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送礼,找准对方的心仪之物

送礼,找准对方的心仪之物

【摘要】: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胡雪岩曾将阿巧送给官员何桂清,以实现其巴结的目的。前文说胡雪岩懂得隐忍,能忍左宗棠的气,然后徐徐道来王有龄这件事情的真相,从而让左宗棠赏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其实还是胡雪岩送了一份左宗棠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大礼。送礼,自然就是要送对方求之不得,想之不能的东西,才会收到绝佳的效果。要送对方梦寐以求的东西,否则会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

送礼,要送得合适,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对方喜欢。而要对方喜欢,常常也就是送给对方急需的,又一时没有的,结果往往能收到奇效。

胡雪岩曾将阿巧送给官员何桂清,以实现其巴结的目的。这个阿巧本也是风尘出身,胡雪岩对她有情,两人一拍即合。胡雪岩带着阿巧去苏州玩耍,谁知道,胡雪岩却将她像物品一样送给了何桂清。

原来,苏州之行是有原因的,只因当时盛传浙江巡抚黄宗汉即将他调。这种说法不打一处来,久而久之,大家都信了,其中最紧张的,莫过于王有龄了。因为王有龄在黄宗汉府下当官,虽然黄宗汉是一个贪婪刻毒的小人,但胡雪岩、王有龄两人用银子铺路,把黄宗汉敷衍得很好,所以,王有龄任内各项亏空,只要黄宗汉在任,都没有关系。如今黄宗汉即将调任,如果由其他地方调来一个素无渊源的官员,接任浙江巡抚,那么,王有龄可能也会倒霉。王有龄是胡雪岩在浙江官场的靠山,王氏所捐出的亏空,多半也是因为胡雪岩的生意而造成的。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弄一个熟人来接黄宗汉当浙江巡抚。想来想去,他们想到江苏省学政何桂清。何桂清幼年时,曾是王有龄老家门房之子,与王家有渊源,此人后来科场得意,与黄宗汉为同榜同年,又与王有龄是总角之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讲都是接任浙江巡抚的不二人选。

当时的南京已经沦陷,何桂清暂时到苏州设府办事。因此,胡雪岩受王有龄之命,到苏州去见何桂清,说服其争取浙江巡抚职位,胡雪岩此番是带着阿巧一同前往,何桂清来访时,正遇阿巧。胡雪岩看出何桂清对阿巧有意,虽内心对阿巧有所不舍,不甘心将其送给何桂清。但转念一想,此事事关自己与王有龄的前途。进一步而言,就算何桂清出任浙江巡抚,倘若交情不够深厚,自己的好处还是有限。于是胡雪岩咬牙狠心,把阿巧送给了何桂清。

把自己心爱的女人送给别人,作为投资,以便投其所好,胡雪岩真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了,也难怪他能够平步青云。

事情的由坏变好的转机往往就发生在一个人心情大好的时候。而这个心情我们等是等不来的,需要我们自己创造。

我们前文提到,王有龄在杭州城战死,胡雪岩则将靠山的目标定在了左宗棠身上。前文说胡雪岩懂得隐忍,能忍左宗棠的气,然后徐徐道来王有龄这件事情的真相,从而让左宗棠赏识这只是其一,更重要的,其实还是胡雪岩送了一份左宗棠梦寐以求而不得的大礼。(www.chuimin.cn)

当时,左宗棠与李鸿章都是权臣,而两人刚好都在镇压太平天国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两人争功就成为了战后主题,谁能在这一争中占得上风,谁就能成为皇权之下的无二之臣。可是左宗棠却犯起了难,因为左宗棠收复了杭州之后,善后工作却不能展开了,因为粮草、军饷跟不上,这就会导致军中变乱,收复了的杭州城也会变得极其混乱,这样李鸿章也就抓到了把柄,如果李鸿章用这件事情攻击左宗棠,左宗棠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吃亏,看着自己的对手成为第一权臣。

可这时候,胡雪岩却带着当初要交给王有龄的十万两银子和一万石大米来到了左宗棠面前,无偿地献给了左宗棠,这可解了左宗棠的燃眉之急。有了这些物资,左宗棠完全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将整个杭州城安定下来,也就不会在与李鸿章的权力斗争中处于下风。

心情大好的左宗棠马上对这个自己原来眼中的“奸商”另眼相看,认为这个胡雪岩是个有情有义的好汉子,从而保定了胡雪岩的为官之路。

左宗棠直到胡雪岩送了他军饷粮草之前,都一直对他怀有偏见,可是这胡雪岩就是生生地送了一份自己想也想不来的大礼,于是态度马上转变为力挺胡雪岩,这就是胡雪岩的精明之处。送礼,自然就是要送对方求之不得,想之不能的东西,才会收到绝佳的效果。

总之,送礼,要送合适,对症下药,说到底就是投其所好。要送对方梦寐以求的东西,否则会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而要对方喜欢,常常也就是送给对方急需的,又一时没有的。比如左宗棠喜奉承求事功,胡雪岩正好给他送去了能使他成就事功所必需的东西,一送之下,也就送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他是深谙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