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宋词中的人生百味:待浮花浪蕊尽,伴君幽独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待浮花浪蕊尽,伴君幽独

【摘要】: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以花拟人,为狷介者画像苏东坡是性情中人,故为词开豪放先声。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石榴花的“伴君幽独”可看出一片忠心,而年华易逝、红花难久则有《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的寓意。可以认为,此词发展了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形象,与“浮花浪蕊”判然有别的榴花志在“伴君幽独”,而“幽独”一词也就同那些好为逢迎的小人划清了界限,表现出狷介之士的高洁。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以花拟人,为狷介者画像

苏东坡是性情中人,故为词开豪放先声。但他的不少作品又写得温柔婉约,著名的《水龙吟》杨花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比如说,用“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的拟人手法,来写杨花,还真亏他老人家想得出来!他还有一首《贺新郎》,与上面这首可称为姊妹篇,且应另有政治上的寄托。词是这样写的: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秾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束。又恐被、西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此词一开头就将读者引向一座栽有梧桐树的深院,小燕子在华丽的屋子里飞,房里却是悄无声息,梧桐的树阴已转过了中午,一位刚出浴的美人在树阴下乘凉,等待着晚风的到来。只见她手拿生绡做成的白团扇,纤纤素手和团扇竟然都像玉一样洁白。在这样困人的夏天,新浴的美人渐渐感到疲倦了,一个人在这清幽的环境中入睡,进入了梦乡。在梦中,好像有人推开了绣户珠帘,使到达瑶台仙境的美梦被打断了,孤单的女子还是忍不住一阵兴奋,猜想莫不是她思念的人来到了身边?可叫人失望的是,这并非心上人的到来,而是风儿吹动竹子发出的声音,真是枉断好梦了。(www.chuimin.cn)

下片写她穿过桐阴,来到了石榴树下,只见榴花半开,像摺起来的红巾。石榴在夏天开花,此时春天已过,百花已开尽,只有这美丽的石榴花清幽而孤独地陪伴着你。此时,如摘下一枝细看,你看到的是芳心千重还没有打开。在花尚未盛开之时,已想到她的衰败,如果秋风一起,很快就连绿叶都要凋谢,更何况娇嫩的花儿呢!美人又想,现在等待你来,你却不来,等到他日来时,若再到这石榴前持酒赏花,恐怕是看不到美丽的花儿了,那时,只有凋零的花瓣与带着脂粉的眼泪一起簌簌下落。

对于这首词,有人努力去寻找它的“本事”,有认为是为官妓秀兰而作的,也有认为是为一个名叫榴花的侍妾而作的。前者说苏轼杭州时,宴集于西湖,官妓秀兰因浴后疲倦,睡过了头,未能及时赶来唱曲,折下一枝石榴花请罪,东坡作了这首词,让秀兰当场唱了为大家佐酒。后者说,在晁以道家见到此词的真迹,打听下来,原来是为侍妾榴花作的。当然,这样的理解未免是太过于刻板了。在生活中,或许会发生为某一女子写诗、写词之事,但此词境界之高,断非具体的事实可限。胡仔就认为:“东坡此词,冠绝今古,托意高远,宁为一娼而发耶!”(《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而结合现实来看,此词应该是有寄托的。

苏轼自称“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和柳子玉过陈绝粮》),有积极用世之心,但因政见上的分歧,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他也就免不了会运用《离骚》以来的“芳草美人”传统,表现君臣难以遇合的感触。词中的美人应是作者自喻,她的被冷落自然也如现实中一样,梦中的期待与醒后的失望,表现出心中的真实情感。至于团扇的形象,又有秋扇见捐的特定涵义。石榴花的“伴君幽独”可看出一片忠心,而年华易逝、红花难久则有《离骚》“恐美人之迟暮”的寓意。可以认为,此词发展了杜甫“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的佳人形象,与“浮花浪蕊”判然有别的榴花志在“伴君幽独”,而“幽独”一词也就同那些好为逢迎的小人划清了界限,表现出狷介之士的高洁

宋词作品的是否有寄托,必须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时势及其本人的抱负、情怀来看。苏轼在他的经历中,有过君臣遇合的缺憾,后来更是因为“乌台诗案”而获罪,成为“元祐党人”而被贬。如果写作此词之时他任官于杭州,还是在获罪和被贬之前,那么“伴君幽独”的一片忠心和狷介之士的形象,无疑是有寄托的。神宗皇帝读到他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曾有“苏轼终是爱君”之叹,是对于《水调歌头》词中寄托的认可。人们在他被贬黄州时所写《卜算子》的孤鸿形象中,也看到了托意,都说明了东坡词确有寄托,也确能被理解。《贺新郎》时而榴花、时而美人的美丽动人的艺术形象,是生活所激起的创作激情创造出来的,绝不是游戏闲笔,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