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无痕花开无声——记塘沽区第六中学赵娟老师师爱,是一种付出;师爱,是一种志向;师爱,是一种奉献;师爱,是一种服务;师爱,是一种激情;师爱,是一种激励;师爱,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塘沽区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中获二等奖。她所带年级组被评为“校级先进年级组”,“塘沽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2023-12-02
心许教坛 不懈耕耘——记塘沽区浙江路小学教学副校长邵瑞娟
在流动的生命中有一种永恒的快乐,它能让心灵宁静而淡泊——那就是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在教育的生命历程中不懈耕耘的她,回望钟爱的教育沃土,已变得郁郁葱葱,她就是天津市塘沽区浙江路小学教学副校长邵瑞娟。
关爱学生,情做桥
爱是一种信任,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在教育工作中,她因材施教,全心地关爱着每一位学生:当胡玮因为过于自私被同学们厌恶时,她阅读心理书籍对其进行引导;当郑凯陷入父母不和的痛苦中时,她对其加倍呵护,和其父母沟通减轻对他的伤害;当靳雅文得了红斑狼疮时,她带领学生到医院为其补了一个多月的课……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支撑这一切的正是她对学生深沉的爱。在班级建设中她则以真挚的爱为情感桥梁,以干部轮岗制、小队评比制为建设策略,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平等中得到锻炼,在竞争中增长才干。每年她的学生都活跃在学校少先队活动中,班内先后有学生被评为津门好少年、区级优秀少先队员。施之以爱,动之以情,师生彼此关爱,情意融融,她带的班多次被评为校、区级三好班集体、优秀中队,她也多次被评为校、区级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
2001年,她参加了天津市第三届中小学青年优秀班主任研修班培训。在向诸多德育工作者请教,与同行们探讨中,她更加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有爱的情感,还要有爱的艺术,爱犹如甘泉,会永远滋润孩子们的心田。
严谨教学,坚似石
教学工作中,她牢记“严谨”二字。每一位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有同感:深钻教材是严谨教学的第一步。每个学期初,拿到教材之后,她都要通读若干遍,慢慢地养成了“四读教材”的习惯:一读,整体感知;二读,把握主旨;三读,圈画重点;四读,解决疑难。四遍读下来,整册教材基本上就烂熟于胸了。深钻教材要走进去还要走出来,教学前,再度备课时她则把备学生作为重点,如何有机地把教材的重难点和学生的兴趣点相契合,如何安排整节课的流程学生易于接受,设计什么问题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都成为她悉心准备的内容。课堂教学时,她更是以真挚的情感作为“催化剂”,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为学生创设一种自由、宽松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在她的课上随处可见的是学生热情的讨论、思维的灵动。课后她及时进行课堂小结,以教学随笔的形式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就在这样的往返交替中,她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逐步形成了“和谐、生动、高效”的教学特色,她的课也得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喜爱。
十几年来,她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学生成绩历年都名列区学科成绩前茅,所带两届毕业班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她先后三年承担了学校五年级学生市级学科竞赛的辅导工作,广泛深入地复习指导不仅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在短期内有了质的飞跃,其中两年取得区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随着课程改革的到来,新教材走进学生的生活,新《课标》对课堂教学的诸因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本着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确定了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又给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她不断对教材进行补充,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为了将学生阅读、习作视野由课内拓展向课外,她引导学生阅读《今晚报》副刊,指导学生有选择地收看适合儿童的电视节目,如“东方时空”“大风车”“电视散文”等,开辟的“小小信息台”、“五分钟论坛”等活动,既使学生把学习生活的触角伸向社会,让学生体察新时代跳动的脉搏,又使他们认识到生活无处不语文,不再被禁锢于学校课本之中。学生对生活的关注使他们获得了许多写作素材,她便指导学生适时练笔,还引导学生自己汇编《摘珠集》《雕琢集》等习作集,并积极向报纸杂志推荐学生习作,使更多的学生品尝到收获的欣喜。她自己也多次获得育才奖、优秀辅导老师奖,连续三届在全国教师范文写作比赛中获二等奖,指导性文章发表在《小学生学习天地》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在区内多次获奖,被区汇编成册,多次在区内教研活动中作教材分析及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
科研创新,韧如钢
作为学校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她积极投身于学校“主动参与与培养创新能力的关系”的课题研究中,大量阅读了《语文教学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从合作、质疑等多方面研究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因素,取得较为突出的效果。在区结题大会上,她所做的展示课《鸟的天堂》和课题实验专题汇报,得到与会人员一致好评。与此同时,她跟随区内两位特级教师一起从阅读教学的两个回合入手,对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探究,提出了新的教学模式。撰写的相关科研论文二十余篇获区、市、国家级奖项,其中《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获新世纪杯教育科研论文市级三等奖,《板块教学模式之作文教学谈》获新世纪杯教育科研论文市级二等奖,《多媒体教学与阅读情境》一文发表于国家级刊物上。先后五篇论文被认定为市、区级教育教学成果。(www.chuimin.cn)
2002年,她参加了天津市组织的首届语文骨干教师培训,培训中,她沐浴着课改的春风,聆听了课改专题小组的专家们对课程改革的背景、意义及过程的阐述,更有机会向我国小语界的权威田本娜教授、高恒利老师请教,与来自各区县的同行们交流,到课改实验区向实践者学习。受益匪浅的同时她深深地感到,教育事业的未来靠科研去发展。新课程需要的是行为研究者,重返学校后,她如饥似渴地获取有关课程改革的一切新动态,《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与学生发展》等更成为她案头不可或缺的书籍。在各种新思想、新理念的持续浸润中,她自觉地荡涤着自己多年来形成的教育观念,同时将自己学习所得与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转变教学方法,努力摸索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方式,课后我还为自己建立教师工作档案,积累着自己的经验与教训。她撰写的《阅读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探索》一文,获师大指导老师的高度评价,并以《挑战?机遇?——一名普通教师眼中的课程改革》为题在区年会闭幕式上专题论谈,获得与会人员的好评。
2006年,她作为教科研中心组组长积极投身于《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等市、区级课题的研究中,并承担了《有效开展快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子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其间,她撰写的相关论文《阅读教学中自主学习谈》获全国小学语文教学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习作教学之有效性策略谈》获天津市基础教育2008“教育创新”论文评选市级二等奖并被认定为天津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发表与《天津教育》上。
光阴荏苒,十八载教育春秋中有成功的欢笑,也有挫折后的失落,她已忘记了为研究学生心理曾翻阅过多少相关的书籍;已忘记为了转变学生厌学的心态,请教过多少次老教师,动了多少脑筋;已忘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花费了多少心血,自己的家庭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也顾不上。留在记忆中最多的还是那一张张健康、活泼的笑脸,那一封封流泻着学生的心迹,满载着他们的祝愿的信件和贺卡,再有的就是那一本本红彤彤的证书。记得一位学生在贺卡中写了这样一首《卜算子·念师》的词:
谆谆教导声,犹在耳边绕,转眼五度梅花开,难忘恩师邵。
更记您为我,四载心血耗,待到金榜题名时,定把恩师报。
与其说这一切是对她教育生涯的肯定和鉴证,不如说是对她朝着更高目标奋进的支持和激励,她知道未来任重而道远……
人物简介
许东梅,女,1971年生,1990年8月从教于天津市塘沽区浙江路小学,一直担任班主任及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小学高级教师。2005年7月天津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2009年7月本科毕业。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天津市小语会会员,天津市“十五”立功奖章先进个人,天津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塘沽区语文骨干教师,区学科带头人,区首届十佳班主任,区级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班主任。多次执教公开课、观摩课获市区级奖项;多篇论文获国家级奖项。
教育箴言
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反思;不重复别人则需要自信。辉煌的人生是不断刷新自己的过程,人生也应在不断扩大事业和发挥最大潜力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我对事业的追求,是以“真”为开始、“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的。
师爱无痕花开无声——记塘沽区第六中学赵娟老师师爱,是一种付出;师爱,是一种志向;师爱,是一种奉献;师爱,是一种服务;师爱,是一种激情;师爱,是一种激励;师爱,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塘沽区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中获二等奖。她所带年级组被评为“校级先进年级组”,“塘沽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2023-12-02
涓涓细流,不舍昼夜——记塘沽一中教师王瑞刚两千多年前,孔子曾面对滚滚东逝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警醒着后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他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归功于所有曾热情支持和启发他思考的人,认为正是他们,鼓舞着、鞭策着他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以只争朝夕的拼搏意识、深思慎取的稳重态度、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实践着自己“涓涓细流,不舍昼夜”的人生选择。学而思则智“学而思”始终是王瑞刚工作中的第一推动力。......
2023-12-02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记塘沽十一中教师苗冬梅自1989年步入讲坛,20年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生涯,她在教学相长中不断进步。其中《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思维特征及其干预》是天津市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苗老师是课题组主要成员。但学困生的学习状态不稳定,学习习惯不持久,苗老师始终对他们满怀期待,不断给予鼓励和帮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苗老师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2023-12-02
青春献教育爱心铸年华——记塘沽区新港一小教师吴红她任教于新港一小,始终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了广大师生的尊敬和爱戴。2004年9月,吴老师以自己优秀的工作业绩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
2023-12-02
用心当老师——记塘沽区十五中教师苏利霞一1991年她从塘沽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塘沽区广州道小学,一呆就是七年。在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育才奖,被评为塘沽区骨干教师,获得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在这次比赛中,苏老师结识了称之为师友的鲁士诚老师。鲁老师是肯定了苏老师的做法,给予了苏老师信心。......
2023-12-02
学校的育人目标是需要通过课程来实现的,这就决定了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主要、最根本、最核心的部分。目前,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政策范式,赋予了学校更大的改革空间。学校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各项学生活动都以此为原点。......
2023-10-30
追梦——记苏雪芹老师平和的心态,执著地追求,努力地付出,一个普通的灵魂也会走得很远很远……——题记十七年前,当第一次面对四十三双明澈的大眼睛,第一次聆听到“苏老师”的时候,十九岁的苏雪芹便在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并努力用爱心、慧心在教育之路上幸福追梦。身为塘沽区连续三届的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她多次承担市、区研究课、展示课任务。......
2023-12-02
师者咏歌,桃李馨香——记塘沽区实验学校教师张咏馨时光荏苒。2006年作为“阳光教师”被刊登在《天津教育报》,连续两届被命名为“塘沽区学科骨干教师”,2008年被授予“塘沽区十佳青年教师”、“塘沽区第三届基础教育区级教改积极分子”等称号。个人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大队辅导员、优秀德育工作者,塘沽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塘沽区十佳校长。......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