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身处异域者的真切感受南宋学者洪迈《容斋三笔》曾记录了一则材料:靖康事变以后,成为俘虏的宋朝帝王子孙和宦门仕族,在被押解到金国后都成了奴隶,要为他们的主人服务。而洪皓本人在词中也留下了身处异域的深切感受,读来令人鼻酸。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洪皓是被羁留的使臣,境遇当然要优于已成为奴隶的王孙贵族,但那种身处异域的感受,绝对不是沉迷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人所能理解的。......
2023-12-02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不难体会的和难以忘怀的
江南是好地方。晋室南渡后,原先的中州士女就发现了南方的美景要胜过北方,《世说新语》中就有不少记载,如:“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忘怀。”“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朦胧其上,若云兴霞蔚。”都是其中有名的“段子”。在经过南北朝二百多年的对峙后,现在的南京完成了六朝首都的使命,隋唐统一了南北方。“天可汗”唐太宗更是大大的拓展唐朝的势力,到唐玄宗的开元年间,唐朝达到了极盛,但随之而来的“安史之乱”却使之逐渐走向了下坡路。后来宦官专政,军阀割据,到晚唐,又是乱世。词人韦庄避乱于江南,曾写过《菩萨蛮》词,有云:“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而南方的西蜀、南唐两个政权,也因受到战乱的影响较小,所以能在经济和文化上都有发展,在文艺史上,这两地也以绘画和写词著称。
靖康事变后,又开始了新的一轮“中州士女南迁”。这新“南迁”的过程伴随着太多的痛苦,也在当时人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我们不妨可以看看吕本中所写的《兵乱后杂诗》:
晚逢戎马际,处处聚兵时。后死翻为累,偷生未有期。积忧全少睡,经劫抱长饥。欲逐范仔辈,同盟起义师。
万事多翻覆,兰萧不辨真。汝为误国贼,我作破家人。求饱羹无糁,浇愁爵有尘。往来梁上燕,相顾却情亲。
蜗舍嗟芜没,孤城乱定初。篱更留敝屦,屋角得残书。云路渐高鸟,渊潜羡巨鱼。客来缺佳致,亲为摘山蔬。
这种种情形,与靖康之前相比,岂非地下天上?所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所说的“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应当是普遍的现象。
吕本中的词《南歌子》比起他的诗来,因句式的长短变化,语言的婉转流利,而更为动人:
驿路侵斜月,溪桥度晓霜。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www.chuimin.cn)
旅枕元无梦,寒更每自长。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
词的上片写旅途:天还没亮,就要迎着斜照的月亮,踏着小溪桥上的晓霜,匆忙赶路了。无意间瞥见短短的篱笆旁,小小的园子中,还有开残的菊花,一枝黄花显得那么招眼,这才猛然想起已是重阳节的时候了,可自己却在乱山丛中度过节日,哪有把酒赏菊的闲情雅致呢!下片说,在旅途上经常失眠,睡不着(“元无梦”并不是睡得好),所以就感到秋夜里寒风吹来的打更声显得特别悠长。此时,想起人们都说江南的风光美好,现在自己已身在江南了,却并没有感到有多少喜悦之情。为什么呢?因为中原的故乡已被金人占领,回不去了。因为有这份“归思”,也就使得情绪更转为凄凉。
无独有偶,陈与义也写过在避乱途中过节的词,而比吕本中写得更为深隐。且看《临江仙》: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此词是作者在南渡后流寓湖南时所写。在端午节时,正值国家多难、兵荒马乱的日子,此时凭吊屈原,尤多感慨。特别是下片的“万事一身伤老矣”,在身世之感的背后又有难以言尽的时世之叹。联系他在另一首《临江仙》中所写的“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可见陈与义在词中虽无激烈、明显、痛楚的语言,但正如水面下有漩涡,其实并不平静。
战争、动乱,都会给和平的人民带来痛苦,在古代作品中,留下了太多的“伤痕文学”。“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是流落江南的北方士人的深切体会,江左的好风光不难领略,而北方的故土更是难以忘怀。二十世纪的中国,自1937年的“九·一八”事变后,我国的东北地区被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军占领,大量的无辜百姓被残酷杀害,不少人流落到了关内,甚至到了南方。他们也可能是第一次领略“杏花、春雨、江南”的美丽景色,但因失去了家园,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他们还是满怀悲愤地唱起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那里的不少老人怕也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体会,但愿他们不要带着于右任老先生的遗憾离开人世,而这,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希望。
有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的文章
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身处异域者的真切感受南宋学者洪迈《容斋三笔》曾记录了一则材料:靖康事变以后,成为俘虏的宋朝帝王子孙和宦门仕族,在被押解到金国后都成了奴隶,要为他们的主人服务。而洪皓本人在词中也留下了身处异域的深切感受,读来令人鼻酸。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洪皓是被羁留的使臣,境遇当然要优于已成为奴隶的王孙贵族,但那种身处异域的感受,绝对不是沉迷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人所能理解的。......
2023-12-02
夕阳芳草夲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在先民的文学作品中,感物而动主要体现为一种与生产劳动相关的生存意识。可以认为,宋词中的“心绪”又常常发之于生命意识。“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两句,在晁补之的词里有其特定的含义,我们借过来用作漫谈宋词中的感物而动与生命意识,下面将继续这一话题。......
2023-12-02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不难体会的和难以忘怀的江南是好地方。因为中原的故乡已被金人占领,回不去了。因为有这份“归思”,也就使得情绪更转为凄凉。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那里的不少老人怕也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体会,但愿他们不要带着于右任老先生的遗憾离开人世,而这,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希望。......
2023-12-0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缘情”之极品,一代之文学“文学即人学”是曾被严加批判、又是改革开放后广为流行的一句话。“缘情”是对于“言志”的突破。欧阳修曾在《玉楼春》词中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的着眼点不应只限在“风与月”,而要看到“人生自是有情痴”对于感情的勇敢承认,而这正是“文学是人学”的体现。......
2023-12-02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历尽沧桑后的淡语深情靖康事变后,北方人士流落到南方。建炎三年,是宋室南渡后的第三个年头。为此,李清照深感中原的恢复无望,遂有“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的感叹。李清照晚年所写的《南歌子》,可谓准确传递出她历尽沧桑后的情怀: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还是这旧时的天气,还是这旧时的衣服,但岁月已经流走,衣服也已穿旧,我的情怀当然也不像旧时了。......
2023-12-0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个很老的话题,一种甚新的感悟人生以及人生态度是古代哲人们难以回避且喜欢探讨的问题。西晋时期,陆机以名将之后及出众的文才见赏于显贵,心中却颇多哀怨,其《短歌行》可谓将前面诸作的主题合而出之: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为动物,惟物之灵。“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东坡消极时之所吟,而人生比他顺当得多的高官却比他吟唱得更多,下面将继续谈谈这种现象及其原因。......
2023-12-02
回首向来箫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君子坦荡荡,自能履险如夷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待到行经艰险,到达彼岸,就会如同经历风雨之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只要无所畏惧,也就走过来了。两相对照,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态度无疑是更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天,仍可以给我们以足够的启示。......
2023-12-02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不幸女子的断肠词宋代女词人数李清照最有名,此外就是魏夫人与朱淑真了。最后,既然留春不住,就只有把酒送春了,可是,春天毕竟无知、故也无语,只有黄昏的潇潇春雨不停落下,在多情的作者看来,怕是很像惜别的眼泪了。在李清照的前期词,伤春主要是伤别,是对于不能与夫君始终相伴相守的深切遗憾;而朱淑真,却因不幸的婚姻而感到终生无着,内心的悲痛远过于前者。......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