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词中最关键的是“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两句,因为句中点明了天地不变、人生却难逃由壮而衰的规律,这是自然界无情的、铁的法则,任你身份地位不同,却同样无法抗拒衰老。......
2023-12-02
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少有的离别心态
前面说过,中国由于长期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故土难离成为普遍的意识,人与人之间也特别重视亲情、友情。所以一旦踏上羁旅行役之途,多对家园感到分外依恋,无论是与亲人还是友人告别,都会感到难分难舍。也因为如此,所以古代文学作品中,离别成了一个重要主题,而且多带悲伤色彩。试看:
日暮浮云滋,握手泪如霰。
——江淹《李都尉陵从军》
别鹤声声远,愁云处处同。
——江总《别袁昌州诗二首》
醉别何须更惆怅,回头不语但垂鞭。
——王昌龄《留别郭八》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李白《送别》
送君江浦已惆怅,更上西楼看远帆。
——韦应物《送王校书》
古往今来皆涕泪,断肠分手各风烟。
远风南浦万重波,未似生离别恨多。
宋词作为善于表现情感、心绪的文学,当然写离愁别恨的作品更多。请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慢。
——柳永《少年游》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www.chuimin.cn)
——张先《江南柳》
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晏殊《踏莎行》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恨。
——欧阳修《玉楼春》
夜夜魂消梦峡,年年泪尽啼湘。
——晏几道《河满子》
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秦观《八六子》
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贺铸《石州引》
就连以豪放著称的辛弃疾,也可以在他的离别词里见到悲伤和眼泪,“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鹧鸪天·送人》)就是一个例子。
不过,宋词中也有在送别时表现出乐观、豪放之情的作品。如张元幹的《水调歌头·赠汪秀才》就是:
袖手看飞雪,高卧过残冬。飘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鸿。换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笼。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
一尊酒,知何处,又相逢。奴星结柳,与君同送五家穷。好是橘封千户,正恐楼高百尺,湖海有元龙。目光在牛背,马耳射东风。
此词头两句用了袁安卧雪的典故:说东汉时的高士袁安在下大雪时,在家中受冻饿,洛阳令让人到他家看望,门前不见有路,以为袁安已死,等将雪铲除,只见他僵卧床上,问他为什么不出来,他说:“大雪天人人都挨饿,在这时候去求助于人不合适。”在雪中过了冬天后,不知怎么春天就飘然而来了。让笔端挟带风雨,写出胸中的丘壑,隐居的生活是不想改变的,因为那样的话,就等于是进入到樊笼里了。与你谈今论古,了解了历史与现实,乘着高兴,便分手各向西东而行了。今天分手,说不定哪天又在某一个地方相逢。对我们这些穷读书人来说,很容易想起韩愈的《送穷文》,“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然后将“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通通送走。去种下千棵橘子树,就像封了千户侯一样。当然,我辈是不会像汉末的陈登所鄙视的人,不会一心求田问舍的。
“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在古人中是少见的离别心态,在作者看来,离别并不是永别,他以人生何处不相逢的态度相对待,便不同于别人的无端惆怅、痛苦。当然,他也并非都能这样开朗的看待离别,他为李纲、胡铨送别所写的词,都充满了悲愤,这也说明不同的时间、场合和对象,会有不同的分别心情。
徐志摩在其名作《再别康桥》中写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与古人所作很不同,但那已是新诗的时代了。
有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的文章
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词中最关键的是“如此春来春又去,白了人头”两句,因为句中点明了天地不变、人生却难逃由壮而衰的规律,这是自然界无情的、铁的法则,任你身份地位不同,却同样无法抗拒衰老。......
2023-12-02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不难体会的和难以忘怀的江南是好地方。因为中原的故乡已被金人占领,回不去了。因为有这份“归思”,也就使得情绪更转为凄凉。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那里的不少老人怕也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体会,但愿他们不要带着于右任老先生的遗憾离开人世,而这,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希望。......
2023-12-02
若比广陵花,太亏他——不仅仅是“黍离之悲”读南宋词及后人的评价,常可看到“黍离之悲”一语。前者悲愤,后者叹息,而对宋朝遭受侵略、破坏后引起的“黍离之悲”,则是共同的。南宋词人刘克庄与张元幹、姜夔都不同,他的“黍离之悲”是从咏物角度来写的。下片的“旧日王侯园圃,今日荆榛狐兔”,是中原地区的今昔鲜明对照,黍离之悲油然而出。......
2023-12-02
为官之人,并无自由之身,且不说他对黄州生活及行将年老的感叹,下片所提的问题:“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若从后面的闲看秋风洛水来看,是针对黄州父老解说为何要去汝州之由,其实,更是提出了对人生目的看法,带有哲理性。“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2023-12-02
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对变心游子的委婉劝喻羁旅行役是男子的事,因为他们既以仕途经济作为人生最大愿望,又担负着养家活口之责。这恐怕很难统一,而有一个问题似乎很难回避,即对于男子是否会变心的担忧。而担心的原因在前引的对白中已可知。宋词中有贺铸所作的《生查子·陌上郎》,可看作是对于变心游子的委婉劝喻: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2023-12-0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闺中思妇的典型形象前面所谈及的离别相思之作都是出于男子之手,或为自抒,或为代言,自抒者当然是真情实感,代言者却有时免不了终隔一层,所以要体会女子自己的真实情感,最好还是能看到女子之所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在其词中倾诉的感情是真实动人的,她创造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中思妇典型形象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2023-12-02
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我们屡次说到老子“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这句话,因为它的含义太丰富,又太实在、太有哲理了。“有身”就会有起码的生活需要,进而还会有欲望,有忧患。来暇买田清颖尾,尚需索米长安陌。我们且不必对史达祖其人作出是非评判,此词的“无暇买田清颖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两句,却对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具有极大的涵盖意义。是的,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
2023-12-02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秋天不仅仅是丰收我国的启蒙读物常是宇宙、人生、历史的概括,《千字文》就是代表。因为春天是耕作和播种的季节,而秋天则是收获的季节。据《东京梦华录》所载,重阳的活动主要有赏菊、登高、送糕及禅寺的斋会等。宋人写重阳的词不少。......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