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宋词描绘人生百味,透彻展现情感

宋词描绘人生百味,透彻展现情感

【摘要】: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少有的离别心态前面说过,中国由于长期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故土难离成为普遍的意识,人与人之间也特别重视亲情、友情。不过,宋词中也有在送别时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的作品。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在古人中是少见的离别心态,在作者看来,离别并不是永别,他以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态度相对待,便不同于别人的无端惆怅、痛苦。

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少有的离别心态

前面说过,中国由于长期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故土难离成为普遍的意识,人与人之间也特别重视亲情、友情。所以一旦踏上羁旅行役之途,多对家园感到分外依恋,无论是与亲人还是友人告别,都会感到难分难舍。也因为如此,所以古代文学作品中,离别成了一个重要主题,而且多带悲伤色彩。试看:

日暮浮云滋,握手泪如霰。

——江淹《李都尉陵从军》

别鹤声声远,愁云处处同。

——江总《别袁昌州诗二首》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王昌龄《留别郭八》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李白《送别》

送君江浦已惆怅,更上西楼看远帆。

——韦应物《送王校书》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杜甫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远风南浦万重波,未似生离别恨多。

——杜牧《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

宋词作为善于表现情感、心绪的文学,当然写离愁别恨的作品更多。请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慢。

——柳永《少年游》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www.chuimin.cn)

——张先《江南柳》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踏莎行》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恨。

——欧阳修《玉楼春》

夜夜魂消梦峡,年年泪尽啼湘。

——晏几道《河满子》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秦观《八六子》

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贺铸《石州引》

就连以豪放著称的辛弃疾,也可以在他的离别词里见到悲伤和眼泪,“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鹧鸪天·送人》)就是一个例子。

不过,宋词中也有在送别时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的作品。如张元幹的《水调歌头·赠汪秀才》就是:

袖手看飞雪,高卧过残冬。飘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鸿。换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笼。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

一尊酒,知何处,又相逢。奴星结柳,与君同送五家穷。好是橘封千户,正恐楼高百尺,湖海有元龙。目光在牛背,马耳射东风

此词头两句用了袁安卧雪的典故:说东汉时的高士袁安在下大雪时,在家中受冻饿,洛阳令让人到他家看望,门前不见有路,以为袁安已死,等将雪铲除,只见他僵卧床上,问他为什么不出来,他说:“大雪天人人都挨饿,在这时候去求助于人不合适。”在雪中过了冬天后,不知怎么春天就飘然而来了。让笔端挟带风雨,写出胸中的丘壑,隐居的生活是不想改变的,因为那样的话,就等于是进入到樊笼里了。与你谈今论古,了解了历史与现实,乘着高兴,便分手各向西东而行了。今天分手,说不定哪天又在某一个地方相逢。对我们这些穷读书人来说,很容易想起韩愈的《送穷文》,“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然后将“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通通送走。去种下千棵橘子树,就像封了千户侯一样。当然,我辈是不会像汉末的陈登所鄙视的人,不会一心求田问舍的。

“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在古人中是少见的离别心态,在作者看来,离别并不是永别,他以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态度相对待,便不同于别人的无端惆怅、痛苦。当然,他也并非都能这样开朗的看待离别,他为李纲、胡铨送别所写的词,都充满了悲愤,这也说明不同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会有不同的分别心情

徐志摩在其名作《再别康桥》中写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与古人所作很不同,但那已是新诗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