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无理之妙与无奈之情据说有这样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是什么?”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此词一扬一抑又一抑一扬,稍见顿宕,而写得并不怎么高明,但其中的“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两句,却不是“点金成铁”。作者承认了春风将染绿江南草树的事实,也承认它不能将老人的白胡须染黑的事实,既然都是事实,却发此“多余”的感慨,岂非无理?......
2023-12-02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超越了空间的爱情
晏殊自小有“神童”之称,后又成“太平宰相”,但是他却写了不少伤春悲秋之作,其中还有善作代言的闺怨之词。如《玉楼春》: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这首词曾招致“妇人语”的讥评,晏殊的幼子、同样也是著名词人的晏几道曾为乃父辩护,却无法否定这一事实,因为此词的确就是“妇人语”。我们今天读这首词,就应该欣赏作者能以高官的身份体会闺中思妇的感情,并作了准确传神的表达。晏几道在为其父辩护时,是很懂得如何抓住关键的,他把“年少”释之为“年轻”,这样就将代言变为了自抒,“妇人语”之讥似乎就难以成立,但实际上全词确是被“年少”所抛的“妇人”自写其心理活动。对于今天的一般读者而言,并不会着意于古人的批评与反批评,懂得闺怨之所以产生,了解词中的感情表达,应更有意义。(www.chuimin.cn)
闺怨的产生原因,在江淹《别赋》中道及的七种离别同时亦已经说出。对于宋人而言,最主要的当是游宦与经商,而这两者都与经济问题紧密相关,倘非作官或从商,又何来衣食的保证呢?在封建社会,男子担负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倘无先人的余荫可仰,总免不了要离家出外谋生,与闺中人的离别也是免不了的。正是基于这一事实,所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一直都将妇女的解放同其经济地位的独立相联系,我国在“五四”以后之所以重视易卜生的话剧,鲁迅小说《伤逝》所引发的关于“娜拉走后会怎样”的讨论,也同样是关系到妇女的经济独立问题。直到前些年,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节目关于找个好丈夫的讨论,竟然引出了“找到好丈夫比找份好工作更重要”及“找丈夫等于是第二次投胎”的话题,就可知这一问题是如何的常说常新了。
还是回到有关词本身的话题。此词写了一个常见的题材:在绿杨飘拂、芳草连天的大好春光之时,自己不得已走出了香闺,踏上了长亭路,去送别所爱,而那个“年少”却是“抛人容易去”。他去了不打紧,却把自己留在了深深的相思中了:楼头五更的钟声惊醒了残梦,三月摧残鲜花的春雨犹如自己的眼泪。倘若是无情之人,就不会懂得感情丰富的人的内心世界了,这无疑又是“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体现,一寸芳心化作了千丝万缕,缠绕着千思万念,也蕴藏着千愁万恨,终于在词的最后自然生发出题旨:即使是天之涯、地之角,天地虽有尽头,自己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无边无涯。我们不可能据词中所写就找出“年少抛人”的原因所在,也不能肯定分别的缘由就是生计问题;当然也不能责备词中的女子不懂得体会男子的社会角色,以其不理解生活的艰辛而只知相依相傍。我们所要肯定的是那种“无情不似多情苦”的一往情深,是“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难以改变。
封建时代的女子,大概除了丈夫在得高官后自己可以成为“命妇”而与之相伴外,恐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只能独守空房,以盼着丈夫博取功名利禄。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崔莺莺不希望张生“昨夜成亲,今日别离”,赴京应考,对其“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的愿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因为其中蕴涵着难得的反封建精神。但我们应该看到,一般说来,人们很难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也正因为如此,《西厢记》才能得到那么高的评价。所以,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我们可以充分地肯定古代女子的“无情不似多情苦”,正是凭借着这种专一,才能够不使爱情因为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暗淡失色,而是“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越转越深,如陈年老酒,越久越醇。
古代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地理上的阻隔很难跨越,不似今天可以借助于飞机、火车、汽车,在短时间内到达所爱者的身边。由于古代的女子几乎处于隔绝状态,无任何事业、社交可言,所以后人可以同情“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表白,并作出人性的肯定。由此观之,那种“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的对于爱情的信念,不仅可见情深意真,而且更具有了超越空间所限的强烈意识,对于今天爱情观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的“地球村”“居民”来说,这种意识、信念和专一,除了认识作用外,还应有教育和警示的现实意义。
有关人情不似春情薄— —宋词中的人生百味的文章
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无理之妙与无奈之情据说有这样一个谜语:“早上四条腿,中午两条腿,晚上三条腿,是什么?”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此词一扬一抑又一抑一扬,稍见顿宕,而写得并不怎么高明,但其中的“春风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两句,却不是“点金成铁”。作者承认了春风将染绿江南草树的事实,也承认它不能将老人的白胡须染黑的事实,既然都是事实,却发此“多余”的感慨,岂非无理?......
2023-12-02
三军思奋发,中原人民也将待机而起,停输岁币则内可得养兵费用,外可从精神上压倒敌人。辛弃疾还主张,将北方来归的军民安置在两淮地区,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利于在战时打击敌人。可惜,由于宋廷偏安已久,不思进取,使得爱国志士的崇高理想化为泡影,一腔热忱付诸东流。......
2023-12-02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物移我情与移情于物辛弃疾率抗金义军南归宋廷后,曾担任多处地方官,都很有政绩,但因他是坚决的抗战派,遭人猜忌,所以常有“孤危”之感。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知我者,二三子。在通观此词内容之后,我们还要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两句单独拈出,并谈谈其中之妙。......
2023-12-02
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不幸女子的断肠词宋代女词人数李清照最有名,此外就是魏夫人与朱淑真了。最后,既然留春不住,就只有把酒送春了,可是,春天毕竟无知、故也无语,只有黄昏的潇潇春雨不停落下,在多情的作者看来,怕是很像惜别的眼泪了。在李清照的前期词,伤春主要是伤别,是对于不能与夫君始终相伴相守的深切遗憾;而朱淑真,却因不幸的婚姻而感到终生无着,内心的悲痛远过于前者。......
2023-12-02
无物似情浓——“—永恒主题”的新发展爱情,历来是文学的母题。北宋词人张先写过这样一首《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的确,“伤高怀远几时穷”?我们今天虽不必因人为的原因、为爱情的阻隔而伤高怀远,但也应不忘“无物似情浓”,懂得了真情应该永远高于物欲,我们才能为爱情这一永恒主题奏出美丽的新乐章。......
2023-12-02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缘情”之极品,一代之文学“文学即人学”是曾被严加批判、又是改革开放后广为流行的一句话。“缘情”是对于“言志”的突破。欧阳修曾在《玉楼春》词中写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的着眼点不应只限在“风与月”,而要看到“人生自是有情痴”对于感情的勇敢承认,而这正是“文学是人学”的体现。......
2023-12-02
未暇买田清颍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我们屡次说到老子“人之大患,在我有身”这句话,因为它的含义太丰富,又太实在、太有哲理了。“有身”就会有起码的生活需要,进而还会有欲望,有忧患。来暇买田清颖尾,尚需索米长安陌。我们且不必对史达祖其人作出是非评判,此词的“无暇买田清颖尾,尚须索米长安陌”两句,却对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具有极大的涵盖意义。是的,人人都要为生计而忙。......
2023-12-02
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身处异域者的真切感受南宋学者洪迈《容斋三笔》曾记录了一则材料:靖康事变以后,成为俘虏的宋朝帝王子孙和宦门仕族,在被押解到金国后都成了奴隶,要为他们的主人服务。而洪皓本人在词中也留下了身处异域的深切感受,读来令人鼻酸。更听胡笳、哀怨泪沾衣。洪皓是被羁留的使臣,境遇当然要优于已成为奴隶的王孙贵族,但那种身处异域的感受,绝对不是沉迷于“西湖歌舞几时休”的人所能理解的。......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