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无理之妙与无奈之情据说有这样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是什么?”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此词一扬一抑又一抑一扬,稍见顿宕,而写得并不怎么高明,但其中的“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两句,却不是“点金成铁”。作者承认了春风将染绿江南草树的事实,也承认它不能将老人的白胡须染黑的事实,既然都是事实,却发此“多余”的感慨,岂非无理?......
2023-12-02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功业之念与生命意识的纠缠
岳飞的《满江红》是警顽起懦的英雄之作,其中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对自己马背上抗敌生涯的总结和感慨,而“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则是不要让时光空溜走的自我警示。岳飞虽有“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的伟大志向,当他已取得战争的节节胜利,正迫使金兵不得不考虑从河南撤退时,却被宋高宗与秦桧下令班师回朝,只得“忍令十年之功废于一旦”,遵命而回,并被杀害。这真是令人切齿、扼腕之事!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直到今天,人们到杭州西湖游玩,在岳坟前看到“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对联时,都会在心中生出许多的感慨,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对奸臣小人的鄙视,是那么的对比强烈!在历来是将爱国与忠君看成一体之两面的中国,人们竟然还发现了二者的矛盾:岳飞既爱国又忠君,却怎么会被君主所弃、所杀呢?于是,在明朝,著名的画家文徵明还写了与岳飞名作同调的《满江红》,不仅斥责奸佞,而且将矛头直指皇帝本人:“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倚飞何重,后来何酷!岂是功成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岂不念、封疆蹙?岂不念、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这真是“兜底翻”的实话,真正说出了岳飞被冤死的原因所在。
岳飞被害,绍兴和议签订,宋金间有了较长时间的和平,但是,许多的志士仁人并未忘记北方失地和企盼南师的沦陷区人民,张孝祥就是其中的一个。张孝祥在绍兴二十四年举进士第一,上疏请昭雪岳飞之冤,为秦桧所忌,在任建康(今南京)留守时,因赞助张浚北伐而罢职。张孝祥留下了不少词,其中最有名的恐怕当数《六州歌头》,词云: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www.chuimin.cn)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鹜,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率兵突破淮河防线,直逼长江北岸,在向采石渡江时,被虞允文所督水师击败,两军夹江东下,完颜亮至扬州被部下所杀,金兵退回淮河,战事暂息。张浚奉诏由潭州(今湖南长沙)改判建康府兼行宫留守。次年正月,张孝祥到建康府,在留守张浚宴客的筵席上赋此词。词的一开始就写出了千里淮河竟无关塞可守,只有莽然平川而已,可见战备之空。面对着征尘、霜风、边声,不由得黯然神伤。追想当年的靖康之变,当是天数所定,而非人力所为,想不到连昔时孔子弦歌讲学的洙泗二水,竟然也被金人占领。看着一水之隔的对岸,满是游牧民族居住的帐幕,牛羊遍野,哨所纵横,猎火映照着河川,胡笳与鼓声不断,让人为之惊心。下片转写自己对时局的看法和壮志难酬的心情。作者在去年闻听采石胜利的消息,曾很高兴地表达“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水调歌头》)的志向,但如今仍然是报国无门,所以会有“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的感叹,复又明言“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远眺神京(指汴京),觉得更加渺远难及,何时才能光复呢?可叹的是,朝廷不思进取,竟然满足于对敌“怀远”以换取“和平”,使节们纷纷奔驰于道路,向金国交割岁币,祝贺金主生辰等等,真是何以为情!与此相对照的是,中原的遗老是多么盼望王师啊,使得行人到此,也不由得忠愤填膺,泪流如雨。
岳飞为“三十功名尘与土”而不平,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自我勉励,可见身负抗敌斗争事业的伟大责任感,是对不平凡人生的期待。同样,张孝祥唱出了“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也是对空有抗敌救国之志、却无法实现的自悼自惜。时岁容易流走,人的一生极其短促,作者的生命意识是很强烈的,因为面对着的是主和派的极大势力,无力改变现状,所以只能发出徒有壮心的感慨,时岁将零,草木变衰,人快老去,机会何来?作者对人生、社会、民族、历史的责任感,化成了强烈的功业之念,又与生命意识纠缠在一起,激发出时代的强音。“忠愤气填膺”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读之令人掩卷难忘。
有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的文章
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无理之妙与无奈之情据说有这样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是什么?”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此词一扬一抑又一抑一扬,稍见顿宕,而写得并不怎么高明,但其中的“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两句,却不是“点金成铁”。作者承认了春风将染绿江南草树的事实,也承认它不能将老人的白胡须染黑的事实,既然都是事实,却发此“多余”的感慨,岂非无理?......
2023-12-02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不难体会的和难以忘怀的江南是好地方。因为中原的故乡已被金人占领,回不去了。因为有这份“归思”,也就使得情绪更转为凄凉。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那里的不少老人怕也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体会,但愿他们不要带着于右任老先生的遗憾离开人世,而这,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希望。......
2023-12-02
为官之人,并无自由之身,且不说他对黄州生活及行将年老的感叹,下片所提的问题:“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若从后面的闲看秋风洛水来看,是针对黄州父老解说为何要去汝州之由,其实,更是提出了对人生目的看法,带有哲理性。“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2023-12-02
若比广陵花,太亏他——不仅仅是“黍离之悲”读南宋词及后人的评价,常可看到“黍离之悲”一语。前者悲愤,后者叹息,而对宋朝遭受侵略、破坏后引起的“黍离之悲”,则是共同的。南宋词人刘克庄与张元幹、姜夔都不同,他的“黍离之悲”是从咏物角度来写的。下片的“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是中原地区的今昔鲜明对照,黍离之悲油然而出。......
2023-12-02
恩师李德永先生于2009年7月21日18时20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少年李德永曾得到郭沫若的接引。萧萐父、李锦全二先生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上下卷,自1982年、1983年出版问世以来,先后印行约十三万册,获原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李德永先生是该教材先秦编、宋明编的统稿人,不仅亲自撰写了其中的不少内容,又下力修订甚至重写了其中的另一些内容。......
2023-07-25
三军思奋发,中原人民也将待机而起,停输岁币则内可得养兵费用,外可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辛弃疾还主张,将北方来归的军民安置在两淮地区,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利于在战时打击敌人。可惜,由于宋廷偏安已久,不思进取,使得爱国志士的崇高理想化为泡影,一腔热忱付诸东流。......
2023-12-02
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少有的离别心态前面说过,中国由于长期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故土难离成为普遍的意识,人与人之间也特别重视亲情、友情。不过,宋词中也有在送别时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的作品。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在古人中是少见的离别心态,在作者看来,离别并不是永别,他以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态度相对待,便不同于别人的无端惆怅、痛苦。......
2023-12-02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对变心游子的委婉劝喻羁旅行役是男子的事,因为他们既以仕途经济作为人生最大愿望,又担负着养家活口之责。这恐怕很难统一,而有一个问题似乎很难回避,即对于男子是否会变心的担忧。而担心的原因在前引的对白中已可知。宋词中有贺铸所作的《生查子·陌上郎》,可看作是对于变心游子的委婉劝喻: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