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我们屡次说到老子“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这句话,因为它的含义太丰富,又太实在、太有哲理了。“有身”就会有起码的生活需要,进而还会有欲望,有忧患。来暇买田清颖尾,尚需索米长安陌。我们且不必对史达祖其人作出是非评判,此词的“无暇买田清颖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两句,却对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具有极大的涵盖意义。是的,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
2023-12-02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行者能理解居者的痛苦吗
“羁旅行役”一词,从字面上看,是对“旅”者“行”者而言的,而实际上所关涉到的,却应包括“行者”与“居者”,也就是在外与在内、“动”者与“定”者两方面。由于文学的创作主体多为男性,在外的羁旅行役之人也是男性,所以在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也多从男子的角度出发。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认为此类作品的性别意识和情感走向是单一的,有的甚至专从女子的角度来写。比如《诗经》中的《卫风·伯兮》,其“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日出。原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余冠英《诗经选》译为:打从我哥东方去,我的头发乱蓬蓬。香油香膏哪缺少,叫我为谁来美容!好像天天盼下雨,天天太阳像火盆。一心只把哥来想,哪怕想得脑瓜疼。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北堂栽。一心只把哥来想,病到心头化不开。)当然,严格说,这首诗不能算是羁旅行役主题,而应是思妇怀人之作。就词而言,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搂,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其“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和“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四句,就从女子思量、期盼在外者归来的角度来写,可算是羁旅行役之词中男子立场的移易。
宋词中的羁旅行役之词也有不少是兼从两方面着笔的,前面所举的柳永《八声甘州》,是作者以拟想女方对自己的思量,来写对故土、故人的眷念,我们尚可以再举欧阳修《踏莎行》一例: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词据说是欧阳修在景祐初年所写,他援助因言事被贬的范仲淹,自己也受到牵连,被贬夷陵,遂有此作。上片写行者,下片写居者。远行之人在早春时节离家而去,梅残柳细,草薰风暖,景色虽美好,却无心欣赏,很可让人想起《诗·小雅·采薇》,谢玄以之为“三百篇”的最佳,是因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体现了“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反常合道原则。随着远行人的渐渐远去,离愁也愈积愈重,如同迢迢不断的春水一样,在他“淡出”画面后,“镜头”转到下片。下片写闺中人:对于别离,她深感悲伤,柔肠为之寸断,眼泪打湿了妆粉。登上高楼,也不必靠着栏杆远望了,因为草地所尽处是春山,可是行人已走到了青山之外,又怎能看得见呢?此词“春水写愁,春山骋望,极婉极切”。(李攀龙《草堂诗余隽》)而春水是行者离愁之喻,春山是居者之见,其分写两头不仅以艺术性见长,且表现出作者关切女性的可贵意识。
如果说欧阳修的《踏莎行》表现了对离别的即时性感受,那么晏几道的《鹧鸪天》却关注到了羁旅行役的历时性感情效果。且看其词:(www.chuimin.cn)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夲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此词开头很独特。“醉拍春衫”是个很有激情的动作,大概因心中有难于消解之情,所以要借酒而出之,乘着酒意未去,“醉拍”而引起对往事的思量,因为这春衫上还留着佳人的香泽,由此而想起与“莲、鸿、萍、云,品清讴娱客”,“持酒听之,为一笑乐”(见作者《小山词序》)的往日。昔日的疏狂已变成了今日的离恨,怎能不烦恼、不以酒浇愁呢!羁愁离恨已不是片刻之事,也不止是自己出行在外的一人之事,怎能不见居者之苦呢?“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这两句虽未言及女子之愁,但远望陌上衰草、近傍楼中夕阳的相思之人的形象已呼之欲出。下片转写空间的阻隔:云山渺渺,流水茫茫,征人的归路是那样遥远。既然相思只能自己体会,无以为说,也无从说起,还是不要向花笺多费笔墨和眼泪了。这是看似无情、实是情深的“决绝语”,不能只作字面上的简单理解。
晏几道也是一个多情种子,堪称是早生的贾宝玉,他的爱情词有深挚的感情。此词自言相思,又移想于伊人,将旅人与居者的互相思念表现得非常感人。“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年年”、“日日”是时间对空间的超越,是永恒的思念、不绝的爱,能在移情拟想中有这份体贴,真不容易。
古人、今人都需要理解,有了对女子的充分体贴、理解,羁旅行役之词也会为之增色。
有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的文章
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我们屡次说到老子“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这句话,因为它的含义太丰富,又太实在、太有哲理了。“有身”就会有起码的生活需要,进而还会有欲望,有忧患。来暇买田清颖尾,尚需索米长安陌。我们且不必对史达祖其人作出是非评判,此词的“无暇买田清颖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两句,却对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具有极大的涵盖意义。是的,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
2023-12-02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不难体会的和难以忘怀的江南是好地方。因为中原的故乡已被金人占领,回不去了。因为有这份“归思”,也就使得情绪更转为凄凉。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那里的不少老人怕也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体会,但愿他们不要带着于右任老先生的遗憾离开人世,而这,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希望。......
2023-12-0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闺中思妇的典型形象前面所谈及的离别相思之作都是出于男子之手,或为自抒,或为代言,自抒者当然是真情实感,代言者却有时免不了终隔一层,所以要体会女子自己的真实情感,最好还是能看到女子之所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在其词中倾诉的感情是真实动人的,她创造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中思妇典型形象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2023-12-02
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难伸其志,令人扼腕南宋朝廷中,有不少主战派的人士在政治斗争中遭受过打击,除人们所熟知的民族英雄岳飞、大诗人陆游、大词人辛弃疾外,前期的李纲、赵鼎、胡铨,后期的吴潜,都入于此列,都有过被贬的经历,也有报国无门的情怀自诉于词。不论是李珙,是吴潜,还是其他人,他们都难有作为,“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具有极大的涵盖性。......
2023-12-0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解脱之道得之于宇宙意识人活在世上总会有烦恼,有的人善于解脱,有的人不善于解脱,结果也就不同。其实,苏轼在此前已充分显示出他的豁达性格,比如他的词作名篇《水调歌头》就可见出,只不过当时用作解脱的不是佛老学说,而是可称为“宇宙意识”的思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此后,就展开了以“宇宙意识”作自我解脱的过程。......
2023-12-02
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身处异域者的真切感受南宋学者洪迈《容斋三笔》曾记录了一则材料:靖康事变以后,成为俘虏的宋朝帝王子孙和宦门仕族,在被押解到金国后都成了奴隶,要为他们的主人服务。而洪皓本人在词中也留下了身处异域的深切感受,读来令人鼻酸。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洪皓是被羁留的使臣,境遇当然要优于已成为奴隶的王孙贵族,但那种身处异域的感受,绝对不是沉迷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人所能理解的。......
2023-12-0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缘情”之极品,一代之文学“文学即人学”是曾被严加批判、又是改革开放后广为流行的一句话。“缘情”是对于“言志”的突破。欧阳修曾在《玉楼春》词中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的着眼点不应只限在“风与月”,而要看到“人生自是有情痴”对于感情的勇敢承认,而这正是“文学是人学”的体现。......
2023-12-02
为官之人,并无自由之身,且不说他对黄州生活及行将年老的感叹,下片所提的问题:“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若从后面的闲看秋风洛水来看,是针对黄州父老解说为何要去汝州之由,其实,更是提出了对人生目的看法,带有哲理性。“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