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学批评的美文特质:揭示批评的体温

文学批评的美文特质:揭示批评的体温

【摘要】:施战军的文学批评起步于东北,成长于齐鲁大地。读施战军的文学批评,我们何尝感受不到他所心仪的批评家所具备的那些引人入胜的美学风采。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中,文学批评的处境颇为尴尬,既有来自创作界的质疑与不满,又受到学术界的轻视与鄙夷。施战军一直为文学批评的地位正名,并以自己华赡丰美、及物入理的批评风采,矫正着文坛对文学批评的误解。文学教育、批评写作和书刊编辑,成为他寄心文学的三种生命形态。

  施战军的文学批评起步于东北,成长于齐鲁大地。百年老校山东大学醇厚的学术风气,导师孔范今教授严谨的治学品格,浸润了他的学术气质,使其形成谦逊沉实、包容涵蕴的批评风范。虽然长年跻身高校,受制于学院体制的框范约束,但他却没有沾染上多少经院的气息,读他的批评文章,很难发现学术界普遍存在的“西化”痕迹。他甚至本能地排斥那种板滞的纯理论批评,追寻的是一种诗化的美文批评。前辈学人李健吾“触类旁通又精准透辟”的批评,当代批评家李敬泽“灼见及物顺理、妙语别开生面,天光云影、独出机杼,常有‘清源正本之论’,读来‘生气勃勃,精力弥满’”的批评,让他无限心仪,心向往之。此外,对张学昕批评路径的研究,对林舟批评精神的激赏,也在无形中内化为他自己的批评格调。

  读施战军的文学批评,我们何尝感受不到他所心仪的批评家所具备的那些引人入胜的美学风采。《新活力:今日青年文学的高地》④是一篇浸透了他才华、学养与性情的文字,其中,他读毕飞宇:“他让我们知道人的细密的感应往往连筋带肉地牵扯着他(她)的境遇,人的向往以及为向往而挣扎的过程往往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美好的东西是如何由原初的美好、坚韧的追望走向残忍的破碎的。”他读红柯:“西部的美和干净,温情和英雄性格,成为他个人西部生活感遇之下的真切倾说。”他读魏微:“缓和清朗,视域似乎不够宽展,但是带给读者的感动却是浸透内心和仁厚无边的。”他读朱文颖:“不仅赋予南方写作传统以新的力量,同时也给当今文学对城市体验的开掘增加了综合的可能性。”他读迟子建:“细小如缕的人文关爱,不再是以自身记忆为核心的情愫,而是普照式的情怀,绵长弥漫、宽悯如天云浩荡。伤怀之美还在,但更多的是悲凉之雾遍披华林。”他读鲁敏:“作家的专业精神的终极指归是对人心的抚慰,透过黑暗捕捉光影,戳穿恶抵达善,拨开芜杂的遮蔽呈现单纯之美,是对人类的人性化生存的由衷关切和对人间美好温暖之爱的向往与担当”。他读刘玉栋:“用他秋后房前的阳光一样的人文之暖体恤艰难时世,温慰渐凉的乡情。机智性情和老实厚道交融相成,隐秘着的痛楚和甜蜜真切地伴生在这个少年老成的作家的小说里,想象的清逸使现实的沉浑更加触目惊心。”他读李大卫:“他有双语优长也有理论功底,对小说的游戏性和寓言性做过深切思索并引起较为普遍的关注,此后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充分感性的语言、故事和想象是如何挣破了观念和‘思想’的蚕茧,自由而敬业地飞舞的。”施战军的文学批评,没有丝毫的故作高深作导师姿态,也不受限于批评对象的文本制约,而是用心感悟作家倾注于作品之中的心灵与才思,或借助某部作品引发的话题,自由抒发对文学现象及规律的感悟。他为追寻文学的“魅性”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文学之魅”也潜在地影响着他的批评风格,在写作方式上,更多偏重随感式、印象式甚至点评式写作,在话语表述上,追求一种新鲜活泼,文采斐然的诗化语言。他以良好的艺术感觉与轻灵的笔触,赋予批评文字以美文特征,读他的文章,我们感受到的同样是当代文学批评界甚为缺乏的“人文魅性”。

  在当前的文化语境中,文学批评的处境颇为尴尬,既有来自创作界的质疑与不满,又受到学术界的轻视与鄙夷。特别是在产业化、数字化趋势日益显现的高校学术评价制度中,本应最活跃、对文学现场最具学理影响力的文学批评,却被挤到了学术评价体系的最末端,被认为是“最没有学问”的科目。施战军一直为文学批评的地位正名,并以自己华赡丰美、及物入理的批评风采,矫正着文坛对文学批评的误解。他渴望在文学场域发挥文学批评更鲜明的现实作用,因此,跟众多的文学批评从业者纷纷从文联、作协和杂志社遁入高校不同的是,在山东大学任教了十余年之后,他于2009年5月调任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副院长,2012年4月,又任《人民文学》主编,主持“国刊”的编政。文学教育、批评写作和书刊编辑,成为他寄心文学的三种生命形态。他是一位有着宏远文学抱负和坚定艺术信念的批评家,伫立于文学发展的现场,亲身参与到文学变革的潮流之中,必将激发他喷涌的文学才思,为他继续写出如珠玑般精美的批评文字,注入更加强劲的文学批评的“新活力”。

  注释:

  ①施战军:《活文学之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34页。(www.chuimin.cn)

  ②施战军:《活文学之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44页。

  ③施战军:《活文学之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34-35页。

  ④施战军:《活文学之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9年版,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