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民族英雄的慨叹宋代长于文化而短于“武化”,在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在金兵撤退后,河北人民誓死保卫乡土,而金国则继续向宋廷施加军事压力。这一事变不仅使北宋政权为之覆灭,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不仅是岳飞一人的功业之慨,也将永远为后人所感叹、所记取。......
2023-12-02
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愈朴愈厚”的另一个痴心男子
在上一篇谈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时,我们曾列举了一系列的作家作品,来说明忠于爱情的男子并不少见,在本篇,我们将谈谈另一位著名的词人,即前面已道及的将狎妓之作写得充满温馨气息的周邦彦。周邦彦极富文才,精通音律,在元丰初年游京师时曾献《汴都赋》万余言,引起宋神宗的重视,在《宋史》中虽入《文苑传》,实际上任地方官时颇有政绩,但在他最为擅长的词中,却常以又一个“多情种子”的形象出现。如代表作之一的《风流子》: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www.chuimin.cn)
据南宋王明清的《挥麈余话》所说,此词是周邦彦为溧水令时所作。因溧水主簿的姬人长得漂亮而且聪慧,经常在酒宴上给官员们侑酒,周邦彦就写下了这首《风流子》以寄意。但是,近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案明清记美成事,前后抵啎者甚多,此条疑亦好事者为之也。”因为周邦彦作为一县之最高长官,如果对属下官员的小妾如此“寄意”是很不合情理的,所以王国维之辨在理。不过,这首《风流子》即使没有特定的“本事”,其作为爱情词的性质却是可以肯定的。
从词的文义看,作者似乎有过一段隐情,如今,不知什么原因,却已成阻隔,过去的所爱者已无法接近。当自己来到昔日心上人的住地跟前时,顿生“咫尺画堂深似海”(韦庄《浣溪沙》词有句:“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唯把旧书看”)之感,不能与之见面,所思所感就抒发在这首词中。“我”徘徊在池水泛绿的小池塘边,看见不远处的风吹帘动,帘影映入塘中,在斜阳的照射下,水波晃动,碎影摇曳,也使自己的思绪为之牵萦不已。今昔的身份与关系都不同,碍于此,是无法与之相见了,所以此时是多么羡慕那些可以自由地飞来飞去的燕子,因为它们能飞到那“藏娇”的“金屋”中,与伊人亲近;即使不能像燕子,能似土花(苔藓)一样在过去生长过的墙头上再度萌生也是令人羡慕的呀。如今,“我”是人不如物,虽重临旧地,却难温前情,只能远眺锈阁,听到传自深深的凤帏中的琴声。这琴声传递出什么信息呢?在“我”听来,似乎是难以倾诉心中的情感,大概是出于对耽搁“芳信”的担忧,故此分明听出其中的欲说还休之意。她在重重的帏帐中,应该以弹琴解闷,但从琴声中听不到欢乐,可以设想她也应愁对酒杯,未歌先噎,也是思绪满怀吧。至此,作者不知不觉地将己之思人转为人之思己,遂在换头腾挪笔墨,移至女子一侧。“遥知”是在远处设想,想着她晚妆之后打开朱红色的窗户,如唐人元稹《会真记》所写,在西厢房等待月亮上来,之所以“待月”,是因为同一轮明月会普照所有的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相思之情的寄托。当然,这毕竟只是“我”的一种揣想,而此时自己感到最大的痛苦就是今宵梦魂不能到达她的身边,让她在西厢空等,虽仅咫尺却如天涯。在充分感受到睽隔的痛苦后,忍不住要发问:“什么时候才能像汉代的徐淑因不能随夫秦嘉赴任,以明镜为赠,如晋代贾充之女因私慕韩寿而以异香相贻,将互通情愫的‘佳音密耗’传递给我呢?”可是,现实是太难以改变了,不由得极其无奈地从心底喊出:“老天啊,你就是能开恩让人短时间地见上一见,又有何妨碍呢!”
周邦彦本以作词“典丽精工”著称,近代著名词人况周颐却在《蕙风词话》中独称道此词的“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和“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是“愈朴愈厚,愈厚愈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一个痴情男子发自内心的真切感情的体现。我们前面说过,在古代的男女交往中,男子处于主动的地位,所以分袂之苦多是男方造成的,不过,分袂固然有如《会真记》的男主角那样“始乱终弃”,为追求功名利禄而抛弃了崔莺莺,还以“善于补过”自辩,但还有种种不得已的原因,连韦庄都有被王建夺去所爱而作《女冠子》词一说。我们无从考证周邦彦的《风流子》究竟有何“本事”,却不能不被词中表达的痴情所打动。今天,我们无论是读李商隐朦胧感慨的“相见时难别亦难”,还是读周邦彦“愈朴愈厚”的“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都会透过历史的风尘,去感受古人的心灵,真情之作,总是能让人心心相印的。
有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的文章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民族英雄的慨叹宋代长于文化而短于“武化”,在对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中经常处于劣势。在金兵撤退后,河北人民誓死保卫乡土,而金国则继续向宋廷施加军事压力。这一事变不仅使北宋政权为之覆灭,而且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这不仅是岳飞一人的功业之慨,也将永远为后人所感叹、所记取。......
2023-12-02
只言江左好风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不难体会的和难以忘怀的江南是好地方。因为中原的故乡已被金人占领,回不去了。因为有这份“归思”,也就使得情绪更转为凄凉。今天,我们国家强大了,但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怀抱,那里的不少老人怕也有“不道中原归思转凄凉”的体会,但愿他们不要带着于右任老先生的遗憾离开人世,而这,也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希望。......
2023-12-02
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余春》——志士终未失却骨子里的认真大诗人李太白写过著名的诗篇《将进酒》,诗中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余春》。既然如此,无奈中只能放声悲歌《将进酒》,发泄心中的愁闷。......
2023-12-02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悲秋的岂止是宋玉伤春悲秋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母题。此时,作者超越了眼前所限,在换头处感慨:“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是递进式的表达,因为人们懂得情因物感,“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几成为情感产生的形象概括,在秋日与所爱者分离更为痛苦增加了几许分量。......
2023-12-02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个闺中思妇的典型形象前面所谈及的离别相思之作都是出于男子之手,或为自抒,或为代言,自抒者当然是真情实感,代言者却有时免不了终隔一层,所以要体会女子自己的真实情感,最好还是能看到女子之所作。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在其词中倾诉的感情是真实动人的,她创造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闺中思妇典型形象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2023-12-02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解脱之道得之于宇宙意识人活在世上总会有烦恼,有的人善于解脱,有的人不善于解脱,结果也就不同。其实,苏轼在此前已充分显示出他的豁达性格,比如他的词作名篇《水调歌头》就可见出,只不过当时用作解脱的不是佛老学说,而是可称为“宇宙意识”的思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此后,就展开了以“宇宙意识”作自我解脱的过程。......
2023-12-02
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我们屡次说到老子“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这句话,因为它的含义太丰富,又太实在、太有哲理了。“有身”就会有起码的生活需要,进而还会有欲望,有忧患。来暇买田清颖尾,尚需索米长安陌。我们且不必对史达祖其人作出是非评判,此词的“无暇买田清颖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两句,却对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具有极大的涵盖意义。是的,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
2023-12-02
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分手前的叮咛嘱咐宋词中有不少篇章刻画了男女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柳永、晏几道、秦观等以写爱情著名的词人且不说,即使是被某些论家认为“情浅”的词人,也有这方面的佳作,姜夔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