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摘要】: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应当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一)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教训,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按照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转变。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发展到另一种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从一种社会形态的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主导的、决定性的因素。社会生产力是任何社会发展最根本、最强大的动力。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应当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19)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20)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这些论述表明,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的最主要的手段,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建国后,毛泽东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就明确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比较旧时代生产关系更能够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就是指能够容许生产力以旧社会所没有的速度迅速发展。”(21)但由于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没能坚持正确的认识,没有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放到首要地位来抓,致使我国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22)由上可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我党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从我国实际出发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具体地讲,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其客观必然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诚然,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的存在和发展都需要发展生产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定性。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又有其特殊的规律性。这种特殊规律性是由特定社会制度的本质决定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范畴,其实现方式、目的都不同于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是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资本主义发展生产力是在以私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进行,必然产生生产社会化与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目的是为资本家生产更多的剩余价值,为了少数人富裕起来,必然导致两极分化。

第二,大力发展生产力,是加快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决定性条件。任何一种社会生产关系,都必须具有与其相适应的物质基础。社会的物质基础是指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它是由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应当是在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物质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高度社会化的现代化工业、农业和科学技术。而社会主义制度在建立的初期是不完善、不成熟、不巩固的。因此,必须通过迅速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和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以前的经济制度更高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既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www.chuimin.cn)

(二)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更具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都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第一,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我国之所以必须经过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根本原因在于我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因而需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的时代特点又决定了我们必须接受双重挑战:一方面要面对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200多年间资本主义国家所完成的传统产业革命的挑战,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当代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因此,我们如果不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技术水平,不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不出来,而且在世界上也没有我们应有的地位。

第二,我国由目前的二元经济结构向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决定了现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我国经过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从纵向上比,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旧中国根本不可能达到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56倍,不仅解决了近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讲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从横向上比,与国际生产力状况比,我国仍然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体的国家,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我国仍有70%的人口在农村,要实现农业人口的转移,需要大办工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这些都迫切需要发展生产力。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其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一主要矛盾,是确定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和中心任务,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主要矛盾以外,还存在着许多复杂的社会矛盾。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以及他们各自内部,不同经济成分和社会集团之间以及各种经济成分和社会集团内部,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还存在着极为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还存在着重大的社会差别。由于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和取得收入方面还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在促进效率提高和体现社会公平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矛盾。这些社会矛盾、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从根本上说都是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分不开的。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社会财富不断地涌现出来,摆脱不发达状态,才能有效地协调社会矛盾和实现社会公平,才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也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最终不仅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要在政治上创造出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不能脱离社会的物质基础自行发展的,它需要有一系列物质条件作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经济文化还比较落后,所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还很不完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不够发达,这就要求我们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在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基础上,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只有紧紧把握这个根本任务,经济才能发展,综合国力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才能得到不断改善。这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会更加充分地显示出来,社会主义制度就会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