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批评的体温:随物赋形,寄情杏苑

批评的体温:随物赋形,寄情杏苑

【摘要】:曹晓宏出身教师世家,其母执教杏坛多年,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尊师重道之风对其精神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杏坛丹心赞》表达了他对业师骆小所先生教育业迹的由衷敬仰之情,也抒发了自己寄情杏苑的志向。2007年5月,曹晓宏创作出《调寄贺新郎》:万仞横空立。曹晓宏教授的百余首古体诗词,艺术质量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之上。

  青年时代的曹晓宏,有着文学才俊多愁善感的敏感心性,内心丝弦一旦受到外物轻轻触碰,即可回荡起轻妙的心灵乐音。早期作品中,“偶感”、“无题”尤多,眼前之景、梦中之物,常是吟哦的触媒,其中不乏伤春悲秋之作,表达的多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喟。那些轻声吟出的诗作,既有对自然景致的细腻描摹,又有对内心情感的委婉倾诉,景物的描写倾注深挚的情愫,呈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诗歌韵致。他常借咏物寄寓自己对崇高品格的追求,以《迎春花》为例:“纤枝嫩绿绝嚣尘,岁月鹅黄岁岁新。耻向名园争胜迹,迎来池馆几回春。”描物绘形,极见境界,形神兼备,韵味无穷,深得古典诗词言近旨远之精髓。

  曹晓宏出身教师世家,其母执教杏坛多年,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尊师重道之风对其精神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即使当他年长后已在学术领域开拓出一片天地,在事业上已取得世所公认的成就时,在与张文勋等业师的诗词唱和中,仍处处执学生之礼。《杏坛丹心赞》表达了他对业师骆小所先生教育业迹的由衷敬仰之情,也抒发了自己寄情杏苑的志向。在《偶感》中,这种志向更为坚决且明确:“沐雨栉风意纵横,一山桃李赖舌耕。漫天野鹜愁霜露,举目飞鹰起正声。潇洒何处随率性,凛然浑觉自陶情。平生不慕蝇头利,坐爱庭前藕叶青。”在高校任教多年,他深谙高等教育之苦辛,对当下大学评估中“量化千般,人文成市侩,急功为器”的怪现象感到忧虑。他清醒地意识到,在僵硬指标的衡量下,大学势必会出现“遍地精英,名共利,搅起漫天纠葛,大德无声,小儿长戚戚,万般猜测”的局面,每念及于此,不禁“心头几度酸涩”。身为大学中文系教授,杏坛设帐,授徒讲学,成为他施展文学抱负、实践育人夙愿的重要方式,在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把古典诗词审美情感的解读与培育学生现代美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反思历史传统中作出对现实境况的独立判断。这种别具一格的教育方式,深得传统的古风遗韵。

  在他的诗作中,有大量书写师生之情、朋侣之谊的赠别诗和寄语诗,显示出他待人之诚挚:此去关山迢递,路途艰险,盼多加保重!如《感事寄春燕》(其一):“雁阵惊寒暮影低,乱云翻卷赖相持。人间何处无风雨,耐得艰难困苦时。”(其二):“世事无凭惟自知,等闲识得乱局棋。英姿何惧冰霜重,雪压千钧骨愈奇。”对学生的寄语则更多了一份殷殷期盼之意,勉励学子磨砺品格,在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奋发进取,早日成就一番事业。如《口占一绝送别九五届毕业生》:“莫道今宵风雨寒,愁云万缕意阑珊。殷殷一曲折杨柳,寄去船头百丈竿。”《庚韵赠别亚林并与九五届毕业生共勉》:“古塔苍茫翠黛横,一山灵秀起瑶笙。秋窗耐得三年冷,春雨换来四季明。杏苑幽幽凭血沃,桃林隐隐赖舌根。长歌一曲送归雁,寥廓江天万里程。”

  2007年5月,曹晓宏创作出《调寄贺新郎》:(www.chuimin.cn)

  万仞横空立。望边城,山河秀丽,风光如织。南滇一柱凌云笔。赋新篇,笃学崇善,只争朝夕。 红土金沙桃李艳,点染千般物色。杏苑里,人文未息。如切如磋如琢磨,要续千年血脉。莫止歇,书山拾级。 学子莘莘书声朗,铸精神旷代响琴瑟。雁阵起,弦歌急。堂舍青灯观天地,共苍生社稷同休戚。路且远,光阴迫。

  这首词随后被确定为楚雄师范学院校歌。词作简约凝炼、涵义深刻、韵律典雅,突出体现了学校所在地鹿城雁塔山的楚雄文脉地位,彰显了学校的地域特征和历史文化传统,抒发了师生励志图强、兴校报国的壮志豪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召唤力。透过词作体悟诗人的内心,不难发现含蕴其中的深沉感情,诗人将个人的主体情怀内化为历史的使命感,期盼人文精神在大学文化中重新崛起,洋溢着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曹晓宏教授的百余首古体诗词,艺术质量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之上。他对汉语精粹性的娴熟掌握,使其诗歌语言高度凝炼,立意别出心裁,韵律和谐富有音乐感,即使部分应酬唱和之作,看似漫不经心随口吟出,却是凝结着他对古典诗词艺术数十年的钻研与修为。这种融古典情怀、文化品格、艺术修养于一体的诗性精神,体现出诗人的博大之怀、沉雄之思和浩荡之力。在情感日渐浮泛的当代社会中,他以元神充沛、文气纵横的古体诗词创作,建构起一座人文精神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