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译学词典论》中的译典编研对象研究结果

《译学词典论》中的译典编研对象研究结果

【摘要】:如上所述,概括而言就是一切翻译学词典及工具书。“译学词典”自然是首选对象,这一点恐怕没有什么争议。译学词典相当于翻译学的作品或译品,都是一种劳动生产物。在笔者的想象中,译学知识具阳性或者说父性,词典知识具阴性或者说母性,阴阳相媾,经过了一个复杂而艰苦的编纂过程,生产出了译学词典。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译典领域的研究对象完整地排列出来了:译学知识——词典知识——编者——编辑过程——译学词典——读者。

有了翻译学研究对象的基础,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考察译典领域的研究对象了。如上所述,概括而言就是一切翻译学词典及工具书。如同上面对于翻译学研究对象的考察,我们还必须将其分析为几个可操作的要素,然后一一加以分析,搞清每个要素的性征及其相互关系。

“译学词典”自然是首选对象,这一点恐怕没有什么争议。从译典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它是最重要的。译典编研领域是否能够开拓出来,首先系于是否已经有了一批译学词典。它是最易见的研究对象。有了这个基点,就可以由此出发,向上下四周去搜寻了。译学词典相当于翻译学的作品或译品,都是一种劳动生产物。生产作品的是作者,生产译品的是译者,那么生产译典的显然就是编者了。作品或译品里面所写的,叫客观世界,译典里面所装的内容,肯定不能叫做客观世界,有理论,有术语,有各种各样的信息,均与译学有关,故可统称之为译学知识。相当于翻译过程的,是编辑过程。翻译里面有两种读者,一为原文读者,二为译文读者,译典则一般不存在原文与译文之别,故而读者二字不必再加修饰。这5个基本要素,都是从翻译学基本要素比附出来的,按时间流程可排列如下:译学知识——编者——编辑过程——译学词典——读者

译典5大要素就这样推导出来了。毫无疑问,它们也是密切相关的一个整体,一个不同要素有机相连的系统。译学知识是客体,它大多原本存在于各种书籍、文章中,提取出来,按词条要求编写、加工即可,但也有的不是来自现成的文字材料,例如关于某些翻译家、翻译理论家的信息,可能是由编者直接向本人询得的,带有原创性。编者自然是译典编纂的主体了。他原本是翻译学学者,又懂得词典编纂的理论和方法,发现社会上有编纂译学词典的需要,在筹划了一番,确定了编纂宗旨、词典框架和具体体例之后,就开始了编辑的过程。考察到这里,我们觉得发现了一个新的基本要素了,这就是词典编纂的理论、原则和方法,缺了不行,所以简称“词典知识”,加在“译学知识”之后。译学知识是基本内容,在译典中是易见的词典主体内容,而词典知识则是隐性的,它的主体并不作为词条出现在译典中。但词典知识运作于编者的脑海里面,缺了它译典就无从产生。它起的是一种组织作用,因而词典学修养不高,就会直接影响译典的质量。这两种知识一前一后排列在一起,似乎是向人们表明,翻译学词典是译学知识和词典知识相结合的产物。在笔者的想象中,译学知识具阳性或者说父性,词典知识具阴性或者说母性,阴阳相媾,经过了一个复杂而艰苦的编纂过程,生产出了译学词典。编纂出来之后,走向市场,需要的读者买了去阅读或留待查寻。经过大量读者的使用,词典经由市场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再加上学者的研究,有的词典就成了名著,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词典当然还有个媒介问题——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光盘的还是网上的?这会带来一些值得研究的特殊问题,但媒介等问题毕竟没有那么重要,不好列在基本要素里。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译典领域的研究对象完整地排列出来了:(www.chuimin.cn)

译学知识——词典知识——编者——编辑过程——译学词典——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