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能力,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组织好课堂讨论组织好课堂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自学能力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自学,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
2023-12-02
16.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制宜
(1)要抓住小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心理学研究表明:5岁前儿童的智力获得50%,5岁到8岁又获得30%,还有20%则在8岁到20岁获得。九年基础义务教育期内,正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这个时期,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第一,观察与表达的自觉性和精确性日益提高。第二,意义记忆和词的抽象识记日益发展。第三,抽象思维占主要地位,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在发展。第四,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有所提高。第五,自我意识增强,理想开始确立。所以,教师必须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对小学生进行自学能力培养,切莫坐失良机。
(2)要掌握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特点
小学生的年龄偏小。知识面窄,良好的学习习惯尚未形成。由于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其家庭教育的方式、手段各异,造成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因此,教师要对其身心教育的状况进行调研和剖析,这样可对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收到良好的效果。
(3)要依据小学生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
差别总是存在的,小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学情调查,要“解剖麻雀”,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同时建立卡片档案。这样有利于因材施教,使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针对性而减少盲目性。
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稳定的学习环境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受其思想的支配。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势必受其思想的左右。因此,教师欲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首先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国家昌盛、民族振兴而学习。
同时要提高小学生对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认识。思想是内因,教师的教学与培养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因此,教师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这样可使小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情绪,对学习有一个持续而浓厚的兴趣,为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的条件。
加大课堂教学体系改革的力度
目前,在许多学校,受应试教育观念的束缚,教学思维形成定势,教学方式方法仍是老一套:教师唱主角,学生跑龙套;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味同嚼蜡;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课程,只讲知识,不讲方法,学生为分数和升学而学,不求学法……
这种极不科学的教学结构体系,既不指导自学,又不重视学法,更不考虑能力的培养,即使让学生自学也是放任自流。这种教学习惯于死记硬背,学生有疑而不质,有难而不问,根本不能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认为,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第一,调整教学中的讲授时间和学生自学时间的比例,前者须减,后者宜增。第二,变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结构体系为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结构体系。第三,采用“教师先列教学提纲,由学生自学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教师归纳总结,学生质疑问难”的教学模式。(www.chuimin.cn)
这样,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可以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师生两轻松,何乐而不为?
组织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预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已学知识、技能为新课做准备的自学活动,是学生自学求知、主动探索的重要步骤,其步骤在于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性,为教师的教创造条件。
可见预习可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预习时,教师要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这个要求可以口头提出,也可以印发提纲。这种提纲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图表式的。预习方法或浏览探讨,或个别钻研,或小组交流。
复习,是指每讲完、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的复习。“温故而知新”,揭示了复习的意义与作用,复习能对老师讲授的内容起到反刍消化的作用。
预习、复习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可以放手不管,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不离学生左右,有错即纠,有漏即补,有疑释疑,有难解难。这样可保证自学效果,同时也保证了学生自学的科学性、思维性,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给小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大脑对书本进行有效加工的过程,而科学的学习方法则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学习中具体运用,这两者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教任何课程,“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门了、上路了,他们能在繁杂的学习事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用不着再讲再教了?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达尔文说得好:“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教给小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重要一环,这如同交给小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关于学习方法,我们可以借鉴:第一,南宋时期的学者朱熹的二十四字朱熹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本察、着紧用力、居教持志。第二,目前在美国乃至于世界盛行的“SO3R”学习方法,即纵览、提问、阅读、背诵、复习五步骤。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自学能力的作用
非智力因素包括:纯正的学习动机、饱满的学习热情、坚强的学习信心、顽强的学习意志、勤奋的学习精神、谦虚的学习态度等等。人们对这些非智力因素有很多生动形象的比喻。这里我把它们合在一起做一个比喻,如果说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小学生遨游知识海洋。达到美好彼岸的聪明才智之舟,那么这些非智力因素就是舟之舵、舟之帆、舟之桨。
北宋文学家苏轼说:“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小学生的学习如果有“坚忍不拔之志”,学习一定好。换而言之,如果我们老师有这种“坚忍不拔之志”,那么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一定可以成功。
有关学生自学学习的方法的文章
自学能力,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智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十分重要的。组织好课堂讨论组织好课堂讨论,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培养自学能力注意的问题指导学生自学,要联系实际,讲求实效。......
2023-12-02
我认为应该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接着研究电磁铁是否也有南极和北极,仍然让学生自己动手。总之,在自然课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2023-12-02
“语意式”阅读法“语意式”阅读法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高中地理下册的一些章节。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避免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2023-12-02
教师除了自身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需要改变外,如何尽快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师的任务。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过程传统教学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从课堂教学过程抓起,主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课堂气氛融洽,师生感情和谐。④从设计实验探究出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023-12-02
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存在着不会看书阅读,自学能力薄弱,影响着教学效益的提高和学生自身的发展。学生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主动涉猎,自行解决问题,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教师还要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质疑。......
2023-12-02
因而,教师必须在思想上十分重视小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就小学生而言,自学主要是指对书本的独立阅读和学习,因而可以成为狭义自学。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自学能力是解决掌握知识和发展智能,提高整体素质的连接与突破口。因此,我们教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去认识理解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意义和功用。......
2023-12-02
以议代讲让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学能力。在教学中,有新的知识,可采用“以议代讲”的方法,督促学生进行思维,由于教师没有讲解而让学生议论。......
2023-12-02
而自学能力却是长久用得着的。所以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预习题是引导学生自学的好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学生就会逐渐养成积极提问,努力完成预习作业的良好习惯。......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