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无理之妙与无奈之情据说有这样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是什么?”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此词一扬一抑又一抑一扬,稍见顿宕,而写得并不怎么高明,但其中的“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两句,却不是“点金成铁”。作者承认了春风将染绿江南草树的事实,也承认它不能将老人的白胡须染黑的事实,既然都是事实,却发此“多余”的感慨,岂非无理?......
2023-12-02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一生的理想在现实面前碰得粉碎
辛弃疾在南归宋廷后,先任江阴签判,不久,任满去职。此后数年,他精心准备,就宋金两国的形势和军事斗争前途,作了详尽而精辟的分析,写成十篇论文,名之为《美芹十论》(美芹,典出《列子》,说以前有一人喜食芹菜,以为美食而对人称赞不已。辛弃疾之所以如此命名,是表其人贱物微,将所爱之物献上,却不失忠诚)。冒着越职之罪,奏进朝廷,时为乾道元年(1165)。
“十论”有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十篇。在前三篇中,辛弃疾精辟分析了金国统治者外强中干的情况,认为金虽国土辽阔,但因实行民族压迫,使得矛盾重重,且逐渐激化,倘遇战争,极容易形成土崩瓦解之势,故其“地广”实不足虑。金政权虽有南宋的岁输金帛,却不能用来养兵,从人民搜刮来的,又多入于官吏私囊,遇战争就豪夺民财,必致民怨沸腾,故“财多”亦不足虑。从表面看来,金政权有“士众”优势,但统治区内的汉族人民多有民族宿怨,当被驱上战场与同族兵戎相见时,极易反戈一击。女真对契丹民族的压迫历来残酷,契丹人被从塞外胁迫从军,常会逃走。军中的不同民族、地区士兵相互不信任,难成一气,所以“士众”也不足虑。
由于有“离合之衅”可乘,“地广”、“士众”、“财多”也不足虑,民心的向背对金政权不利,所以在后七篇中,辛弃疾力主破除流行的“南北定势”论,建议停止向金人输纳岁币,并迁都金陵。他认为,这样一来,可以对内“作三军之气”,对外“破敌人之心”,造成一种战争的形势。三军思奋发,中原人民也将待机而起,停输岁币则内可得养兵费用,外可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辛弃疾还主张,将北方来归的军民安置在两淮地区,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利于在战时打击敌人。他还认为,对将帅应在身边安排参谋人员,既可监督将帅,又可使参谋熟悉战略战术。对将帅应量功行赏升迁,使其在战时知勇,还主张将帅与士兵同衣同食,关心士兵的劳苦伤病,多赏少役,安抚孤寡,照料遗属,这样才能上下一心,舍死而战。辛弃疾大胆批评太上皇赵构“用秦桧一十九年而无异论者”,是当废而不废;而孝宗赵昚因符离一役之败就撤张浚的职,是不当废而废。他希望孝宗不信谗言,不只看小节,信之深,任之笃,主战派才能得久任,才能恢复有望。最后,辛弃疾提出了恢复中原的战略规划,即先出兵山东,因山东的金人备边力量单薄,如出兵山东,人民必然起来响应,得山东则可得河北,得河北则可复中原。
《美芹十论》表现出辛弃疾的远见卓识,其战略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但因南宋朝廷苟安已久,符离新败使上下更无斗志,主和派代表史浩上奏,反对用兵山东和北伐,“十论”未得采纳,辛弃疾当然不会受到重用。五年后,他得到了孝宗的召见,在对答中论南北形势和人才问题,持论过直,仍是“十论”的观点,不合皇帝胃口,仍然未得到重视。
不久后,辛弃疾又向宰相虞允文呈送陈述恢复大计的《九议》,分论用人、长期作战、敌我长短、攻守、阴谋、虚张声势、富国强兵、迁都、团结。当时尽管和局形成已久,但宋廷中已有战备之论,辛弃疾在战论方起之时,就论其抗金北伐、恢复失地的战略战术思想,再度表现出自己的卓识。在《九议》中,辛弃疾又针对“南北定势”论发表见解,在批判了投降论后,又认为对金作战“无欲速”,在敌强我弱的背后,有民心向背的不同,应对敌行离间分化之策,并示怯以使其骄傲,若骄之不成则拒输岁币而令敌人劳师远征,我方以逸待劳,战而胜之。他还再度陈述由沭阳出兵山东,进而占据河朔、再图燕京的北伐路线。又由于辛弃疾此时任司农寺主簿,所以很重理财之道,提出了战前的“惜费用”、“宽民力”政策及具体措施。由于坚信自己所见的正确,他向虞允文保证,如采用他的建议而不胜,或不用他的建议而能制胜,他都甘愿被杀头,以堵天下大胆妄言者之口。很可惜,虞允文虽有在采石击败完颜亮的战绩,又有知人善任之名,但实际上并无深邃的眼光,《九议》未能得到他的重视,所拟的措施没有一条被采纳。在向虞允文呈《九议》前后,辛弃疾还向宋廷上《论阻江为险须藉两淮》和《谏议民兵守淮》两疏,但也像《九议》一样,同样未得重视。
《美芹十论》和《九议》是很周详的抗敌复国大计,既显示出辛弃疾出众的战略思想,非凡的军事才能,又体现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倘能得到重视,采纳并实施之,战胜敌人、收复失地将并不是梦想。可惜,由于宋廷偏安已久,不思进取,使得爱国志士的崇高理想化为泡影,一腔热忱付诸东流。著名诗人刘克庄在《辛稼轩集序》中说:“乾道、绍熙奏篇及所进《美芹十论》、上虞雍公《九议》,笔势浩荡,智略辐凑,有权书衡论之风。其策完颜氏之祸,论请绝岁币,皆验于数十年之后……以孝皇之神武,及公盛壮之时,行其说而尽其才,纵未封狼居胥,岂遂置中原于度外哉!”可见,历史是最能考验人的。可惜,辛弃疾一生不得其遇,到后来韩侂胄发动开禧北伐时,请出辛弃疾,仅是想利用他的名声而已,一待自以为时机成熟,就不让人假手。辛弃疾非但不能参与决策军机,反而失去了一路帅守之职,仅被派往出任镇江知府。即使如此,辛弃疾在镇江任上积极备战时,就任仅一年,就被调走,当他还未到新任,又被弹劾落职,最终满怀忧愤,赍志以殁。(www.chuimin.cn)
上面,我们之所以不厌其烦地将《美芹十论》和《九议》讲了那么多,是因为这两者本不应成为一纸空文,它们不仅关系着辛弃疾本人的荣辱升降,而且也关系着南宋政权和北方沦陷区人民的命运。可惜的是历史不能重写,也不能假设,后人也只能面对既成的史实,为辛弃疾本人,也更为南宋人民惋惜长叹。
辛弃疾在第二次被迫闲退于瓢泉之时,曾写过《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忆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 ,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此词上片回忆了当年抗金义军的生活,和得知耿京被害后擒获叛徒张安国的传奇性经过:“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毚兔,束马衔枚,间关西奏淮,至通昼夜不粒食”(洪迈《稼轩记》)。自己率领的士兵多为北方人,故称“燕兵”,他们连夜整治武器,清早就对敌人发起了攻击。在追想往事时,很为自己的今天感叹,春风虽能又绿江南岸,却不能将我的白须染黑了。追想过去,最让人感到失望的恐怕就是当年向朝廷、向宰相所上的《美芹十论》、《九议》,竟然毫无用处,还真不如向人换来种树书,倒有经济上的价值呢!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作者在“戏作”中,用强烈的对比,鲜明的形象,表现了极其沉痛的内心感情。时间虽已逝去,青壮年不能唤回,但总不能忘记过去的一切。一生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已碰得粉碎,这是个人的政治悲剧,又何尝不是时代的悲剧,进而是南宋人民的人生悲剧呢!
有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的文章
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无理之妙与无奈之情据说有这样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是什么?”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此词一扬一抑又一抑一扬,稍见顿宕,而写得并不怎么高明,但其中的“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两句,却不是“点金成铁”。作者承认了春风将染绿江南草树的事实,也承认它不能将老人的白胡须染黑的事实,既然都是事实,却发此“多余”的感慨,岂非无理?......
2023-12-02
无物似情浓——“—永恒主题”的新发展爱情,历来是文学的母题。北宋词人张先写过这样一首《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的确,“伤高怀远几时穷”?我们今天虽不必因人为的原因、为爱情的阻隔而伤高怀远,但也应不忘“无物似情浓”,懂得了真情应该永远高于物欲,我们才能为爱情这一永恒主题奏出美丽的新乐章。......
2023-12-02
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我们屡次说到老子“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这句话,因为它的含义太丰富,又太实在、太有哲理了。“有身”就会有起码的生活需要,进而还会有欲望,有忧患。来暇买田清颖尾,尚需索米长安陌。我们且不必对史达祖其人作出是非评判,此词的“无暇买田清颖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两句,却对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具有极大的涵盖意义。是的,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
2023-12-02
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身处异域者的真切感受南宋学者洪迈《容斋三笔》曾记录了一则材料:靖康事变以后,成为俘虏的宋朝帝王子孙和宦门仕族,在被押解到金国后都成了奴隶,要为他们的主人服务。而洪皓本人在词中也留下了身处异域的深切感受,读来令人鼻酸。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洪皓是被羁留的使臣,境遇当然要优于已成为奴隶的王孙贵族,但那种身处异域的感受,绝对不是沉迷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人所能理解的。......
2023-12-0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缘情”之极品,一代之文学“文学即人学”是曾被严加批判、又是改革开放后广为流行的一句话。“缘情”是对于“言志”的突破。欧阳修曾在《玉楼春》词中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的着眼点不应只限在“风与月”,而要看到“人生自是有情痴”对于感情的勇敢承认,而这正是“文学是人学”的体现。......
2023-12-02
夕阳芳草夲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在先民的文学作品中,感物而动主要体现为一种与生产劳动相关的生存意识。可以认为,宋词中的“心绪”又常常发之于生命意识。“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两句,在晁补之的词里有其特定的含义,我们借过来用作漫谈宋词中的感物而动与生命意识,下面将继续这一话题。......
2023-12-02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历尽沧桑后的淡语深情靖康事变后,北方人士流落到南方。建炎三年,是宋室南渡后的第三个年头。为此,李清照深感中原的恢复无望,遂有“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的感叹。李清照晚年所写的《南歌子》,可谓准确传递出她历尽沧桑后的情怀: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还是这旧时的天气,还是这旧时的衣服,但岁月已经流走,衣服也已穿旧,我的情怀当然也不像旧时了。......
2023-12-0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个很老的话题,一种甚新的感悟人生以及人生态度是古代哲人们难以回避且喜欢探讨的问题。西晋时期,陆机以名将之后及出众的文才见赏于显贵,心中却颇多哀怨,其《短歌行》可谓将前面诸作的主题合而出之: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为动物,惟物之灵。“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东坡消极时之所吟,而人生比他顺当得多的高官却比他吟唱得更多,下面将继续谈谈这种现象及其原因。......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