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塘沽区十五中校长潘怀林:优秀校长评价实录

塘沽区十五中校长潘怀林:优秀校长评价实录

【摘要】: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记塘沽区十五中校长潘怀林2006年之夏,潘怀林校长手中攥着一纸调函,看上去显得是那么有分量。他已经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塘沽十五中校长。三年规划将按照七个门类的工作,140项分解目标逐一落实,创建一流学校,塘沽十五中正在大步前行。2008年9月24日,《天津教育报》以整版的篇幅,全面报道了《前进中的塘沽十五中》。

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记塘沽区十五中校长潘怀林

2006年之夏,潘怀林校长手中攥着一纸调函,看上去显得是那么有分量。他已经知道自己马上就要成为塘沽十五中校长。事情来得突然,不免让这位教育硬汉子也感到迷惘。他习惯翻开了书,想打发着时间。然而,他的眼睛又亮了起来,读着陶行知先生的话:“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他的劲头又来了。转天他背着行囊来到了塘沽十五中,又开始了全身心致力于学校科学化管理的研究。“以人为本”,大胆改革学校管理模式,办百姓满意的学校,让塘沽十五中一年上一个台阶,几年之后要成为本地区名校乃至全国一流学校成了他的刚性目标。

记得走马上任的第一天,他侃侃而谈,发表了《从零做起,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演说。演说之后,老师们你瞅着我,我瞅着他,心照不宣地传递着某种信息,演播厅里格外安静。接下来他宣布该学期人事安排,他自下而上,倒背如流,说着每一个教职工的名字,安排着他们所任的工作。宣布完毕,会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全场100多名教职工的视线都集中在他身上。这就是他与全体教职工的第一次见面。

几天之后,又是一次全体会,会上他宣布:把原来的教务处分为教学运转处、教学质量处和教学科研处,下设三位主任。把原来的德育处改为德体卫艺处,下设三位主任,同时又增加了一个安全保卫处。这一决定无疑为中层干部铺设了一条走专业化管理的路,对中层干部能力的提升、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的提高起着强化作用。此决定之后,他紧接着下达了领导干部基本素质要求——“八种意识”“六种能力”“五种关系”,并把这些要求作为执行力来考察干部。

鞍马备齐,粮草先行。他上任后,慎重思考着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目标、三年规划和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等项工作。围绕着这些问题,他翻遍了学校所有史料,查阅了大量资料,考虑成熟后,拿出了方案向全体教职工公示、论证。门前“人人有才,人人成材”金字横匾,呼唤着办学理念;墙上悬挂的16个大红字——“科研兴校、质量第一、文化立身、名师强校”,践行着办学思路。涉及34个岗位,共计15万字的管理制度已精装成册。其中“千分制”教职工考核方案细化到一钉一铆,正发挥着无声的效能。三年规划将按照七个门类的工作,140项分解目标逐一落实,创建一流学校,塘沽十五中正在大步前行。

当学校走向良性循环的时候,作为一校之长,完全可以有空喝茶看报,萎缩身影,他却没有。每天早上上班他总是在前三名之列,8点的铃声响后,他总要围绕着教学楼转上几圈,每一次早操他务必要去,区课间操展示他执意亲自带队,国旗班每次训练他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区运动会老师仪仗队集训他看着,年级集会他一定要到现场,年级家长会他一定要参加,并做首席发言。每当听完老师一节课,他在第一时间里一定要给予点评。每一篇相关学校的稿件,他都要亲自过目,甚至连错误的标点都要指出。操场上有纸,他弯腰捡起来;学生课间跑动,他老远迎候着;老师有家事,他向前问候;教职工亲属病了,他前去探望……这些事,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也许会忘记,但给教职工留下的亲和力却永驻心中。

他懂得,学校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打造一支精兵强将。加强教师的学习,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他请来塘沽区特级教师,向青年教师讲教师成长历程。他几次到天津教科院寻求治学之道,特邀王敏勤教授2007年4次来校作课改实验成果报告。他多方联系,把北京的包建英教授请到学校,为老师作《加强心理疏导,增强团队建设》辅导。得知山东课改实验走在全国前列,学校毫不犹豫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到山东邹平魏桥实验学校、九户中学等地参观学习。有消息说,江苏宜兴召开课堂教学改革实验交流会,学校立即选派三名教师参加。听说大港二中有全国的八省市研究课展示,他马上接通了市里电话,争取了一节数学课,选派张立芬老师担当此任务,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点评。

对外,他给老师们广开学习门路;对内,他一方面抓教学管理,另一方面抓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他用切身的教育体会,向老师提出了“八静三品四用”工作要求:“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位学生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静下心来品味与学生的分分秒秒,品尝工作的乐趣,品味生活的意义。我们会用智慧启迪灵性,用人格陶冶情操,用爱心浇灌希望,用汗水哺育不凡。”他不忽视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提醒老师要注意“五个第一次”——第一次亮相是形象,第一次叫出学生名字是亲切,第一次提出要求是信任,第一次上课是艺术,第一次批改作业是鼓励。他格外注重老师的教育实践与研究,提出了5个“1”和4个“2”的具体要求,即:每学期撰写1篇有特色的德育论文,每学年撰写1篇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每学期做1节校级研究课或专题讲座,每学年做1节区级或区级以上的研究课或专题讲座,每学年主持、参与1个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每学期完成2篇有创意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或学案,每学期完成2篇2000字左右的教学反思,每学期编写2份高质量的单元检测试卷,制作2节多媒体教学课件。一样的举措,不一样的深度,千锤百炼打造着十五中教师队伍。(www.chuimin.cn)

当2008年教师节到来的时候,一支拥有区首席教师1名,区学科带头人5名,区、校级骨干教师19名的教师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伴随着进行曲和潘校长发表在《校长参考》的一篇《用学习打造教师团队》及发表在《天津教育》上的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解说词,走在全区队伍的前列,那坚实的脚步被《天津教育报》记者摄入镜头。2008年9月24日,《天津教育报》以整版的篇幅,全面报道了《前进中的塘沽十五中》。两年多的学校管理工作,他和他的团队为学校赢得了二十二项荣誉。

眼望中国教育学会科研重点实验基地和天津市基础教育十一五”实验基地,9项国家和市、区级科研课题,潘怀林校长又在为十五中进行下一步的思考:校园文化建设要走向深层次——创作班子要筹建,学术团体要组建,谏言组织要建立。明年是十五中二十年校庆,多少专家要走向讲台立说,多少特级教师要走向讲台献课,多少教师要展示教学成果……

人物简介

苏利霞,女,37岁,中学一级教师。毕业于塘沽师范学校,后在天津师范大学进修。现任塘沽十五中语文教师,科研处主任。天津市语文协会会员,塘沽区语文协会理事。塘沽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她曾多次承担区研究课任务,执教《谈生命》一课获市二等奖。两次获得塘沽区双优课评一等奖和区青年成才大赛一等奖。2004年在全国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三等奖。先后被评为塘沽区十佳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语文教师、天津市教改积极分子等。

教育箴言

真正的教育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