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宋词中的人生百味—忧患余生对比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忧患余生对比

【摘要】: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忧患余生的今昔对比南宋政权到了后期,朝政非常腐败。由于贾似道谎报大捷,博得了宋理宗的欢心,遂被召入临安,入主朝政。此词用“听雨”为主线,分别贯穿起青年、壮年、老年三个生活断面,最后用“悲欢离合总无情”来总括,表明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忧患余生的今昔对比

南宋政权到了后期,朝政非常腐败。在蒙哥登上汗位后,蒙古军大举攻宋,蒙哥亲率主力攻四川,命令忽必烈领军攻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昌),另一路大军由兀良合台率领,绕道云南攻交趾(今越南),转而又攻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三路大军都遇到宋军的抵抗,蒙哥在双方激战时死于军中,忽必烈听到蒙哥的死讯,为急于赶回北方争夺汗位,答应了贾似道的议和请求而撤兵。在蒙古军强大的军事压力面前,宋理宗却沉湎于酒色,宠信宦官,排斥忠良,使得朝政愈形腐败。由于贾似道谎报大捷,博得了宋理宗的欢心,遂被召入临安,入主朝政。贾似道将左相吴潜排挤出朝,在宋度宗即位后,被尊为“师臣”,更是大权独揽,一手遮天。忽必烈得到汗位后,再度对南宋发起进攻,并将主攻方向从长江上游转向了长江中游。襄樊失陷后,南宋的长江防御体系几近崩溃,元相伯颜统兵沿汉水和长江东下,可称是势如破竹。宋恭帝德祐元年(1275),在实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贾似道勉强拼凑起一支十三万人的军队,又派人向伯颜求和,遭拒绝,双方交战于今安徽铜陵附近,宋军大败,贾似道逃至扬州,后被革职,在被贬的流放途中死于押解官之手。在击溃宋军后,元兵乘胜南下,攻陷建康府,又在镇江府大败宋将张世杰,直逼临安。谢太后等不顾文天祥、张世杰等人的反对,带宋恭帝出降。扬州守将李庭芝、姜才,潭州守将李芾等,都坚持抗战,最后壮烈牺牲。文天祥与陆秀夫、张世杰等人拥立宋度宗之子宋端宗即位于福州,坚持在江西、福建、广东一带抗元。最后文天祥兵败被俘,誓不降元,在大都英勇就义。陆秀夫、张世杰都坚持抗元直至海上,最终失败,为国献身,南宋终在样兴二年(1279)灭亡。

在宋元易代之际,许多人在战乱中颠沛流离,饱尝了人生的忧患,也留下了自己的作品,蒋捷就是其中的一位。蒋捷的先世是宜兴大族,他大概在宋度宗咸淳十年(1274)中进士,几年后宋朝就灭亡了。宋亡后,他也过了一段流亡生活,在元大德年间,有人荐其才,但终不就。在元兵攻占了词人的家乡宜兴及常州、苏州一带后,不久又占领了临安,他为衣食奔走于苏州等地,《贺新郎·兵后寓吴》记录了当时的流浪生活。词云: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夲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词的开头回忆往日的生活:在垂着锈帘的深阁中,家人围坐灯边,吴侬软语,笑意从红润的脸上透出,现出了酒窝。但是,骤然发生了巨变,作者不能直写元兵暴行,“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的象征性,可令人想见老百姓的遭遇。自此,作者就开始了只有影子相随的流浪生活。下片先表达河山易主之悲,再写自己具体的流浪生涯,以及求取衣食的艰辛。(www.chuimin.cn)

如果说上面的《贺新郎》是具体的流浪者之歌,那么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就是以典型的场面构成画卷,在忧患余生的今昔对比中,概括了自己的一生。且看: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此词用“听雨”为主线,分别贯穿起青年、壮年、老年三个生活断面,最后用“悲欢离合总无情”来总括,表明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歌楼听雨,罗帐红烛,这是何等浪漫,作者如此写来,当是为了与后面相对照。壮年在客舟中听雨,显然是为谋生而奔走,生活已变得有些苦涩了。而今在流浪途中,听雨在僧庐之下,人已入老年,竟然不得定居,所以终有最后无奈的总结。三个听雨场面分写青年时的欢乐,中年时的奔波,到老年时的流浪,一生的遭遇、苦乐都浓缩在这里了。

我们不必责怪作者为什么不能像文天祥、张世杰那样拿起武器,走向抗元的队伍,为国献身,因为这样的义举不是文人能轻易做到的。我们要看到最广大的人民在战乱年代所遭受的苦难,通过作品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更多的应该是同情。悲欢离合对于人生来说,是极其普遍的遭遇,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当年,孟子曾有过“仁政”的设计方案,为老年人定下了五十衣帛、七十食肉的“生活标准”,在战国争霸中当然不能实行。蒋捷所写的老年流浪,听雨僧庐之下,与孟子所说相对照,差别何其显然。所以,我们真应为今天的和平、发展而深感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