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宽心做人,从容裕如-宽心做人 舍得做事

宽心做人,从容裕如-宽心做人 舍得做事

【摘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素养,无论贫富,我们都要培养宽心待人的品质,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宽心容忍,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更加从容裕如。宽以待人,首要之处是能做到无我而思;严于律己,最要紧处是能克制自己的情绪。因此,人生处世无论遇到大事还是小事,心理平衡是化解人与人之间怨恨的第一心理要素。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此事至今,依然被当做宽容之典范。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体现的是一个人的素养,无论贫富,我们都要培养宽心待人的品质,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宽心容忍,让自己在人际关系中更加从容裕如。

古人有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所谓“严于律己”,就是严格约束自己,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个人也有个人的"纪律",这个"纪律"是对自己的高要求,做到自我批评和自我检讨。所谓“宽以待人”,则是面对各种误解和委屈而毫无怨恨之心,以德抱怨而不计较;不过高要求别人,允许别人有缺点;给别人时间和空间,让他去改进自己的缺点;给别人机会,让他屏蔽自己的缺点,不要评论别人的缺点,不要宣传别人的缺点,更不要抓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古人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即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却常见有的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凡是敝帚必然自珍自夸,凡是他人必然求全责备,时而感世伤怀,时而悲天悯人,时而怨物,时而自嗟,总而言之,昂昂然天地间惟我独尊,世间万物难入他的红眼。世界上,不同的事物各有长短:“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更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囿于成见不肯多一分包涵呢?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看人、对人,要见人之长,容人之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别人宽容自己,自己就应该宽容别人,不情愿别人苛求自己,也就不应该苛求别人。学会将心比心,以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就一定能豁达地宽容别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呢?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难免会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首先应该严于律己,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主动承担责任,以求得“化干戈为玉帛”,增进彼此间的友谊,求得谅解,同时还应宽以待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即使受点委屈,也要从大局想,以友谊为主,做到有理让三分。

待人为什么要宽?为的是给人自新的机会。律己为何要严?因为不严会放松自我约束,让小错误发展成大错误。这是一种规范的待人之道,也是为人处世最重要的原则。它的核心是强调自悟,对事物的标准,要有一个超然的体悟,对是非的判断,要有一个尽可能客观公正的把握。一个具备这种高贵品格的人,他的成功将是水到渠成的。

明王朝的建立,大将军徐达功不可没。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牛,长大后一起打仗。有勇有谋,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而是律己甚严。

徐达处处跟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填不饱肚子,他主动少饮少食,把口粮节省下来分给他们;大军还没扎好营寨的时候,他从不提前进帐休息,一定会等到大家都安顿好了,他才放下心来;士卒伤残有病,他亲自过问,端药治疗;如遇上兵士牺牲,他会更加重视,筹集棺木葬之。所以,明军将士对他无不既感激又尊敬。(www.chuimin.cn)

在生活方面,他也无声色酒财之好。史书记载说:“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曾经赐给他一块好地皮,但正好处于农民的水路必经之地。家臣看到有这个好处,于是用这块地皮谋取私利,向农民征收“过路费”。徐达知道后,马上将此地上缴官府。

朱元璋用严刑重刑,杀了包括功臣在内的十多万人,可是徐达却得善终。他病逝于南京之后,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他为中山王,并将他的画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大明第一功臣”。能逃过朱元璋“诛杀功臣”的屠刀,不得不说,这跟徐达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处世之道是分不开的。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态度,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可以减少生活中许多不必要的摩擦和纷争,如果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一语不和就“针尖对麦芒”,那么一句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闹得不可收拾。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人到无求品自高”,事实证明,一个人只要能跳出个人的圈子,才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体现一个人在处世为人修养上的收放功夫,也是高尚品德的最好说明。宽以待人,首要之处是能做到无我而思;严于律己,最要紧处是能克制自己的情绪。感情用事,嫉妒之心是纠缠一个人终生的两件主要因素,也是人们产生怨气的根源。所以。身在逆风舟上看到他人能顺风急进,而做到闷心自问:别人一帆风顺对我有何影响?我虽在逆水之舟又与他人有何相连?

不生嫉妒之心就不是一件简单的心理行为。日常生活中看不顺眼的事很多,自己不生烦恼,就不会有人找你的麻烦!众所周知,嫉妒之心人皆有之,轻重不同而已。因此,人生处世无论遇到大事还是小事,心理平衡是化解人与人之间怨恨的第一心理要素。

著名的将相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此事至今,依然被当做宽容之典范。如果当时蔺相如并没有对廉颇容忍,那么将相不和,秦国便不再惧怕赵国,那便是国破的后果了!像这样的宽容,有的时候,就是不计较一些小事情,往往对大局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然而如果在这种小事情上斤斤计较,不能做到宽容。那么很可能成不了大事,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中一败涂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