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的选择——记塘沽区二中心小学教师张明霞张明霞老师于1990年6月从天津师范学校体育专业毕业,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八载,她凭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份信念,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著,凭着对体育工作的一份挚爱,勤劳耕耘,潜心钻研,热心教改,诚心育人,践行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塘沽区二中心小学数学教师兼教研组长。曾被评为塘沽区十佳青年教师、塘沽区骨干教师。......
2023-12-02
用勤奋与努力坚实走在体育教育的道路上——记塘沽区浙江路小学教师张凯
张凯,塘沽区浙江路小学一名普通的体育老师。十六个春秋。他踏踏实实地走在体育教育教学的道路上,脚步却愈发的坚实,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他是如何从一粒种子,发芽、成长为一株绿色的小草呢?
十几年前,刚刚走上教育岗位的他还不懂得什么是教科研,但是他心中却有一个目标、一个理想,既然走上了教育的道路就要做学生敬爱的好老师,学校信任的名教师。随着时间的流逝,教学经验的不断丰富,他慢慢体会到教学研究对教师成长的巨大推动作用,但同时更为自身教科研知识与能力的匮乏感到惭愧。于是,从那时起他便醉心教研、更向往科研了。
在1998年,他在天津体育学院进修学习,有一位指导教师叫葛青,在讲课时介绍了本人参加教育科研活动的体会。当回顾成长历程时,她饱含深情地说:“年轻的朋友们,多读书吧,从书中积累知识,从书中挖掘经验,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在本质上得到提高”。老师的话震撼着他的心,更为他开启了学习的大门,他意识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课题研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静下心来读一些相关书籍。原以为自己会觉得读书是件枯燥的事,但是当他在书中找到了那些困惑他很久的答案,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他愈发坚定了走教育科学研究道路的信念。
学习的积淀终于迎来了机会的降临,2001年他参与到一项市级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当时,课题组的组长是市教科院的董金昆教授。这位老先生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特别注重对年轻人的培训。每个星期的周末,董老师都会在河西区中心小学讲授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具体操作方法和实施细则。名师的引领使他的理论知识更系统了,使他对科研的认识更深入了。两年的追随,两年的磨砺。在课题研究获得圆满成功的同时。他所撰写的调查报告被选入董金昆教授《体育新课程理念的开发与应用》一书中。他品尝到了科研的成就感,也树立起了科研的信心。在暗暗欣喜之余,有一个念头从他的脑海中油然而生。如果能再一次进行课题研究,如果能够主持一次科研工作,那该有多好!
2003年,终于迎来了这一天。在教育局、教育中心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浙江路小学参加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全国重点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的研究工作。在大家的推荐下,他成为课题代表,主持这项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工作。有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长好比一粒种子,只有在得到充足的阳光、土壤、水分的条件下才能够健康成长。这个比喻同样适合课题研究工作,更加适合他这株刚刚长出的小草。
通过两年的勤奋努力,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奋斗。经过全国专家组课题结题评审,最终获得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课题研究的累累果实,促进了他教育教学思想的提升和转变。他学会了将科研中的一些理论,融入教育教学一线的课堂中去咀嚼、体味,变成实践中的经验和策略。
2005年天津市第五届中小学双优课评比,是展示他多年所积淀教学水平的最好机会。为了在双优课评比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他不知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在案例设计和说课答辩上能有所突破,他自己在学校一住就是近一个月时间,在简陋环境中潜心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过五关斩六将,一直闯入上课评课阶段。那最后的两天是他终生难忘的时刻。48小时的准备时间里要设计授课教案,确定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方法,准备课堂教具,还要考虑所借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他攒足精神、大胆创新,将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水平全部运用到这一关键时刻。
市教研室所确定的教材内容是“武术”,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怎么样才能将武术一课展现得淋漓尽致呢?他想,武术是最能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体育项目,与之相匹配的就是舞龙和舞狮了。所以,他就将这两项运动项目巧妙地结合在武术一课的教学当中。他将“迎奥运、扬精神”的大字写在四条横幅上,让学生举起横幅做舞龙动作,课的最后还有横幅展示。在上课比赛中,他充分运用了课前所设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手段,加上他沉着冷静的临场发挥和个性张扬的教学风格,武术一课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一举获得成功。(www.chuimin.cn)
通过近两年时间的双优课评比和砺练,在计算机考核、说课答辩、借班上课等几个环节的评比后,他最终获得天津市双优课体育学科小学组一等奖的好成绩,充分展示了一名优秀教师的风采和水平。
勤奋与努力犹如强力催化剂,使他的教育教学思想得到质的飞跃。几年来从区级论文、教案、创优课一二等奖,到市级论文、教案一等奖,他不断成熟,他的教案被市教研室收编至小学体育教参,撰写的实验报告获全国二等奖。
有句俗语叫十年磨一剑,它字字千斤。因为,只有经受磨砺才懂得其中的道理;只有经受磨砺才知道其中的真谛,对他这株小草来说磨砺还远远不够。成长就是要接受磨砺,接受艰辛的洗礼;愿他这株小草永远能够健康成长,为学校衬托绿色;为教育扎根大地。用他的勤奋和努力永远坚实走在体育教育的道路上。
人物简介
宋洁,女,出生于1973年6月,塘沽区浙江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高级职称,1993年参加工作,连续17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并先后获得塘沽区第三届“十佳班主任”、天津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塘沽区第二届学科骨干教师、塘沽区优秀工会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
所撰写的多篇论文被权威期刊收录,多次获得国家级,市、区级奖项。
曾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首届少先队辅导员风采大赛”,取得优异成绩。
教育箴言
以教育者的一片赤诚,严谨教学,锐意进取,做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们爱戴的老师。用火一样的热情点亮学生思想的灯、智慧的灯、情感的灯。
无悔的选择——记塘沽区二中心小学教师张明霞张明霞老师于1990年6月从天津师范学校体育专业毕业,从事小学体育教学工作已有二十八载,她凭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一份信念,凭着对教育事业的一份执著,凭着对体育工作的一份挚爱,勤劳耕耘,潜心钻研,热心教改,诚心育人,践行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塘沽区二中心小学数学教师兼教研组长。曾被评为塘沽区十佳青年教师、塘沽区骨干教师。......
2023-12-02
师爱无痕花开无声——记塘沽区第六中学赵娟老师师爱,是一种付出;师爱,是一种志向;师爱,是一种奉献;师爱,是一种服务;师爱,是一种激情;师爱,是一种激励;师爱,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塘沽区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中获二等奖。她所带年级组被评为“校级先进年级组”,“塘沽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2023-12-02
立足三尺讲台,铸就你我精彩——记塘沽区向阳三小教师杜红梅20年前,正处在生命花季的她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走上了三尺讲台。为了找到孩子的妈妈,杜老师费尽周折四处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杜老师终于和这位母亲见面了。杜老师把孩子的照片给她,向她介绍孩子近期的表现。从此,杜老师的班里又多了一只快乐的小鸟。一封封家长热情洋溢的感谢信、一封封感情真挚的社区表扬信更加坚定了杜老师搞好班级活动的信念。......
2023-12-02
追梦——记苏雪芹老师平和的心态,执著地追求,努力地付出,一个普通的灵魂也会走得很远很远……——题记十七年前,当第一次面对四十三双明澈的大眼睛,第一次聆听到“苏老师”的时候,十九岁的苏雪芹便在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并努力用爱心、慧心在教育之路上幸福追梦。身为塘沽区连续三届的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她多次承担市、区研究课、展示课任务。......
2023-12-02
涓涓细流,不舍昼夜——记塘沽一中教师王瑞刚两千多年前,孔子曾面对滚滚东逝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警醒着后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他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归功于所有曾热情支持和启发他思考的人,认为正是他们,鼓舞着、鞭策着他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以只争朝夕的拼搏意识、深思慎取的稳重态度、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实践着自己“涓涓细流,不舍昼夜”的人生选择。学而思则智“学而思”始终是王瑞刚工作中的第一推动力。......
2023-12-02
辛勤耕耘教书志风雨不改育人心——记塘沽区第十三中学教师隋颖隋颖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至今19年,她虽没有叱咤风云的壮举,却有细雨润物的真情,用自己真挚的爱心,耕耘着脚下这片育人的土地;凭借坚定的信念,擎起头上一片纯净的天空,以清贫与富有交织的旋律唱一支支动人乐章。2006年被评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塘沽区第二届“十佳班主任”。......
2023-12-02
让师爱在教育中闪光——记塘沽区第六中学王平老师“我愿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用青春和生命谱写我的人生,让师爱在教育中发光。”九年的教师工作让她坚信——师爱会在教育中发光。开学第一天,王老师把班里的钥匙交给了他,让他负责每天早上开门。他并不愿意,在王老师的一再鼓励和坚持下,他勉强答应了。这一回合王老师扭转了局面。......
2023-12-02
师者咏歌,桃李馨香——记塘沽区实验学校教师张咏馨时光荏苒。2006年作为“阳光教师”被刊登在《天津教育报》,连续两届被命名为“塘沽区学科骨干教师”,2008年被授予“塘沽区十佳青年教师”、“塘沽区第三届基础教育区级教改积极分子”等称号。个人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大队辅导员、优秀德育工作者,塘沽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塘沽区十佳校长。......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