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化进程的艰巨性一、对人类文明进程历史惯性的超越生态文明是一个超越工业文明且具有建设性的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它跨越自然地理区域、社会文化模式,要求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性出发,以人类与生物圈的共存为价值取向发展生产力,建立生态化的经济体制,从而保证人类的世代延续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
2023-12-02
第一节 闪耀着生态智慧的中国文化元典
一、人类文明史的本质是自然生态演变史
史学考证认为,地球上约在35亿年前就诞生了原始生命体。从那时起,逐渐演变出生机勃勃的地球生态系统。约300多万年前,地球生物圈的又一次“生态”革命,诞生了直立的古人类。从此,人类依存生态,改造生态,与地球生态系统一起进化、生存、发展。在逐渐走向生态文明自由王国的征途上,人类对生态的理念及行为有过重大失误;在向大自然索取并缴纳昂贵学费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由此可以这样说:一部人类文明史也就是一部自然生态的演变史。
在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繁衍着无数的生物。既有各种各样的高等植物和动物,又有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既有高达几十米的参天大树,又有依附在地面的地衣、苔藓;既有飞翔在云端的猎鹰,又有生活在地下的鼠类。尤其是浩瀚的大海,各种生物更是千姿百态,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大自然的这些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分布井然有序,都遵循着生态规律,生存演化在适合于自己的特定环境中。生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就是生态,研究这些关系的学科被称为生态学。
有据可考的华夏文明已有8000—10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先祖们是生态理念的最早实践者。尽管在我国古代文献上没有出现“生态”这个词汇,但是浩瀚的考古史料已经证明,中华文明史是一部不断认知生态原理的历史。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的考古发现和丰富的文献资料昭示,8000多年前我们的先民们就创造了文字,有了旱作农业文明,建造了令当代人赞叹称奇的人居生态,描绘出了盘古开天璀璨的画面,制造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建筑了人类的“原始会堂”,设计出了“城镇化”的建筑群等。这一切说明,悠久的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本质上就是生态文明的探索历史,生态要素、生态系统、生态循环及生态平衡这些人类社会赖以进化的根基,都可以在先民们的生活中看到遗存。
从生态学科理论演化角度首创“生态”这个词汇的,当推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他于1865年提出生态这个词,认为动物对于无机和有机环境所具有的关系就叫做生态。1895年植物生态学创始人瓦尔明奠定了植物生态学的基础。1935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即:有机体必然与它们的环境形成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应该说从生态学理论研究源点在西方国家。
国外古代生态思想与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相比,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区别。首先,国外古代生态思想,是以西方的古希腊哲学为代表的自然有机论、大宇宙与小宇宙论以及天人感应论为标志。这些思想大多反映在哲学家的著述里。而中国古代生态思想则与平民的生存、生产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其次,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历史渊源长于国外。例如,考古资料证明系统体现中国古代城市建筑生态风格的考古发掘实物已有8000多年历史,而国外这方面的考古实物、史料要比中国晚得多。第三,中国的古代生态思想被系统、完整地继承下来,迄今仍然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而西方国家的生态理论萌芽却因为工业经济时代的张扬而长期被淡化、被湮没。(www.chuimin.cn)
二、《老子》集中体现中国古代先贤的生态智慧
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主要集中在关于“天人关系”的论述。
《老子》是比较系统完整地论述天人关系最早的著作之一。老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有关天人关系的精彩论述和见解,不但对中国古代环境保护思想的发展形成有过重大而又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当代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系统的重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老子哲学中“道”的观念处于核心地位,整个老子哲学就是由“道”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推演出来的,其生态环保意识也是在“道”的运行中产生形成的。“天人合一”之“道”,将“天”与“人”、社会与自然系统,综合而又辩证地联系在一起。老子的“天人合一”是现代生态理论的哲学本源,也是培育生态意识,形成维护生态的行为自觉,构建生态社会的文化元典。
老子思想在哲学上主张“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伦理上主张尊重生命,关爱万物;在行为上主张“道法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主张“知足不辱”、“少私寡欲”,反对“竭泽而渔”、“焚薮而田”。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是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体会老子“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有利于建设生态文化,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老子》一书,充满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对自然界中以水为代表的万物的深情讴歌,对家园损毁和生存危机的忧患意识,对现实生活观念的沉重反思,虽然两千多年过去了,但仍有现实意义,仍在感动着后侪。
有关从工业社会走向生态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第二节推进经济社会生态化进程的艰巨性一、对人类文明进程历史惯性的超越生态文明是一个超越工业文明且具有建设性的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它跨越自然地理区域、社会文化模式,要求从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性出发,以人类与生物圈的共存为价值取向发展生产力,建立生态化的经济体制,从而保证人类的世代延续和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
2023-12-02
[31]二、“万物自化”与社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万物自化”既是老子“道法自然”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老子环保思想和生态智慧的另一个突出特征。......
2023-12-02
在一个公民不能享有平等权利义务的社会不可能建成生态社会。自然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社会的重要条件。主要指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契合与平衡。......
2023-12-02
第一节生态社会概念源流探析一、“社会”概念中的生态元素1.我国古代“社会”概念中隐喻的生态要素在我国古籍中,“社”是指人类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会”是指人的集合。人类必须顺应自然而生活,不能僭越自然宇宙这一最伟大神灵为人类规定的生活秩序,这就是对古希腊城邦社会的神谕和诫命。......
2023-12-02
第一节我国循环经济的兴起与成就一、我国从环境保护到推进循环经济的演变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8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199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2009年1月,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全面实施。......
2023-12-02
德国是世界上公认的发展循环经济立法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六是循环经济主体的社会化。大多数德国公众对于减少或回收废弃物的措施都积极回应并努力合作,公民和非政府组织已经成为推动循环经济的中坚力量。......
2023-12-02
总的来看,生态补偿是现在学术研究的热点,以后也是学术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从以上分析可知,生态补偿研究有如下方面的发展趋势:理论研究逐步深入。以往多注重对局部的生态补偿问题进行研究,目前逐步呈现以流域或区域的生态补偿为基础,向全流域或区域生态共建与共享、建立和谐流域或区域的发展趋势。......
2023-11-21
在循环经济政策方面,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政策体系。这些组织积极规范的活动,非常有效地推进了该地区的循环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推进循环经济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