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育之美:塘沽区优秀教师苏利霞的教学成果

教育之美:塘沽区优秀教师苏利霞的教学成果

【摘要】:用心当老师——记塘沽区十五中教师苏利霞一1991年她从塘沽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塘沽区广州道小学,一呆就是七年。在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育才奖,被评为塘沽区骨干教师,获得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在这次比赛中,苏老师结识了称之为师友的鲁士诚老师。鲁老师是肯定了苏老师的做法,给予了苏老师信心。

用心当老师——记塘沽区十五中教师苏利霞

1991年她从塘沽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塘沽区广州道小学,一呆就是七年。最难忘的是1996年,这一年她执教的《小珊迪》获得区研究课一等奖,班会课获得区一等奖,论文获得市级一等奖。在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中获育才奖,被评为塘沽区骨干教师,获得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这些来得那么不经意,又那么突然。记得刚上班时上的第一节亮相课,她足足准备了两个星期,觉得一定会受到评委的嘉许,没料想只得了一个及格的评价。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呢?她并没有急于去听课,而是打听哪位老师课讲得好,受学生欢迎,然后才去听,品评课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每每有听靳家彦、于连昶老师课的机会,她就坐在前排,揣摩这些专家是如何分析教材的,为什么这样提问,为什么这样板书。当时关于语文教学有许多的流派主张,有人提倡把语文课上成训练课,有人提倡语文课要注重语感培养……对于她们这些刚上班的年轻老师来说,真是有些茫然。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种种的变革,犹如山涧里急流的水,水中的残花落叶随激流而去,涧中的山石岿然不动,只有水中的鱼儿,在水中而不逐流,可溯洄,可溯游。她要做水中的鱼儿,对潮流做一个主动的选择者、引导者,不做被动的顺应者。这个充满争鸣的阶段培养了她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对于一节课,一件事,一本书,一个人,她从不盲从。

1998年,她调入十五中,中学课程改革刚刚起步。走进课堂,她与别人不同;与学生相处,她与别人不同。有人说:“苏老师不厉害,管理不了学生。”面对这些批评,她总是报之一笑。的确,她很少疾言厉色地批评,斥责,威吓学生,因为那样容易让学生反感,养成学生诈伪的习惯。她很少对学生说不准怎样,必须怎样,只忠忠实实地把自己对事件的看法告诉学生,让学生选择,认为对也罢,认为错也罢,学生只要把真真正正的想法说出来就好。这便于老师对症下药的进行引导。她所在的年级有一个女孩子,父母离异,母亲再婚。这个女孩耳朵上戴了七、八个耳环,老师批评她,她眼睛一翻,扭头就走;批评重了,她就逃学不来学校。苏老师有意识地接触她,发现她从也不说脏话,而且语言犀利,一针见血。有一次这个女生没上课,苏老师在校园里找到她,发现她正在跟七、八个低年级的学生下象棋,她看苏老师走过来,“嗖”地站起来跑远了,苏老师并没有追她,只是目送着她的身影消失在楼的拐角处。后来苏老师给她捎了一张纸条:“萌萌,真给九年同学长脸,你的棋艺把低年级同学震了。”在以后的一个星期里,她在偷偷地观察苏老师,试探苏老师。有一次,苏老师的儿子来到学校,写作业,一边写一边问问题。萌萌站在老师身边,说:“苏老师您这样辅导您的孩子呀!我小时候,跟我妈说两句话,我妈就急,轻则把书扔了,重则大骂一顿。嗯,现在她管不了我了吧!”听着她的话,苏老师眼圈红了——这个孩子需要母爱,渴望别人的关心。苏老师笑了笑说:“我当你妈妈,给你辅导辅导吧?”萌萌没有说话,眼睛没有看老师,转头走了,她哭了。别人看她还是跟学校的生活格格不入,但苏老师知道她的心柔软了许多,经常围着老师问东问西。有一天,老师们要下班了,苏老师一边收拾东西一边问问她的情况。临走时,她回过头来:“苏老师,手机别忘了,楼道里的灯我打开了。”说完,她蹬蹬地跑了。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遇到这样的学生指责她,批评她,也许能让她怕了老师,可是对她今后的成长又有什么帮助呢?也许像苏老师这样当老师太累,太笨。但教育有捷径可走吗?对于学生人格的培养有高效的方法吗?没有。只要是对学生成长有利的,路再难走,再辛苦,苏老师也要走下去。

2004年,苏利霞老师代表塘沽区参加了天津市“希望报杯”语文课堂教学大赛。在这次比赛中,苏老师结识了称之为师友的鲁士诚老师。鲁老师说:“不要让学生怕你,要让学生信任你。当学生敞开心扉时,做老师的才能走进去。”鲁老师是肯定了苏老师的做法,给予了苏老师信心。苏老师对怎样做老师有了新的认识——用心教书,用心育人。

2006年,她参加了“塘沽区优秀教师演讲团”,用苏老师的话说:“这个活动涤荡了我的心灵,我发现优秀教师不是你有多少荣誉,而是靠人格的魅力。演讲团里每一位老师都在用心讲述着他们与学生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透视出他们心灵的力量。名师是通向学生心灵的天使。”她感到了老师责任的重大。老师们的手掌之上捧附着心灵,作为老师,将要怎样的小心翼翼呀!

三(www.chuimin.cn)

苏老师深深地爱着语文。每每走下讲台,掩卷遐思,即使在狭小的教室里,也有无限的思维和思想的空间。空间有度,而心灵无限,对于老师是这样,对于学生亦然。学生的心灵是自由的,我们不能把他们囚禁在成绩里。学习知识是完善学生人格的一种手段,知识不是教育的终极目的,成绩更也不能作为教育成功的佐证。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最早在爱因斯坦的文章里看到这句话,是他引用的一句俏皮话。怀特海也说过“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笔记,忘记了为考试背的细节,剩下的才有价值。”那么那个应该剩下的称之为教育的东西是什么呢?就是完全渗透在学生身心的原理,一种智力活动的习惯,一种稳固的能力,一种充满知识和想象力生活方式。如果一个学生的心智、能力提高了,他的成绩还是问题吗?如果为了成绩而传授知识,那不仅仅是急功近利,还有点本末倒置吧。卢梭说:“教育既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了。”而学生的成长是需要浸润和潜移默化的。

结 语

学校是一段旅途,是学生人生的一段旅途,是老师人生的一段旅途。在这段路途中,智育不等于知识,德育不等于规矩,美育不等于技巧;在学校的这段旅途中,学习知识,懂得规矩,习得技巧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丰满学生心灵羽翼的手段,是丰满教师心灵羽翼的手段。在这段路途中,借助真诚,让自己的心灵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借助心灵,让自己的生命与别人的生命闪光。

人物简介

孙华,女,37岁,大学本科毕业,2007年获得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1997年从教,中学一级教师。第一、二届校级骨干教师,第三届校级学科带头人,塘沽区第二届数学学科骨干教师。从教以来担任了八年班主任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集体。2004年被评为天津市优秀教师,在第七届天津市中小学网络教学录像评比课中获得市级二等奖,在塘沽区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在第六届塘沽区青年教师成才竞赛活动中获得二等奖。

教育箴言

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最大的事就是用爱滋润每一个孩子的心田。我坚信,皮格马利翁能用真情使石头变成少女,我也一定能以一片至真至诚的爱心感动我面对的全体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