)刘易斯·亨利·摩尔根:《古代社会》,三联书店,1957年,第648页。
(3)安德烈·勒鲁伊—古朗:《史前艺术的宝藏》,第113页。
有关贺兰山岩画百题的文章
中国当代岩画的大量发现,始自20世纪50年代。1985年,汪宁生先生的《云南沧源崖画的发现与研究》在文物出版社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岩画研究专著。......
2023-12-02
华安岩刻在近代发现以来,许多学者认为它是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原始象形文字、图画文字等。陈兆复、蒋振明:《中国岩画的发现——古代少数民族岩画资料选编》编者序言,1985年。......
2023-12-02
杨树成了绿化祖国荒山造林的“先锋”。耐盐碱杨树可开发大面积荒芜盐碱地,实施林纸一体化工程,同时还能开辟生态旅游新景观资源,扩大休闲度假新地区,恢复生物多样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保护屏障。......
2023-11-30
在构图风格上,贺兰山岩画中的羊形象有单线刻画,极具线条的简美;有轮廓线描绘,透出国画白描的韵致;有整体刻磨,呈现拙中见巧的功力。在贺兰山岩画中,也有表示“羊头人”,即“羊人”的人形岩画。不过,和甲骨文的构图不一样的是,表现的羊头是正面形,人的体形是侧面形;而贺兰山岩画所表现的羊头是侧面形,人的体形则是正面形。......
2023-12-02
不久,阿尔费逊将其发现的岩画进行了报道,成为欧洲发现和著录岩画的第一人,波罕斯浪岩画的发现,也被称为岩画艺术近代研究的开端。波罕斯浪所有的船形岩画,都没有描绘桅杆、风帆,也没有刻画橹和桨等船上用具,只着重表现船只的主体部分。......
2023-12-02
从此,中国岩画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岩画群落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学术成就和在国际岩画学界的威望,使我国岩画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迅速提高,陈兆复教授也成为中国岩画走向世界的一面旗帜。转引自E.阿纳蒂为陈兆复著《中国岩画发现史》所作的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页。......
2023-12-02
我国绝大部分岩画都分布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或古代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图7中国岩画分布图从岩画分布地区及岩画作品的内容和风格考察,我国岩画可归纳为北方、西南、东南三大系统。有的学者则将其划分为北方、南方两大系统。......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