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家葛立方葛立方,字常之,葛胜仲长子。父子俱有声名驰誉两宋词坛的,前有晏殊、晏几道,后有葛胜仲、葛立方。葛立方像葛立方从小随父亲宦游。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罢相,葛立方复出,为尚书吏部员外郎。隆兴二年,葛立方病死湖州,年67岁。葛立方所著的《归愚词》、《韵语阳秋》都被收入《四库全书》。葛立方还是一位诗人。对诗歌的抒情特性,葛立方既肯定情感由外物触发的客观性的一面:“人之悲喜,虽本于心,然亦生于境。”......
2023-12-02
诗词名家葛胜仲
葛胜仲(1072—1144),字鲁卿,北宋进士,著名词人。官至太常寺卿、国子监祭酒。
葛胜仲像
葛氏家族原居淮南道扬州,唐代末年,从扬州南渡长江,来到江阴涂镇(今属南闸镇)定居,后移居青旸芙蓉湖畔。自北宋起,该家族科第连绵,人才迭出,长盛不衰,成为古代江阴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文化世族。
葛胜仲之父葛书思,北宋熙宁六年(1073)进士,先后任睦州建德县主簿、和州防御推官等职,官至正六品上、文官第十四阶的朝奉郎。
葛胜仲年幼时聪明过人,每天能诵书数千言,9岁能写文章,文中常常妙语惊人。父亲葛书思为他随意选了一个老师,隔了一段时间,葛胜仲对父亲说,这位先生不适合当我的老师。父亲感到奇怪,便问缘故。葛胜仲便从袖中取出自己所写的文稿,上面被老师改得面目全非。葛书思看了微微点头,便为葛胜仲换了老师。葛书思常同上门来客谈论诗文,偶有遗忘之处,就叫来儿子葛胜仲,葛胜仲对答如流,满座皆赞少年胜仲的才学不凡。以后葛府有宾客到访,葛书思总让儿子胜仲到场,陪侍左右。
葛胜仲15岁已精通经史,16岁参加开封府解试,中选。19岁时,父亲任楚州涟水(今属江苏)县丞,葛胜仲随父亲往涟水。在涟水,同张氏成婚,生下长子葛立方。葛胜仲22岁,再试开封府,他写的《封建策》获主考欧阳叔弼(欧阳修三子)的赞扬,获第4名。哲宗绍圣三年(1096),第三次参加开封府考试,获优选。第二年,试礼部。此时恢复经义取士之制,制举官林希评定葛胜仲的试卷为“邃于经旨”,乃“擢置高等”。于是,葛胜仲与其长兄次仲同登此年进士第。朝廷提倡律学,葛胜仲参试获第一,被任命为杭州右司理参军,“掌讼狱勘鞫之事”(《宋史》卷一六七《职官志》)。在司理参军任上,葛胜仲明法善断,秉公办理,数月间,将积案审理办结。
此后,葛胜仲在有关官署考试《诗》、《书》、《礼》3经,又试博学宏词科,两科俱为第一,特迁河中府知录参军,改登仕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任兖州州学教授。在兖州任上,葛胜仲勤于讲学,督诲学子。致力改善诸生学习条件,提高教育水平。葛胜仲《丹阳集》卷六收入策问17篇,标题为《治德》、《治功》、《治效》、《官制》、《官方》、《选举》、《考察》、《取士》、《士习》、《劝学》、《试士》、《富强》、《食货》、《藩镇》、《远识》、《靖民》、《律令》,都是在兖州期间为诸生所作的教学蓝本。
葛胜仲《丹阳集》书影
崇宁二年(1103),葛胜仲被召入京,晋升太学正,后迁文林郎。大观元年(1107)五月,又迁承直郎,充提议历所检讨官,后任检讨,又任通直郎,兼知大宗正丞事。此后,再转奉议郎、承议郎、秘书省校书郎,升任礼部员外郎。
大观三年(1109)八月,因议论庙制,与时论不合,葛胜仲被降为歙州休宁知县。在休宁的4年间,葛胜仲勤于吏事,善断讼狱,为民辨别是非曲直,平息纷争,诗词(特别是词)创作也进入高峰期。他在工作之余,登山览水,填词自遣。
政和三年(1113),葛胜仲回到京师,复召为礼部员外郎,继又擢国子司业。次年七月,转为朝奉大夫、朝散大夫(从六品)。九月,迁太常少卿,受命续修欧阳修《太常因革礼》,从治平年间(1064—1067)迄政和四年(1114),共成300卷。
政和七年(1117),葛胜仲在京师任国子祭酒、大司成,总管国子监和内外学事。次年正月,因言论不慎,被罢大司成一职,离开京师,寓居涟水。在涟水期间,葛胜仲作有《西江月》词2首。两年多后,朝廷重新起用葛胜仲为右文殿修撰,任汝州(今河南临汝)知州。此间,他作有《汝州劝农文》,呼吁不要耽误农事,要认真做田间管理,这样才能有好的收成,农民才能安乐地过好日子。他认为对那些有田不耕的人,要进行处罚。从这篇文章中,可见葛胜仲对民生的关心。
此间,葛胜仲的诗歌创作也很活跃,在这里形成的汝州诗人群成员有葛胜仲、陈与义、陈与能、富直柔、宋唐年、陈恬、段拂等。葛胜仲与陈与义、陈与能兄弟关系密切,相互交游,诗词会友,声气相通,酬唱之作为数不少。(www.chuimin.cn)
宣和三年(1121),葛胜仲50岁,任显谟阁侍制(从四品)。次年五月,调任湖州(今属浙江)知州。湖州是南渡以后江浙诗人的酬唱中心之一,葛胜仲在湖州任上,与闲居卞山的叶梦得常有往来。两人同游法华山、西余山,登高临远,互有唱和,还多次月下泛舟,吟赏烟霞。《临江仙》、《定风波》、《浣溪沙》等词作唱和尽显文士的风流儒雅。
两年后,葛胜仲又调任邓州(今河南邓县)知州。
靖康元年(1126),葛胜仲在江阴居住,被朝廷封为正四品的通议大夫。次年,徽、钦二帝被俘北去,高宗即位,改元建炎,葛胜仲被封为通奉大夫,居住平江。不久,携家移居湖州,当时葛胜仲57岁。此后,他一直居住在湖州,担任过湖州知州,官至从三品的正议大夫。绍兴元年(1131)退隐以后,葛胜仲相继被加封丹阳郡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公。绍兴十四年(1144)九月,葛胜仲在湖州无疾而终,享年73岁。次年九月,其子葛立方奉父亲灵柩归葬江阴花山。
葛胜仲是宋代咏物词的代表性词人之一,他所生活的时期是北宋后期至南宋初期,这一阶段的咏物词已从弥漫着艳冶气息的狭小画阁中解放出来,探身于广阔而真实的社会人生。他的一组咏菊词堪称咏物词的代表作。
鹧鸪天 赏菊二首
黄菊鲜鲜带露浓。小园开遍度香风。自玉醖酬秋色,
旋洗霜须对晚丛。 香在手,莫匆匆。寻芳今夜有人同。黄
金委地新收得,莫道山翁到底穷。
采采黄花鹄彩浓。吹开一夜为霜风。已邀骚客陶元亮,
不用歌姬盛小丛。 秋易老,莫匆匆。齐山高兴古今同。欲
知此地花多少,一眼金英望不穷。
从这里可以看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已不只局限于对事物外在形态的描绘,而是对所咏之物倾注真挚的情感,把咏物与抒怀结合起来。
葛胜仲不仅是一位词人,还善于写诗。《江上诗钞》卷2就收入葛胜仲的诗作81首。其中有一首《道成墩》诗:
翛翛一羽翁,奇骨两目方。乃以贫自乐,养心复洗肠。
混世人莫识,结茅在僻荒。一墩仅十亩,培萃彼疆。
惠峰作南屏,秦望横北墙。隐此不记年,悟仙号青旸。
翩然仙道成,陟墩神远翔。指墩名道成,人以许仙扬。
岂无缑山人,吹笙云锦裳。令威去千年,归来赋歌章。
青旸得仙去,千古传此乡。讹而为柳跖,吴鲁路渺茫。
柳为横行盗,安肯城此旁。不知何愚人,鱼鲁昧审详。
吾为正斯谬,百世流余芳。
东晋时,曾有汝南(今属河南)道士许逊,后来被封为“神功妙剂真君”,因他曾担任过旌阳(今湖北枝江)县令,又被称为许旌阳。许逊弃官东归,周游江湖,来到江阴青旸西北处结庐炼丹。他看到近湖一带地势较低,就运来泥土填高地面,形成道成墩,离这里不远处慢慢形成了青旸镇。北宋淳化年间(990—994),从北方赶来的葛氏在芙蓉湖边垦殖,流民便来聚居,青旸集市形成,当时称“江阴军下草市”。当地有一种传说,叫“先有道成墩,后有青旸镇”。
葛胜仲的诗中,我们还可以读到江阴人最早吟咏家乡水产鲥鱼、河豚的诗作。他写鲥鱼:“贯以柳条仍拨刺,芼之筠笋佐鲜肥。”他写河豚:“乱后官居同幕燕,春来香味忆河豚。”鲥鱼、河豚,是葛胜仲居官在外时对故乡江阴最美好的回忆。
葛胜仲一生任官达46年,其中20年在京师。由于长期在太学任职,曾担任太学的正副长官,且兼任过礼部试的考官,再加上兼任太子府的学官,故葛胜仲在士大夫中颇有名望。去世后,谥“文康”。著有文集80卷,外集20卷,久佚。今存《永乐大典》本《丹阳集》24卷。《丹阳词》1卷,收入《四库全书》。
有关江阴历代名人的文章
诗论家葛立方葛立方,字常之,葛胜仲长子。父子俱有声名驰誉两宋词坛的,前有晏殊、晏几道,后有葛胜仲、葛立方。葛立方像葛立方从小随父亲宦游。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罢相,葛立方复出,为尚书吏部员外郎。隆兴二年,葛立方病死湖州,年67岁。葛立方所著的《归愚词》、《韵语阳秋》都被收入《四库全书》。葛立方还是一位诗人。对诗歌的抒情特性,葛立方既肯定情感由外物触发的客观性的一面:“人之悲喜,虽本于心,然亦生于境。”......
2023-12-02
南宋丞相葛邲葛邲,字楚辅,葛立方次子。南宋进士,官至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左丞相、观文殿大学士。当时上元是金兵侵犯江南的要冲,军事民政,千头万绪,而葛邲“不扰而办”。随即任命葛邲为秘书省著作郎兼学士院权直,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诏令及国书。由此,葛邲进一步得到孝宗赵眘的重用。葛邲因病未及到任,辞官养病,不久在湖州去世。......
2023-12-02
诗学家许学夷许学夷,字伯清,又称许山人,明南直隶常州府江阴县北门人。无锡的东林党人顾宪成为召集人才,曾来江阴与许学夷会面,许学夷婉言拒绝,不去参与变幻莫测的政治。晚明士人中流行参禅与精研禅理之风,文人与僧人往来密切,许学夷也不例外。由此可见,许学夷建维摩室的目的是栖心物外,精研诗学。徐霞客夫人许氏,可能是许学夷长兄许学闵之女,故徐霞客为许学夷侄女婿。......
2023-12-02
学者诗人金武祥金武祥,原名则仁,字溎生,号粟香,又号菽香,别署一岸山人、水月主人等。金武祥5岁起,从师启蒙识字。金武祥10余岁时,准备迎娶武进黄氏。黄素庵上任,任会昌知县,金武祥入赘黄家。这一期间,金武祥曾多次赴金陵参加乡试,均落第,无功而返。正当金武祥从广东航海到上海时,堂兄金逸亭病逝在广东按察使任所。当时人们普遍将西方文明视为祸害,而金武祥认为“西学无患”,“皆将以助中国之明,备中国之器”。......
2023-12-02
文坛宿将胡山源胡山源,原名三元,笔名忘忘生、杉园、怡然、狄平、半村老人等。胡山源像胡山源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3岁时父亲胡桂根患伤寒病逝。此后,胡山源回到江阴,至励实中学任教,并与嘉兴女子徐云结婚。《三年》是胡山源“为纪念亡妻徐云而作”。编报期间,胡山源写信向茅盾、沈从文、郁达夫等约稿。当局要《申报·自由谈》放低姿态,不再刊登抗日文字,由于劝说无效,胡山源被解雇。......
2023-12-02
抗金名臣丘崈丘崈,字宗卿,江阴人。《宋史》誉其为一代名臣。为此,丘崈奏请朝廷同意,重新修筑拦海大堤。此时,担任江淮宣抚使的丘崈受命督视两淮军马。但是,丘崈在负责追究北伐失利责任时,奏请“暂免韩太师之职”,韩侂胄大怒,以宰辅之名下令削去丘崈所有官职。韩侂胄诛,宁宗帝再次启用年已古稀的老臣丘崈,担任江淮制置使兼建康府知府、淮南转运使。......
2023-12-02
教育家吴研因吴研因,原名辇瀛,笔名咄农。吴研因出身于普通农家,父亲吴佩琪有7个子女,吴研因排行最小。当时有人主张把被捣毁的陈列物清除,吴研因坚决不同意,主张保护现场。北洋政府教育部以厚俸3次请吴研因至京编写文言文教科书,以取代白话文课本,吴研因毅然拒绝。由于得罪了当时与北洋军阀有密切关系的华侨富豪,吴研因被剥夺了华侨中学校长的职务。1928年,教育部议编国定教科书,调吴研因到南京入大学院任事。......
2023-12-02
版本学家王绍曾王绍曾,字介人,别署介庵。如《二十四史版本沿革考》,被台湾学者王国良收入《中国图书文献学论》1986年增订本,王认为该书的价值是无可替代的。1960年,山东大学著名教授高亨招收函授研究生,此时王绍曾已50多岁,毅然报考而被录取,成为高亨的学生,得到了高亨的赏识。1981年3月,王绍曾患结肠癌,做了手术。此后,王绍曾又在《学术月刊》......
2023-12-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