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爱无痕花开无声——记塘沽区第六中学赵娟老师师爱,是一种付出;师爱,是一种志向;师爱,是一种奉献;师爱,是一种服务;师爱,是一种激情;师爱,是一种激励;师爱,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塘沽区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中获二等奖。她所带年级组被评为“校级先进年级组”,“塘沽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2023-12-02
辛勤耕耘教书志 风雨不改育人心——记塘沽区第十三中学教师隋颖
隋颖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从教至今19年,她虽没有叱咤风云的壮举,却有细雨润物的真情,用自己真挚的爱心,耕耘着脚下这片育人的土地;凭借坚定的信念,擎起头上一片纯净的天空,以清贫与富有交织的旋律唱一支支动人乐章。
一、播撒爱心育人曲
别林斯基说:“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隋老师的最大体会是:与学生在一起战胜困难,其乐无穷。
1.奉献爱心,疏通心理,重视高考边缘生的转化
隋老师班的毕同学高二下半学期由原来的中等水平滑到了倒数几名,这引起了老师的注意,经过多方调查及在家长会上得到的信息,原来是她受了当兵的双胞胎哥哥的影响,特别羡慕部队生活,想放弃高中学习。隋老师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达成共识:不能给孩子留退路,只能全力拼高考。在校期间多次找她谈话,分析她在学习上的优势,并与各科老师沟通,为她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帮她树立信心,最终她考取了大学。
2.在教育中渗透着爱,用真诚打动学生
“功成理定何神速,速在推心置人腹。”对于正在成长的学生来说,老师的将心比心和语重心长的话语,极易引起他们的共鸣,从而使他们接受道理。2001届有一位姓王的男生,语文成绩偏低,而理科成绩非常突出,隋老师及时找到他,与他进行了几次长谈,分析了重理轻文的弊端,试着让他做了几道高考模拟题,及时发现了他身上的闪光点,并鼓励他说:“坚持基础和专题的训练你一定会提高成绩的,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题综合训练,他最终考上北京科技大学。
3.以学风促班风,营造团结向上的班级氛围
一个班集体,班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自身的学习和生活。2004年隋老师所教的是全校人数最多的一个班,承担着学校完成高考“双七十”的任务,即:一次上线率70%,70个本科生。而普通高中的学生对高考自信心明显不足,极易产生厌学情绪。为此,班级提出的学风口号是: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良好学风的带动下,图书馆、办公室经常留下隋老师班学生的身影,下了课的老师欲走不能的情形屡见不鲜,学生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引导学生、爱护学生”形成了隋老师的带班特色。2003年隋老师所带班被评为区级优秀班集体,2004年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本人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及塘沽区优秀教师,并在区内进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2005年被评为天津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获局级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所写论文在天津市德育学术年会上获三等奖。2006年被评为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天津市教育系统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塘沽区第二届“十佳班主任”。
二、勤心教书铸师魂
1.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提倡讨论研究式的学习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隋老师积极践行这点,在2003年4月学校开放日中隋老师代表学校做了《雷雨》的全区观摩课,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研究式学习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课文、原著、影视、网络、研究资料的阅读和收集,了解戏剧艺术的特点,体会剧中人物的个性特点,感受剧烈的戏剧冲突。课堂气氛活跃、民主,受到了各位领导老师的好评。
2.实现课堂开放,营造创新环境(www.chuimin.cn)
现行课本中的许多名篇,由于时代的差距,学生会感到晦涩难懂,枯燥无味,若能给学生搭设一个开放的平台,就会激活学生思维,启发他们的积极思考,使他们对课文形成一种全新的认识思路。例如《项链》一课中路瓦栽夫人的形象,《教参》上视为贪图虚荣的反面典型,隋老师在引导学生分析“路”夫人的形象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路夫人”身上有可爱之处吗?这一投石兴波式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学生不仅看到“路夫人”的虚荣可鄙的一面,也看到了她的其他方面:诚信,坚强,吃苦耐劳,没有失去自我……这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是最具人文性的基础学科,隋老师在评估学生答案时,特别是非基础知识方面的答案,要把有无创造性摆在首位,给学生营造一个最佳的创新环境。正如毛泽东早就指出的那样:“凡答案都对而没有创造性的给60分,凡有创造性的即使没有答对,也可答100分。”为此,隋老师撰写了论文《语文教学创新探微》获天津市“新世纪”杯论文大赛二等奖,获全国第三届“三老”杯中学语文论文大赛三等奖。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探索新教法,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普通高中校高考要出成绩可以说比重点校要难得多。为此,隋老师以学生的学习品质为切入点,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及学习意志品质等方面积极加以引导,老师在班级中树立学习品质突出的典型,这些典型让同学可见可感,极易产生共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隋老师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007年所做的《雨巷》一课获塘沽区中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一等奖,所写论文《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程整合初探》获市级电教论文评选二等奖,区级电教论文一等奖。几年来隋老师在教学上不断探索钻研,努力朝着学者型的教师方向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2002年被评为塘沽区青年骨干教师,2001—2002年语文高考成绩连续两年名列普通校首位,均超塘沽区及格率,2004年,在文科考生增幅较大、分数较高的不利情况下,班级共考上31名本科生,3名重点本科,高考一次上线率为96.5%,本科上线率为54%,为完成学校“双七十”的奋斗目标做出了努力。2006年所带班各科会考一次通过率为100%,完成校、区下达的高考指标。2003年所写论文《语文教学创新探微》获天津市“新世纪”杯论文大赛二等奖,多次被聘为高中毕业班语文复习教学指导中心组成员,2006年被评为塘沽区第二届学科骨干教师,辅导本校王静老师所做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课评比中获天津市二等奖,2007年所写论文《语文教学与创新》获中国教育学会第二十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08年所做研究课在塘沽区首届高中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所写论文《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的反思》获得全国“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反思”大赛二等奖。
三、人生无悔自风流
当人们高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日子里,隋老师固守着那一份安宁、醇厚,怡然自得。因为,她从学生那清澈明亮的微笑里看到了自己无怨无悔的青春,从学生那一份份满意的答卷中读出了守住神圣,勇于付出的精彩。
隋老师愿在三尺讲台不断探索追求,无怨无悔,用辛勤的汗水谱写美丽的人生!
人物简介
刘立芳,女,1970年6月出生,于1992年7月毕业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本科,理学学士。同年被分配到塘沽十三中任数学教师,2004年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担任教研组长五年、年级组长五年,先后送走了七届毕业班。教育教学效果显著。先后被评为“区级优秀骨干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塘沽区首届首席教师”等。
教育箴言
有作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着“新”我。每天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设计自我,他的心灵像电闪雷鸣一般不断放射出新的光芒和声音。
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干他的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的工作多么平凡,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
师爱无痕花开无声——记塘沽区第六中学赵娟老师师爱,是一种付出;师爱,是一种志向;师爱,是一种奉献;师爱,是一种服务;师爱,是一种激情;师爱,是一种激励;师爱,是一种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塘沽区青年教师学术论坛中获二等奖。她所带年级组被评为“校级先进年级组”,“塘沽区工会工作先进集体”。......
2023-12-02
追梦——记苏雪芹老师平和的心态,执著地追求,努力地付出,一个普通的灵魂也会走得很远很远……——题记十七年前,当第一次面对四十三双明澈的大眼睛,第一次聆听到“苏老师”的时候,十九岁的苏雪芹便在心中埋下了一粒种子——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并努力用爱心、慧心在教育之路上幸福追梦。身为塘沽区连续三届的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她多次承担市、区研究课、展示课任务。......
2023-12-02
涓涓细流,不舍昼夜——记塘沽一中教师王瑞刚两千多年前,孔子曾面对滚滚东逝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警醒着后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他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归功于所有曾热情支持和启发他思考的人,认为正是他们,鼓舞着、鞭策着他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以只争朝夕的拼搏意识、深思慎取的稳重态度、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实践着自己“涓涓细流,不舍昼夜”的人生选择。学而思则智“学而思”始终是王瑞刚工作中的第一推动力。......
2023-12-02
愿为春雨润禾苗——记塘沽区第六中学王媛老师王媛自1996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在教师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忠诚实践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格言。在初一开学之前王媛老师就认真阅读小学生登记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个人爱好特长,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铺路架桥。......
2023-12-02
师者咏歌,桃李馨香——记塘沽区实验学校教师张咏馨时光荏苒。2006年作为“阳光教师”被刊登在《天津教育报》,连续两届被命名为“塘沽区学科骨干教师”,2008年被授予“塘沽区十佳青年教师”、“塘沽区第三届基础教育区级教改积极分子”等称号。个人先后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大队辅导员、优秀德育工作者,塘沽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塘沽区十佳校长。......
2023-12-02
从细节中寻找教育之美——记塘沽区十佳教师侯云燕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林崇德曾说过:爱在细微处。从细节中观察教育之美细心观察、发现问题是侯老师在工作中的乐趣,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更是被她看作是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从细节中抓住教育之美侯老师沿着关注细节——抢抓时机——努力转变——最终成功的路线前行。打铁还要自身硬,为了从细节中寻找到更多的教育之美,侯老师在时时、事事、处处将教育之美不断升华。......
2023-12-02
坚守誓言,在心灵的沃土上默默耕耘——记天津市优秀教师王宏书“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是王宏书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通过家访,王老师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请求家长协助教育,常与家长交换意见及有关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出,并切实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就这样,王老师坚守着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在偏僻的宁车沽小学默默地工作着。近年来曾获得市级优秀教师、塘沽区优秀班......
2023-12-02
教师让我变得如此“美丽”——记塘沽区盐场中学市级优秀教师马立江马立江老师自2000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把教育教学看作是一个双向、互动,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双赢过程”。此外,马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教育。2007年7月获塘沽区第六届双优课评比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市级双优课评比,获市级二等奖;2006年被评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2007年9月被评为天津渤化集团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