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辩证法》初版是在1944年,系流亡美国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作撰成,两人的分工没有细节交代。但《启蒙辩证法》还有一个总的批判框架,那就是启蒙的自我毁灭。《启蒙辩证法》的中心主题是:曾经将人类从宗教神秘力量中解放出来,倡导社会进步的理性,势将回归一种新的神秘极权统治。......
2023-07-31
宋家宏的文学批评不仅着力探究文学作品内在的审美内涵,对文学批评本身的文体形态、文体价值和批评家自身的素质建设问题,他也作了积极的思索。他以自身的批评姿态矫正评论写作中常见的误区和弊端,如友情批评和广告批评等,以批评实践来丰富其写作艺术,以随笔体形式规避与抵制文学批评的“八股体式”等。《重建云南文学批评》、《应高度重视批评家的自身建设问题》、《推动云南青年文艺评论家成长的几点想法》等文章,贯注着他始终如一的自审、自省与自律意识,以及对云南文学批评界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现状的忧心忡忡。他是一个有着清醒价值判断的批评家,当商业浪潮席卷文坛,他依然以孤绝的姿态守护着文学批评家的尊严。在近年的写作中,他又有着潜隐的转型和发展迹象,主要体现在《反腐文学的潜价值:呼唤体制创新》和《刘震云笔下的国民心理本相》等长篇论文中,他在尝试着以更宽泛、更前沿的文本解读与理论思考来努力实现自我超越。
启蒙与批判是知识分子最核心的价值选择,激昂的入世情怀与崇高的道德使命是其主要的生命理想。宋家宏深谙“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的伦理内涵,在他近年的批评活动中,融入了大量的社会文化时评。与纯文学批评相比较,社会文化时评的影响力、穿透力要更强大得多,它尖锐地切入社会生活的内核,对引导、改造国民的思想有着更直接的启蒙作用。同时,社会文化时评对一名批评家的道德、良知和勇气也是极大的考验,它往往抵达社会的敏感地带,触及人们生存生活的切肤之痛。如果说《郭敬明夸鲁迅:谁的悲哀》、《浩然:谎言时代的应声虫》、《从鲁迅说到反省》等批评文章还处于文化评说的范畴,那么《烈女邓玉娇掀开的社会危机》、《人心坏了,何以救心》、《培养公民还是培养奴才?》、《21世纪何以重现中世纪奴隶》就以凌厉惊骇的气势,逼近真相的发问,直追死穴的批判,凸显一名批评家独立健全的批评人格和良知。这些文章发表后,读者为他刚劲泼辣的文字风格和尖锐犀利的思想锋芒而喝彩!青年批评家谢轶群认为:“宋家宏老师是一位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他有数十年研究文学和文化的深厚学术功底和专业成就,也有关怀社会文明现状和进程的深沉理念、宏阔眼光、现代意识,以及思想传播技能。在这个现状纷纭、思潮激荡、期待与迷惘同在的社会转型期,他一直秉持着知识分子的良知和操守,为学生、为文坛、为社会大众提供着鞭辟入里、闪烁着现代文明之光的思想资源。他对‘文革’和红卫兵精神的批判、对出版和文化管理体制的审视、对公民意识的呼唤、对落后于时代的现象和思想的揭示和抨击,对世道人心走向的关注,使他的声音越出校园和课堂,一次次出现在震荡海内外的各种公共事件中。”①
认真勾勒宋家宏的文学批评之路,可以探究出这代批评家的精神探索历程与心理轨迹,从中管窥中国新时期三十年文学批评的艰难转折与奋进。三十年间,文学风浪激荡奔涌,批评主体几经沉浮,批评精神纷纷裂变。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潮理论和风起云涌的良莠作品,宋家宏以他厚实的理论学养、敏锐的艺术直觉和悲悯的人生情怀,前沿而不趋新,稳健而不保守,在精神之境的漫游中塑造着一名理想主义者独立求索的生命形态。
注释:(www.chuimin.cn)
①谢轶群:《坚守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边疆文学?文艺评论》2012年第1期。
(原载《边疆文学·文艺评论》2009年第9期;收入《审美与重构--中国现当代文学丛谈》,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出版)
有关批评的体温的文章
《启蒙辩证法》初版是在1944年,系流亡美国的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合作撰成,两人的分工没有细节交代。但《启蒙辩证法》还有一个总的批判框架,那就是启蒙的自我毁灭。《启蒙辩证法》的中心主题是:曾经将人类从宗教神秘力量中解放出来,倡导社会进步的理性,势将回归一种新的神秘极权统治。......
2023-07-31
三、乡土小说派在文化批判方面的独特价值以乡土小说派为代表的现代乡土文学思潮的出现,标志着乡土中国的新一代知识者已走出其民俗社会的传统背景,在期待着一个全新的世界;同时也标志着现代民俗美感的诞生与新的文明背景的出现,标志着乡土中国与现代文化的历史联结与审美关联。......
2023-12-05
而让科学入土生根,走进千家万户,就是科普的使命。自2006年以来,华大基因每年都会主办国际基因组学大会,而“科学嘉年华”正是大会的永恒主题之一。在2017年的第十二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尹烨及其团队精心策划了这一届的“科学嘉年华”活动,以“科学是甜美的”为口号,场面特别火爆。作为嘉宾之一,我跟孩子们谈到了生命的本质和意义,聊到了他们的爱好和梦想,还跟孩子们说,科学是甜蜜蜜的,科学是美丽的,科学是可以享受的。......
2023-10-28
夏坚勇历史文化散文中洋溢着强烈的文化批判激情,但他有意回避过度的学理化论述,避免了沉重的理念压抑想象力和审美灵性,他的思想表达遵从情感的逻辑和诗意的表现方式,优美的语言呈现出的多是精神碎片与光芒。在文明的废墟上行吟,夏坚勇的文化批判激情表现在对当代社会人文环境稀薄的忧心,对那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劫难的深刻反思,他的批判并非义愤填膺、声泪俱下地控诉历史,。......
2023-12-02
我国的刑法实践和改革主要是以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刑法思想为指导,刑事社会学派的法律思想对我国刑法哲学和刑法科学的研究以及刑法的立法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笔者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视角出发,对刑事社会学派法律思想的某些观点、概念中的谬误加以剖析,并进行质疑和批判。......
2023-08-09
也正是在这本已扭曲的逻辑中,人类越陷越深。只有当理性沦为人控制世界的中介手段时,人才能借助理性摆脱恐惧,获得控制权。于是,“启蒙理性”经过一轮华丽的“包装”,使得“启蒙”通向“权力”的道路充满无与伦比的理性色彩。人们“看”到的都是表面上经过包装后的“启蒙理性”,并深深认同这样的启蒙理性精神。因为唯有如此这般的“启蒙理性”,才能引导人类走向光明。这也正是这套被扭曲的逻辑为大众所接受的原因所在。......
2023-11-03
哲学的常识批判、思想前提批判以及自我批判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理性地把握人与周围世界的一般关系。而哲学的反思性、超验性和批判性是推进人类智慧不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契机,有助于我们形成、深化和扩展改变世界的种种理念。这就是哲学对生活世界的批判。它鼓励人们勇敢地创造生活世界,同时它又从来不把人们已经取得的成就理解为生活世界的终极状态。......
2023-11-20
哲学既然以思想为自身的内容和反思的对象,那么它的批判性就不是仅仅指向常识,而且也指向包括科学理论在内的任何一种“理论思想”,对其进行“思想前提批判”。对思想前提的默认,使思想前提对我们形成思想起到一种“强制性”的作用。作为对“思想”进行反思的哲学,其主要任务就是对思想进行“前提批判”。这就是所谓思想前提的批判。......
2023-1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