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民族英雄的慨叹宋代长于文化而短于“武化”,在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在金兵撤退后,河北人民誓死保卫乡土,而金国则继续向宋廷施加军事压力。这一事变不仅使北宋政权为之覆灭,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不仅是岳飞一人的功业之慨,也将永远为后人所感叹、所记取。......
2023-12-02
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惟有少年心——失落的岂止是寻旧之情
记得在上初中时读过一本诗剧《潮来的时候》,作者好像是“鬼才”徐訏,情节多已忘记,其中有几句诗却一直记得很清晰。这是概括人生几个重要阶段的四句诗:“莫恋童年时的笑容天真烂漫,莫迷少年时的幻想花花斑斑,更难信青年时梦中的情谈,和老时来清茶浊酒的一杯一盏。”那时还是爱幻想的少年时代(尽管幻想无非只是长大了干什么之类),那个年代绝对没有早恋现象,当然不知“青年时梦中的情谈”是什么,与“老时来”的距离似乎很遥远、很遥远。转眼五十多年过去了,已到了老年之时,又想起了这四句诗,才突然发现诗人所写竟然失落了中年阶段。是因为作者当时还是青年,尚未体验到中年的滋味、还是其他?倘如此,那么为什么又写到老年的清茶浊酒呢?想来,恐怕人的中年是一个尴尬的年龄段,很难作一概括,即如现在经常讲的中年时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最重,工作压力最大,孩子升学、家庭建设、自己的事业、职称,都是不能不考虑的问题,能从中取一点来概括吗?恐怕很难。如果要问,中年时回忆过去,最让人追寻的、最叫人难以忘怀是什么?一定会有各色各样的答案。那么有没有共同的呢?如果读过一首宋词——章良能的《小重山》,恐怕是能够以心会心、感其所感的。
章良能是南宋淳熙时的进士,累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官做得很大,词只有一首。唐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曾被称作“以孤篇压倒全唐”,章良能的《小重山》自是当不起这一评价,不过也称得上是一首佳作。词云:
柳暗花明春事深。小阑红芍药,已抽簪。雨余风软碎鸣禽。迟迟日,犹带一分阴。
往事莫沉吟。身闲时序好,且登临。旧游无处不堪寻。无寻处,恨有少年心。(www.chuimin.cn)
此词开头用最见特征的景物“柳暗花明”点明了时序:春事已深。小花栏中的红芍药,已抽出了像簪子一样的尖尖花苞。“雨余风软碎鸣禽”句本之于唐人杜荀鹤《春宫怨》的“风暖鸟声碎”,有论者认为,“鸣禽曰碎,于理不通”(见陈霆《渚山堂词话》),其实,这个“碎”字是最恰当地传递出百鸟争鸣的纷繁之状。词中把诗句的“风暖”改为“风软”,使人有一种惬意感,而增加的“雨余”二字,统领了红药抽簪、鸣禽声碎以及后面的日犹带阴等种种“春事深”的景物、意象。春天由初春转为春深,白天渐渐变长,《诗经·七月》已有“春日迟迟”一语,说明古人观察得很细致,词中“迟迟日”当本于此,而“犹带一分阴”不仅承上“雨余”之意,而且将春天的阴晴不定又妩媚可人的特点作了准确的传递。
照一般写法,常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此词却是在重游旧地、很自然要沉浸到回忆之时,插入“往事莫沉吟”作为换头,显得很突兀,无疑也有一种自我警醒的作用。作者告诫自己不要沉吟往事,而要趁着身闲无事、时序正好之时,去登临览胜,不要辜负大好的春光。尽管已经关照自己不要沉吟往事,却仍然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游览之后,还是禁不住处处要引起对往日的追忆,眼前的风景依然如故,可物是人非,流年似水,伴随着年华的消逝,当日的少年之心已一去不可复得,再也无法追寻。眼前的时序虽好,时光却不能倒流,过去的春天是永远不能再返回了。现在虽得身闲,而当人生老大之后,对失去了少年时的心情、理想,会有难以名状的失落感,是会有所不甘的。因为“少年心事当拏云”,进发的是理想主义的光辉,人到中年,虽更有理性了,失落了少年心却失去了激情,不仅要令人“沉吟”,还会令人凄然的。综观此词,由于没有叹老的语句,我们将它看成是中年所作,那种在重游旧地时所引发的惆怅,少年心无可追寻的失落,恐怕每一个从青年、从中年过来的人,都会有相似的体验。作者是言自己的心情意绪,却又写出了他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的体验、感受,确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古人有“人到中年万事休”一说,这当然不是我们所能赞同的,如果将人的一生比作一棵树,少年是蓓蕾初放之时,青年是开花的季节,中年应是结果的时候,即使到老年也仍然可以发挥余热,近年来甚至还有“人生从六十岁开始”的说法。这充分说明了时代不同,认识也会随之变化。不过,如果在生活中失落的不止是寻旧之情,更有对“少年心”的珍惜,至少说明他的心里还保留着一份对于纯真和本然的向往。在人性被物欲异化之时,纯真、本然是多么宝贵!今天,真希望人们能多一点、再多一点“少年心”。
有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的文章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民族英雄的慨叹宋代长于文化而短于“武化”,在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在金兵撤退后,河北人民誓死保卫乡土,而金国则继续向宋廷施加军事压力。这一事变不仅使北宋政权为之覆灭,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不仅是岳飞一人的功业之慨,也将永远为后人所感叹、所记取。......
2023-12-02
玉露桥,在五杭村。兴国桥,在五杭村西。带着这一问题,我近日数次前往五杭查考古桥。杭因禹名,本为禹航,讹为五杭。现五杭集镇南端的庙桥畔尚有禹王庙。从厉宅西边马路向南,是解放路和玉露路交叉口,询问旁边超市门口一男子锦登桥和玉露桥的情况。玉露桥西侧中间石梁上没有找到任何文字,而桥东侧杠梁上及护栏板中间均雕刻有“玉露桥”三个大字桥额。......
2023-11-22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不难体会的和难以忘怀的江南是好地方。因为中原的故乡已被金人占领,回不去了。因为有这份“归思”,也就使得情绪更转为凄凉。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那里的不少老人怕也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体会,但愿他们不要带着于右任老先生的遗憾离开人世,而这,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希望。......
2023-12-02
三军思奋发,中原人民也将待机而起,停输岁币则内可得养兵费用,外可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辛弃疾还主张,将北方来归的军民安置在两淮地区,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利于在战时打击敌人。可惜,由于宋廷偏安已久,不思进取,使得爱国志士的崇高理想化为泡影,一腔热忱付诸东流。......
2023-12-02
柳永对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880多个词调中,有100个词调都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至柳永,形式体制完备。柳永词还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如《望海潮》。柳永9.“花间派”是因词集《花间集》而得名;它的编者是五代后蜀人__________。......
2023-11-30
在解读无序与有序的道理之前,我们可以先来了解其中一位道家人物。但是,“道”却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本始本源,当你在无序中掌握了“道”的规律,你也就可以驾驭当下的所有事情了。心灵小憩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一样的,无序中孕育着有序,并在偶然性与必然性的交替中发展着。其实我们不需要去追求“道”的真实的面貌,只需要懂得在无序中寻找到一丝有序,就可以明白“道”的含义了。......
2023-12-06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闺中思妇的典型形象前面所谈及的离别相思之作都是出于男子之手,或为自抒,或为代言,自抒者当然是真情实感,代言者却有时免不了终隔一层,所以要体会女子自己的真实情感,最好还是能看到女子之所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在其词中倾诉的感情是真实动人的,她创造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中思妇典型形象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2023-12-02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自序》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54]词乃是两宋“一代之文学”:在词史上,宋词自然处于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在整个诗歌史上,宋词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经典地位。从黄庭坚、张耒的言论中不难发现,当他们视艳情歌词之流行为自然现象时,乃是以人性必以儿女之情为自然来作观念指导的。......
2024-01-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