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身处异域者的真切感受南宋学者洪迈《容斋三笔》曾记录了一则材料:靖康事变以后,成为俘虏的宋朝帝王子孙和宦门仕族,在被押解到金国后都成了奴隶,要为他们的主人服务。而洪皓本人在词中也留下了身处异域的深切感受,读来令人鼻酸。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洪皓是被羁留的使臣,境遇当然要优于已成为奴隶的王孙贵族,但那种身处异域的感受,绝对不是沉迷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人所能理解的。......
2023-12-02
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
我们屡次说到老子“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这句话,因为它的含义太丰富,又太实在、太有哲理了。“有身”就会有起码的生活需要,进而还会有欲望,有忧患。大概同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深知“有身”之累,所以他在自己的名作《逍遥游》中,创造出只要“吸风饮露”而不食五谷的“神人”形象,他们不但活得很自在,而且“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引发出后人多少向往之情。但是,实际上老子、庄子本人也只能作虚幻之想而已,后人对老子的事迹、经历知之太少,而庄子,所过的生活倒确实是很贫困的。据《庄子·外物》载,庄子因家贫,不得已向监河侯借粮食,这位当官的倒很爽气地答应了,但是他说:“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一向教人“无可无不可”的庄子,此时也按不下怒火了,他“忿然作色”而道:“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所说往往不乏现实与理念的矛盾,也难怪鲁迅先生会在《故事新编》的《起死》中将他戏弄了一番。
人既“有身”就要面对现实,虚幻的神仙世界是不存在的,不切实际的空想只能像鲁迅所说,是如同想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可笑。宋朝是道教很流行的朝代,宋真宗就曾带头崇奉,宋徽宗更是将道教推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神仙并没有保佑君主,徽宗甚至还当了金兵的俘虏,被押解到五国城,过着“坐井观天”的苦难生活。人的肉身不能白日飞升,成为神仙,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地面上,在“有身”的“大患”中过日子。
苏东坡问:“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也就有人很实在地回答这一问题。且看史达祖的《满江红·书怀》:
好领青衫,全不向、诗书中得。还也费、区区造物,许多心力。来暇买田清颖尾,尚需索米长安陌。有当时黄卷满前头,多惭德。(www.chuimin.cn)
思往事,磋儿剧;怜牛后,怀鸡肋。奈稜稜虎豹,九重九隔,三径就荒秋自好,一钱不值贫相逼。对黄花常欲不吟诗,诗成癖。
史达祖很有文才,但屡试不第,生活贫困,中年时担任过幕僚,后入中书省为堂吏,受到权相韩侂胄的重用,韩因开禧北伐失败,在随之而引发的宋廷内部斗争中被杀,史达祖也受到株连,受了鲸刑,被流放。上面这首词大概作于在江汉一带任幕僚时,在词中将自己的满腹牢骚化作嬉笑怒骂,从中却流露出知识分子的无奈与悲慨。词中正话反说,不说自己满腹文才换不到功名,而是穿着这“好一领青衫”,竟然还不是从诗书中得到的,居然还费了造物者这许多的心力,“区区”两字,是因自嘲而推及老天,其怨气可见。青衫是低官的服装,身为卑微小官,不能不为生计问题操心。古代的巢父、许由等高士之所以能隐居,恐怕同当时人口不多而地方不少有关,虽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总有“王者”管不着的地方,只要有一定的劳动力,就可以耕于田、钓于水、樵于山。可是现在不同了,“无暇买田清颖尾”并非真的“无暇”,而应是“无钱”,无钱买田,又怎能隐居颖水之滨呢?不得已还是走向长安大道,为求得升斗之给来养家活口。尽管对着那么多的“黄卷”(书籍),实在只有惭愧的份儿了。这又是正话反说,真实的意思是对世道不公的愤慨。词的下片说:思量往事,不由得感叹自己的所作所为就如同儿戏,充当微职就像牛屁股,只有挨揍和出粪的资格,还不如鸡口虽小,犹能进食,想起来也觉得可怜。如果丢掉这领青衫,又靠什么维持生计呢?正如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一样,真是好为难啊!君门九重,如隔云天,威严的虎豹在那里把守,又怎能敲得开呢?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语,此处用之而“秋自好”,是自己不能归去之意,其原因终于还是“一钱不值贫相逼”!对着秋日黄花,本无吟诗的雅兴,却因写诗已成癖好,还是写了,大概也只有这艺术化的人生才能冲淡现实中的不幸吧!
我们且不必对史达祖其人作出是非评判,此词的“无暇买田清颖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两句,却对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具有极大的涵盖意义。是的,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这既可以回答苏东坡的“人生底事,往来如梭”?又可以解答为何宋代会有那么多的羁旅行役之词。
有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的文章
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身处异域者的真切感受南宋学者洪迈《容斋三笔》曾记录了一则材料:靖康事变以后,成为俘虏的宋朝帝王子孙和宦门仕族,在被押解到金国后都成了奴隶,要为他们的主人服务。而洪皓本人在词中也留下了身处异域的深切感受,读来令人鼻酸。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洪皓是被羁留的使臣,境遇当然要优于已成为奴隶的王孙贵族,但那种身处异域的感受,绝对不是沉迷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人所能理解的。......
2023-12-0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缘情”之极品,一代之文学“文学即人学”是曾被严加批判、又是改革开放后广为流行的一句话。“缘情”是对于“言志”的突破。欧阳修曾在《玉楼春》词中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的着眼点不应只限在“风与月”,而要看到“人生自是有情痴”对于感情的勇敢承认,而这正是“文学是人学”的体现。......
2023-12-02
夕阳芳草夲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在先民的文学作品中,感物而动主要体现为一种与生产劳动相关的生存意识。可以认为,宋词中的“心绪”又常常发之于生命意识。“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两句,在晁补之的词里有其特定的含义,我们借过来用作漫谈宋词中的感物而动与生命意识,下面将继续这一话题。......
2023-12-02
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历尽沧桑后的淡语深情靖康事变后,北方人士流落到南方。建炎三年,是宋室南渡后的第三个年头。为此,李清照深感中原的恢复无望,遂有“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的感叹。李清照晚年所写的《南歌子》,可谓准确传递出她历尽沧桑后的情怀: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还是这旧时的天气,还是这旧时的衣服,但岁月已经流走,衣服也已穿旧,我的情怀当然也不像旧时了。......
2023-12-02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个很老的话题,一种甚新的感悟人生以及人生态度是古代哲人们难以回避且喜欢探讨的问题。西晋时期,陆机以名将之后及出众的文才见赏于显贵,心中却颇多哀怨,其《短歌行》可谓将前面诸作的主题合而出之: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为动物,惟物之灵。“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是苏东坡消极时之所吟,而人生比他顺当得多的高官却比他吟唱得更多,下面将继续谈谈这种现象及其原因。......
2023-12-02
三军思奋发,中原人民也将待机而起,停输岁币则内可得养兵费用,外可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辛弃疾还主张,将北方来归的军民安置在两淮地区,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利于在战时打击敌人。可惜,由于宋廷偏安已久,不思进取,使得爱国志士的崇高理想化为泡影,一腔热忱付诸东流。......
2023-12-02
回首向来箫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君子坦荡荡,自能履险如夷俗话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待到行经艰险,到达彼岸,就会如同经历风雨之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只要无所畏惧,也就走过来了。两相对照,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态度无疑是更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天,仍可以给我们以足够的启示。......
2023-12-02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不难体会的和难以忘怀的江南是好地方。因为中原的故乡已被金人占领,回不去了。因为有这份“归思”,也就使得情绪更转为凄凉。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那里的不少老人怕也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体会,但愿他们不要带着于右任老先生的遗憾离开人世,而这,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希望。......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