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宋词中的人生百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

【摘要】: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不难体会的和难以忘怀的江南是好地方。因为中原的故乡已被金人占领,回不去了。因为有这份“归思”,也就使得情绪更转为凄凉。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那里的不少老人怕也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体会,但愿他们不要带着于右任老先生的遗憾离开人世,而这,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希望。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不难体会的和难以忘怀的

江南是好地方。晋室南渡后,原先的中州士女就发现了南方的美景要胜过北方,《世说新语》中就有不少记载,如:“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忘怀。”“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都是其中有名的“段子”。在经过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对峙后,现在的南京完成了六朝首都的使命,隋唐统一了南北方。“天可汗”唐太宗更是大大的拓展唐朝的势力,到唐玄宗的开元年间,唐朝达到了极盛,但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却使之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后来宦官专政,军阀割据,到晚唐,又是乱世。词人韦庄避乱于江南,曾写过《菩萨蛮》词,有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而南方的西蜀、南唐两个政权,也因受到战乱的影响较小,所以能在经济文化上都有发展,在文艺史上,这两地也以绘画和写词著称。

靖康事变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中州士女南迁”。这新“南迁”的过程伴随着太多的痛苦,也在当时人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我们不妨可以看看吕本中所写的《兵乱后杂诗》: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

万事多翻覆,兰萧不辨真。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亲。

蜗舍嗟芜没,孤城乱定初。篱更留敝屦,屋角得残书。云路渐高鸟,渊潜羡巨鱼。客来缺佳致,亲为摘山蔬。

这种种情形,与靖康之前相比,岂非地下天上?所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所说的“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应当是普遍的现象。

吕本中的词《南歌子》比起他的诗来,因句式的长短变化,语言的婉转流利,而更为动人: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www.chuimin.cn)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词的上片写旅途:天还没亮,就要迎着斜照的月亮,踏着小溪桥上的晓霜,匆忙赶路了。无意间瞥见短短的篱笆旁,小小的园子中,还有开残的菊花,一枝黄花显得那么招眼,这才猛然想起已是重阳节的时候了,可自己却在乱山丛中度过节日,哪有把酒赏菊的闲情雅致呢!下片说,在旅途上经常失眠,睡不着(“元无梦”并不是睡得好),所以就感到秋夜里寒风吹来的打更声显得特别悠长。此时,想起人们都说江南的风光美好,现在自己已身在江南了,却并没有感到有多少喜悦之情。为什么呢?因为中原的故乡已被金人占领,回不去了。因为有这份“归思”,也就使得情绪更转为凄凉。

无独有偶,陈与义也写过在避乱途中过节的词,而比吕本中写得更为深隐。且看《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此词是作者在南渡后流寓湖南时所写。在端午节时,正值国家多难、兵荒马乱的日子,此时凭吊屈原,尤多感慨。特别是下片的“万事一身伤老矣”,在身世之感的背后又有难以言尽的时世之叹。联系他在另一首《临江仙》中所写的“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可见陈与义在词中虽无激烈、明显、痛楚的语言,但正如水面下有漩涡,其实并不平静。

战争、动乱,都会给和平的人民带来痛苦,在古代作品中,留下了太多的“伤痕文学”。“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是流落江南的北方士人的深切体会,江左的好风光不难领略,而北方的故土更是难以忘怀。二十世纪的中国,自1937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东北地区被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军占领,大量的无辜百姓被残酷杀害,不少人流落到了关内,甚至到了南方。他们也可能是第一次领略“杏花、春雨、江南”的美丽景色,但因失去了家园,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他们还是满怀悲愤地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那里的不少老人怕也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体会,但愿他们不要带着于右任老先生的遗憾离开人世,而这,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