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涓细流,不舍昼夜——记塘沽一中教师王瑞刚两千多年前,孔子曾面对滚滚东逝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警醒着后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他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归功于所有曾热情支持和启发他思考的人,认为正是他们,鼓舞着、鞭策着他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以只争朝夕的拼搏意识、深思慎取的稳重态度、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实践着自己“涓涓细流,不舍昼夜”的人生选择。学而思则智“学而思”始终是王瑞刚工作中的第一推动力。......
2023-12-02
教育是一个神圣的事业,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王志华老师正是选择了教师这个塑造灵魂的神圣职业,十九年如一日以不懈奋斗,以无悔的执著演绎着为人之师的职责与激情。
王老师,你像我妈妈
王老师带过各种类型的班级。有普通班、重点班、实验班,她理解、尊重并热爱每一位学生,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学生小康家庭困难且路途又远,每天顶着星光来,披着月光回,还要自己料理一日三餐。为减轻他的负担,王老师就在学校附近为他租下一套房子,房子虽然简陋,但一颗无助的心已经得到温暖;高三毕业体检时,他的肝功能不合格,需要补充营养,于是王老师就每天为他精心准备早点,这一做就是三个月。孩子性格厚道,不善言辞,最后只说了一句话:“王老师,你像我妈妈……。”王老师细微的爱感动了学生,她也赢得了学生的尊重和爱戴。多少次教学楼里已静寂无声,只有她办公室的灯光还亮着,那是她在与学生促膝谈心,倾心交流。王老师的爱人是船员,长期不在家,双方老人都在外地,只有她和女儿相依相伴。每当她与学生谈心时,年幼的女儿一个人在家,守着一盏清灯,默默地等着疲惫的妈妈归来,为自己做一顿简单的饭菜。王老师真心的付出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在每次学生评教中,对她的工作态度和教学能力的满意率均达到95%以上,对她的班主任工作满意率达到100%。
她认真学习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理念,理解学生首先是公民,应该享有平等权利的道理,所以她给学生以应有的尊重。主张弘扬正气,人人自省;民主建班,自我管理。她用勤奋和真诚感染每一位学生,努力为他们打造出一片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她的学生有极强的集体荣誉感,人人互助,互帮互学,形成和谐、融洽的班级氛围。
连续多年带班,王老师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论文《宽容——给教育插上温馨的翅膀》获得市级论文评比三等奖,《信任是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读李镇西〈心灵写诗〉有感》被编入区德育论文集,《试论学生向善向上心理的激发》获国家级论文评比一等奖,《浅谈激发学生向善与向上心理的策略》获市级三等奖。2006年区中小学第十五届主题班会课评比一等奖。
对业务孜孜不倦的锐意追求
王老师多年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文科综合备课组长。十余年来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对自己严格要求,每堂课都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做到胸有成竹。她写下了上百万字的教案和读书笔记心得,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并不断更新现代的教学理念和思想,形成了自己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曾获“希望杯”中青年教师评课市级三等奖,区级一等奖,说课、课件、试题设计评比区级一等奖等。2006年说课和案例评比分别获得区级二等奖,《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一课的教学设计获得市级评比二等奖。自1998年以来一直担任塘沽区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和中心组成员。2004—2009年一直被聘为区历史学科中心教研组成员。2006和2007年,被聘为区高中毕业班学科教学研究组成员。多次作区、校级观摩课,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三毕业班课堂教学评比获得区级一等奖。并在教研活动中多次进行全区性的高考复习指导。2006年被聘为塘沽区高中课改专业研究组成员。她还热情帮助青年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他们,使他们迅速成长。(www.chuimin.cn)
王老师笔耕不辍,多篇论文在《历史学习》、《中华教育改革文论》、《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等刊物上发表,教案还被编入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教案全集》,教学设计也多次获奖。王老师坚信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为了做教育教学的新型人才,积极承担教科研任务,参与多个课题的研究,如承担区级重点课题《研究性学习对学生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深化研究;区级“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塘沽与近代历史名人》的研究性学习,并参加了学校的课题展示,获得一致好评。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已于2006年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2006年10月又参加了“十一五”规划市级重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利用塘沽人文资源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已上交了中期研究报告。
基于王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优秀表现,2008年春节区领导、局领导和校领导专程到她家走访慰问。“师者为师亦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王老师就是这样不断努力工作,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挚爱、勤奋和创新诠释出教师工作的不平凡。
人物简介
王连颖,1986年毕业于天津师专,1992年毕业于天津教育学院,2000年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班结业。中学高级教师,先后任教于天津市北闸口中学、塘沽区滨海中学,现任塘沽区紫云中学语文教师。曾获得过天津市优秀教师,塘沽区人民满意的“好园丁”、“三八”红旗手及巾帼建功标兵、局级优秀党员、区课改积极分子等光荣称号。多次被评为区、校级优秀班主任。多次参加区双优课评比并获奖。多篇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发表,有的已结集出版。
教育箴言
“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教师要通过个人的优秀人格和艰苦的育人劳动为学生的一生铺垫下坚实的人格基础。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开辟道路。作为教师,应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时时想着“我的身边有学生”,“我的身后有孩子的眼睛”。
涓涓细流,不舍昼夜——记塘沽一中教师王瑞刚两千多年前,孔子曾面对滚滚东逝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慨叹,警醒着后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他把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归功于所有曾热情支持和启发他思考的人,认为正是他们,鼓舞着、鞭策着他一如既往地不懈努力,以只争朝夕的拼搏意识、深思慎取的稳重态度、不拘一格的创新精神实践着自己“涓涓细流,不舍昼夜”的人生选择。学而思则智“学而思”始终是王瑞刚工作中的第一推动力。......
2023-12-02
愿为春雨润禾苗——记塘沽区第六中学王媛老师王媛自1996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在教师这个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忠诚实践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道德格言。在初一开学之前王媛老师就认真阅读小学生登记表,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个人爱好特长,为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铺路架桥。......
2023-12-02
坚守誓言,在心灵的沃土上默默耕耘——记天津市优秀教师王宏书“以事业为重,用心灵育人”是王宏书老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写照。通过家访,王老师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请求家长协助教育,常与家长交换意见及有关信息,了解学生的心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指出,并切实解决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就这样,王老师坚守着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在偏僻的宁车沽小学默默地工作着。近年来曾获得市级优秀教师、塘沽区优秀班......
2023-12-02
教师让我变得如此“美丽”——记塘沽区盐场中学市级优秀教师马立江马立江老师自2000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始终把教育教学看作是一个双向、互动,师生共同成长进步的“双赢过程”。此外,马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教育。2007年7月获塘沽区第六届双优课评比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市级双优课评比,获市级二等奖;2006年被评为区级学科骨干教师;2007年9月被评为天津渤化集团优秀教师,天津市优秀教师。......
2023-12-02
用智慧预约生命的精彩——记塘沽实验学校教师于志梅早期的一些教师把教育当做职业去做,为的是手握“铁饭碗”,现在更多的教师把教育当成一种事业去做,为的是体现自身的价值,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大家的认同,而于志梅老师则希望把教育当成一种有质量的生活,平凡并不平庸,平静并不平淡,在工作中锻炼思考,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学会学习,在学生的进步中体验自己的成熟。......
2023-12-02
人生因教育事业而精彩——记塘沽一中教师段红早就听说过段红老师的事迹和成绩,见面时却发现她原本是这么平静而文雅的一个人。人物简介杜焕德同志1956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化学特级教师,塘沽区第四届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天津市劳动模范,中国化学会会员,《中国化学教育》通讯员,塘沽一中教务处主任,天津市青年教师“希望杯”创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多次在天津电视台讲座。......
2023-12-02
用爱心播种,用智慧耕耘——记塘沽区十佳班主任、一中心小学张光敏她是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迄今做了十七年的班主任工作,她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岗位。在她的感染下,班内学生成立了红花小组,帮欣欣解决学习上的困难,欣欣变得活泼开朗了。获全区小学语文教师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课一等奖,塘沽区教学年会语文、劳技课一等奖,多次......
2023-12-02
有爱就有一切——记塘沽区第五幼儿园教师陈桂琴“用爱心、细心和耐心,让孩子开心、家长放心,有爱就有一切”是陈老师工作十六年来始终牢记在心的一句话。2006年承担了天津市十一五研究课题“挖掘传统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1982年毕业于天津幼儿师范学校,2008年取得天津师范大学学前大本学历,现任塘沽区第九幼儿园园长兼党支部书记,幼教高级教师。......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