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每天学胡雪岩的经商智慧

每天学胡雪岩的经商智慧

【摘要】:许多人说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对胡雪岩来说,当他等不到机遇时就会去创造机遇。胡雪岩的这一经历就是利用了市场发展与气候变化两方面的规律,来把握发财的机会。除此之外,胡雪岩还十分注意给自己创造机会。这样,当大家的荣辱成败都与阜康钱庄扯上关系的时候,自己的机会就被自己创造出来了。恐怕不是,很多机遇其实都是他自己创造机会的结果。自己创造机遇,这才是积极主动的进取态度。

许多人说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对胡雪岩来说,当他等不到机遇时就会去创造机遇。

《国语·越语》中就记载了关于商人“逆向造机遇”的经验:“臣闻多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绸,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意思是,商人在炎热的盛夏,可以收裘毛皮开设皮革行,迎接严冬带来的机遇;在寒冷的冬天可以收丝纺纱,以待酷热带来的机遇;在长期干旱、土地龟裂的时候,可以兴工造船,迎接雨季带来的机遇……掌握了这种以逸待劳造就机遇的技巧,还愁找不到机遇吗?

胡雪岩就有帮别人创造发财机遇的经历。

有一年,一位老农开荒挖地,开渠引水,终于开垦出了几亩田地,种下了水稻。可不巧遇到了水灾,稻田积水过多,水稻减产。老农为这事感到非常苦恼。

胡雪岩知道后,这样劝慰老农:“没关系的,你再继续种它三年水稻,肯定就赚钱了。”听了胡雪岩的建议,第二年老农又种了水稻,结果又遇到了水灾,水稻再次减产。到了第三年也好不到哪去。

许多人在这时都劝他:“别再继续傻下去了,还是改成旱地种别的吧!”但是老农没有动摇,照旧在第四年种了水稻。(www.chuimin.cn)

终于,由于那一年全国大旱,旱地作物颗粒无收,他的水稻却因之前蓄水充足而硕果累累。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全国依然是干旱天气,老农的稻田连续三年都获得了大丰收。稻谷价格一天一天上涨,这六年合计起来,老农不但没有赔钱,竟然还赚了很多。

胡雪岩的这一经历就是利用了市场发展与气候变化两方面的规律,来把握发财的机会。这种借事物在两个极端之间反复轮回而呈现的某种规律性来创造机遇的技巧,是胡雪岩生意经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逸待劳、造就机遇。

除此之外,胡雪岩还十分注意给自己创造机会。当年,朝廷为了镇压太平军,从各地筹集粮钱,要求各地“协饷”。清朝末年实际上已经极度衰败,由于连年战乱,以及列强的干涉内政,内忧外患,国家的财政收入十分有限,要平定太平天国,谈何容易,招兵募勇,一下增兵十几万,这就是几十万张嘴,几十万个花销的去路,粮饷就成了朝廷面临的最大问题。国库空虚,当然只好找地方政府筹集,这就是所谓“协饷”。在这一过程中,本来是没有胡雪岩的事情的,但是胡雪岩通过上下打点运作,最后使得阜康成为代理协饷汇总周转的首选钱庄。但就阜康当时的情况而言,本金极其有限,难以独自做成这单生意,胡雪岩必须去湖州一趟,寻找生意合作伙伴,这次他选定了大源钱庄。但是这个决定却引起了许许多多的疑惑,因为作为备选的钱庄还有一家叫做信和的钱庄。前文书也提到过,信和钱庄同样是杭州城里首屈一指的老字号,硬招牌,实力很强,而且与胡雪岩的关系非同一般。信和,就是他当年当学徒时的“老家”,胡雪岩就是从这里走出去闯荡商海的,并且在漕帮买米的事情上,信和钱庄也帮过他大忙。对此胡雪岩有自己的盘算,他认为:正是由于自己与信和的关系不一般,所以它才没有入选,因为要把自己在钱庄同行中的势力和影响力做大,就要广交新朋友联系新伙伴。自己永远只知道信和,那么永远也不会带来新机会,当这种机会缺少的时候,那就要自己创造。如果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就还要继续联系新伙伴,使每一个有影响的钱庄都与阜康钱庄扯上关系。这样,当大家的荣辱成败都与阜康钱庄扯上关系的时候,自己的机会就被自己创造出来了。现在我们看,胡雪岩的成功真的就是上天给予的机会吗?恐怕不是,很多机遇其实都是他自己创造机会的结果。自己创造机遇,这才是积极主动的进取态度。

总的来说,经商之人要想创造机遇,最关键的还是要掌握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唯有如此,你才可以做到高瞻远瞩,预见到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而把握商机,做成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