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是中国文学的母题,认识中国须从认识中国的乡村开始。作为从泥土中来的“地之子”,吕翼的身上承载了太多乡土的负担,他的满腔悲悯,他的绚丽青春,他生命中的悲喜歌哭,全都挥洒给了乌蒙山腹地的这片土地。长篇小说《土脉》,是吕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列入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是省作协与玉溪峨山县联合组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学创作”的成果之一。“土脉”隐喻的是大地之根,是生命落脚的地方。......
2023-12-02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中华古典文学涵养出的浩然之气,使曹晓宏的诗歌常流溢出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书生意气贯穿其中。尤其当我们的国家遭遇耻辱或灾难时,他更是以激越的笔触,书写出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灵悸动。1998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炮袭我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造成新华社记者邵云环等三人牺牲,这是对我国主权的肆意践踏。诗人闻此悲讯,忍不住心头的怒火,写下了《满江红?惊闻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
兽迹惊尘,悲风起,关山凄切。烽火虐,弹痕飞处,殷殷碧血。白草离离征人去,寒光犹照高风节。对长空、一曲烈士魂,箫声咽!壮士死,歌未歇;千古罪,忿难绝。任狂涛四溅,犬牙凶桀。炮舰岂将天道没,强虏宁教麟阁缺?望神州、众志已成城,狼烟灭。
整首词既表达了对“兽迹”的愤慨与谴责,讴歌了烈士的高风之节,更坚定了神州大地众志成城的信念,抒发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其气韵直可追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2008年5月15日,在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三天,正当全民诗歌风潮酝酿并欲呈喷薄而出之前夕,曹晓宏率先写下《国有殇--汶川大震悲赋》:
惊风雨之瑟瑟兮,闻地陷而山崩;哀生灵之顿逝兮,吾欲哭已无声。氓百世以拜祈兮,稍恻恻而莫肯;灭芸芸乎血肉兮,问苍天其何忍! 幸国之有砥柱兮,凝众志为壹心;感情之恸中枢兮,倾热血于黎民。拾瓦砾而急步兮,走六旬之宰辅;披肝胆而奋力兮,济老幼以甘澍。睹军民之多艰兮,知天地本无性;欣英杰之代出兮,面生死而为征。援五洲之善辈兮,聚炎黄之气脉;伸脊骨以自救兮,岂妄信于神怪。山之上,国有殇。天欲坠,起栋梁!(www.chuimin.cn)
全诗以仿楚辞体式运笔,以叩问苍天的方式表达对生灵顿逝的悲恸。哀伤之际,他欣慰地看到:上至宰辅,下至黎民,皆为震灾奔忙,放眼四海寰宇,炎黄气脉不息,民族凝聚力呈现空前强大之势。在地震发生一周年之际,他又写下《水调歌头?汶川地震周年祭,步东坡明月几时有词韵》,表达出“天地遥相祝,揖手颂婵娟”的感念。诗人此时的心绪已较一年前平静,此词尽管没有《国有殇》中那种激情浩荡、一泻千里的的冲决之态,但平静语调中依然积郁着深沉的感情,表达了对我们民族多难兴邦的期冀。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表现了丰厚的社会内涵与主体情志的契合,形成他沉郁顿挫的诗词风格。
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往往衍化为一种尖锐的批判锋芒,集中表达对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渴望,意在“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在《草堂杂咏十绝》中,他为诗人杜甫坎坷流离的一生而悲叹,更为今天杜甫草堂繁华景象下难以掩饰的诗性缺失而忧伤。杜甫在世时壮志难酬,忧劳成疾,贫病交加,最后客死舟中,千年以后杜甫草堂变成繁嚣之所,与这位旷代诗人在世时的寥落生命形成鲜明反差,可走进草堂喧闹的人群中间,却发现仍无多少人能真正理解杜甫的文化贡献。所谓千年的寂寞,莫过于此。同样的心境,在《顺口歌百句游万泉河红色娘子军纪念园有感》中亦有体现。诗人从娘子军为国赴难叙起,讴歌了巾帼英雄们的历史功绩,但为纪念园内“几杆衣帽几支枪,小姐呼人拍照忙”“君不见先烈事迹陈列馆,歪坐着几个龙钟老太婆”的滑稽相感到痛心,禁不住发出感慨:“革命教育竟如斯,仰天长叹奈之何!”在他的诗中,对现实的忧愤俯拾皆是,如《采桑子?政绩》中“神州满眼皆政绩,真也荣腾,假也荣腾”,《忆秦娥?盛会有感》中“苍天有眼,苍生有泪”等,或是直陈心迹,针砭时弊,或是以戏谑口吻表达对丑恶现实的辛辣嘲讽。
生活中的曹晓宏是一位儒雅学者,谦谦君子,但面对社会的丑恶,他无法压抑内心的愤怒,常以诗歌倾泻愤火,烛照现代人虚伪的灵魂,抨击病态的社会。这类诗歌虽然不多,却最是体恤民瘼,率真而无掩饰。尤其是对歪曲革命历史、丑化革命先辈言论的批判,他往往一改温婉的言辞,以激烈的语气揭露其丑恶嘴脸:“造化分清浊,何劳讼辩哄。歪经出臭嘴,蛇豕闹寰中。情朗天方阔,心阴语自讻。妍媸从古异,好恶本难同。”(《感事致某君》。
有关批评的体温的文章
乡村是中国文学的母题,认识中国须从认识中国的乡村开始。作为从泥土中来的“地之子”,吕翼的身上承载了太多乡土的负担,他的满腔悲悯,他的绚丽青春,他生命中的悲喜歌哭,全都挥洒给了乌蒙山腹地的这片土地。长篇小说《土脉》,是吕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列入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项目,是省作协与玉溪峨山县联合组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学创作”的成果之一。“土脉”隐喻的是大地之根,是生命落脚的地方。......
2023-12-02
施战军的文学批评起步于东北,成长于齐鲁大地。读施战军的文学批评,我们何尝感受不到他所心仪的批评家所具备的那些引人入胜的美学风采。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中,文学批评的处境颇为尴尬,既有来自创作界的质疑与不满,又受到学术界的轻视与鄙夷。施战军一直为文学批评的地位正名,并以自己华赡丰美、及物入理的批评风采,矫正着文坛对文学批评的误解。文学教育、批评写作和书刊编辑,成为他寄心文学的三种生命形态。......
2023-12-0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童年经验对艺术家一生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夏坚勇从小饱尝了饥饿和受人歧视的痛苦滋味,内心滋生的深刻的痛苦体验和悲剧意识沉积为主要的生命经验,并转换为艺术创造的心理张力。④夏坚勇:《湮没的辉煌》,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5月版,21页。⑥夏坚勇:《旷世风华--大运河传》,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7月版, 第2-3页。......
2023-12-02
如果说,史小溪散文最具特色的地方是采集了陕北特有的文化元素以展示其鲜明的地域特性,那么沿着这条民俗文化的肌纹深入挺进,不难发现,在民俗表层掩盖下的,是作者强烈的历史归属感与文化认同心理。......
2023-12-02
曹晓宏出身教师世家,其母执教杏坛多年,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尊师重道之风对其精神人格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杏坛丹心赞》表达了他对业师骆小所先生教育业迹的由衷敬仰之情,也抒发了自己寄情杏苑的志向。2007年5月,曹晓宏创作出《调寄贺新郎》:万仞横空立。曹晓宏教授的百余首古体诗词,艺术质量均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准之上。......
2023-12-02
年轻的贺绍俊大学毕业来到《文艺报》,与他的同事潘凯雄共同演出了连续几年的“潘贺双打”,驰名文坛,这是贺绍俊走上文学批评舞台的第一次华丽演出。这一时期所作的关于当代文学批评的研究,初步奠定了随后出炉的《文学批评学》一书的理论雏形。......
2023-12-02
如李生被城里女友抛弃后,骗取了同样来自乡下的女孩小彦的信任和好感,把她作为身体泄欲的对象,以这样的方式来达到他“报复”城市的目的。小说人物的聪慧、勤奋、隐忍和无伤大碍的狡黠,合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现实处境,既有作者的个体记忆,又是对一代人集体形象的表征。......
2023-12-02
史小溪散文的文本特征与他的散文观念是深相契合的,作为西部散文精神的鼓吹者和引领者,他的创作凸显着强烈的西部生命意识,不媚俗不趋新,坚持独立的美学追求。史小溪散文如苏轼所云,具有“行云流水”、“姿态横生”等特点,自由的抒情方式使得他的表述常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散文观念束缚,思之所至,笔之所及,纵横捭阖,收放自如,读来有酣畅淋漓之感。......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