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西兰高中选课问题解析

新西兰高中选课问题解析

【摘要】:感觉和国内高中不同的最大一点,就是选课问题。很多留学的中学生或者家长到了这里面临的也是这样的问题,我想详细介绍一下新西兰的中学教育体制和各种体制下的选课问题,以及选课的着眼点。

6. 在新西兰读高中的选课问题

带女儿到新西兰读书,不知不觉已经两年有余了,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的游刃有余,经历不少,收获更是多多。

感觉和国内高中不同的最大一点,就是选课问题。很多留学中学生或者家长到了这里面临的也是这样的问题,我想详细介绍一下新西兰的中学教育体制和各种体制下的选课问题,以及选课的着眼点。

新西兰的中学教育一向被予以肯定,它和我国的中学教育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有几套并行的教育体制。目前就我所知,有剑桥考试、新西兰本地的NCEA考试、国际通用的IB课程考试、华德福教育体制、教会学校等几类,其中有些中学只拥有一套教育体系,例如我女儿上的AIC中学,只做IB课程;还有的中学拥有三套教育体系,例如有一所私校,有剑桥班,NCEA班,IB班;大量的教会学校是NCEA教育体系,只不过多了一门宗教是必修的,对本地生要求有宗教(一般是天主教)信仰,对国际留学生没有信仰要求;东区的著名高中麦克林则是NCEA和剑桥并行;奥克兰的男校头号公立学校也是一样,NCEA和剑桥并行;听说有所学校已经全部取消了NCEA考试而全部采用剑桥教育体系了;华德福学校则是NCEA和华德福教育并行。

总之,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不知道的人难免眼花缭乱不知如何决断,因为上的学校不同,选择的教育体系就不同,选课的方法也就不同了。下面分别简单介绍一下:

NCEA教育,这是当地中学最普遍的教育体系,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这个毕业证书被当地大学澳大利亚大学所承认,可以凭此直接进行大学的申请。

华人留学生一般会认为此课程较容易,我问了一些留学生,都说数理化很简单。NCEA的课程可以自由选择,一共需要修5门功课,其中英文、数学是必选,剩下的可以随意。数学分为高标准和略低标准两种,不过如果你读大学的专业是和数字打交道的,一定要选高标准的了。同理,如果你决定读医学院,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是必修的。

大学不同的专业对于高中所学科目有着不同的标准和要求,最好在选课前先问清楚,以免到时候因为未选所需科目而错失入学资格。我有一个朋友的女儿,本来一心要去奥大读金融,可是在高中时选了经济课,未选计算课,结果奥大没有录取她。

一般来说,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要学理工科,数理化是要选入的;如果学习文科,则可以不用再选择这些原本就不喜欢的理科课程了。

剑桥课程,目前国内也有不少学校在教,比较NCEA难一些,在奥克兰的中学,分班时需要考试看能否进入,一般来说,华人的孩子都会选择剑桥体系,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大学都认可这个成绩。对理科比较重视,物理和化学的难度较大。

IB课程,不再多言了。全世界通用,难度系数最高,挑战性也最大,比NCEA要求高的地方是,无论你是否喜欢科学,你都必须在生物、物理、化学里面选择一门功课,而NCEA则完全不受此限制。所以IB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不太适合偏科的同学读。

新西兰的高中从9年级开始到13年级,一共有五年之久,其中9年级、10年级被看成是高中阶段的低年级,学习还不太紧张,从11年级开始的三年,真正步入了紧张的高中行列,无论是NCEA,还是剑桥,还是IB,这三年都是冲刺阶段,其中,NCEA的每年都会进行全国统考,拥有三年修完的全部学分,才可以申请大学。

而孩子上到11年级的时候,也是开始进入青年时代,需要设定人生规划,学校也会开设一些诸如心理卫生、生理卫生的课程,在11年级的后半年的时候,也会让孩子自主选择12年级要上的课程。

真正的选课,是12年级开始的。基本上大致的方向就会定了,所谓的大致方向,无非是学文还是学理。

NCEA课程中12年级的可选择课程非常多,英文(当地生和国际生两种)、数学(难易两种)、Accounting(计算,好像就是学会计用的)、经济(学金融肯定要选)、历史地理体育音乐、歌剧、表演、ART、立体绘图(这个好像是学建筑要选的)、旅游、摄影日语、法语。在这些课程里,除了英文和数学必选之外,再选择三门功课来完成即可。这样看来,还是容易的,不过如果读医学,选择的课程要多些,必选的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一门都不能落。

那么如何选课?着眼点又是什么?

在如何选课方面,华人家长和洋人家长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洋人不存在太大的就业压力,即使不工作也可以拿学生贷款继续读书,而且即使工作,他们的要求也不高,超市的理货员他们都干得津津有味,丝毫不觉得低人一等。而国人的等级观念就不一样了。

我遇到的绝大部分华人家长,选课的着眼点无非就是两个字:就业。

这也难怪,不就业,就不能拿到工签,拿不到工签,就不能解决身份,不能解决身份,就拿不到终身的福利保障,换句话说,孩子留学几年的银子就白花花的溜走了。——这样的想法,几乎是每个华人留学生父母的思维定势。

于是,为孩子选课,就变得功利和简单起来。无非就是选一些容易找到工作的,或者毕业后工作起薪比较高的专业来读。好处是:尽快解决身份。可能的坏处是:无视孩子的兴趣。即使选择的专业目前看起来吃香,毕业后也未必吃香,未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还有一种方法,先解决现实问题,选一个大家公认的容易移民的课程来读,移民后再去读自己心仪的专业。好处是:两不耽误。可能的坏处是:移民后很少还会有人还能坚持自己的梦想。

不但就业,还需要考量就业的等级和好坏。华人家长最喜欢的就是医生和律师了,因为在西方国家这两个职业是挣钱最多的,也是地位最高的。

除了上述现实选课法,剩下的无非就是着眼于孩子的兴趣了。

问题是,孩子自己能确定自己的兴趣所在吗?(www.chuimin.cn)

我的看法是:未必。

一般来说,成熟和不成熟的区别点在于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和对于自己的把握。一个十六岁的孩子,估计很难确定自己的兴趣,他很有可能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不一定能够确定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起码我的女儿就这样告诉我:我不确定今后的职业,我不能想象现在就让我确定今后几十年的发展方向。

我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她没有经历,没有生活的历练,她根本不知道未来等待着她的会是什么,如何来选择将来的职业?现在那么多著名的导演、演员歌手,甚至是作家,哪一个是十六岁就开始选定的?很少。

不要说孩子,即便是家长,自己的职业有可能还变来变去呢。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的选课,关键在于排除她不喜欢的,然后不要把她所选的专业和将来的职业挂钩就行了。

例如,她选了ART,是不是一定要做设计师?她选了旅游,是不是一定要做导游?她选了摄影,是不是一定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

我看未必。这些课程都会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也会成为她今后走上社会的一项不错的爱好和技能。这就够了。

至于选择之后,她就读大学什么专业,到了大学她会越来越清晰的。人的一生,不就是在不停的舍弃不停的选择中成就的吗?

我看那些商人,不一定都是从小就学商科的。

抱着这个观点,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在选择课程的时候,会轻松很多。把自己喜欢的,愿意付出精力的课程选好,放弃那些自己认为不可救药的。这是聪明人的想法,千万不要在最后两年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较劲儿,那样你会输得很惨。

要把一门你不爱的课程学好,花费的经历和无奈的痛苦比较学习自己酷爱的课程要困难十倍。

所以,现实的选课有现实的选法,可以一步到位,也可以步步为营。不现实如我这样的选课,也有不现实的选法,完全按照孩子的兴趣来,不去想今后毕业找不找得到工作,我坚信无论她学什么专业,只要足够优秀,女儿绝不会活活饿死自己——因为寻求谋生手段和从事自己爱好的工作是有区别的。

这样一想,其实选课的问题挺简单的。关键在于自己的着眼点,需要补充的一点还有,你是为谁来选课?

作为孩子,最好不要这样想:我是为妈妈爸爸来选课。

作为父母,最好不要这样想:我是为了孩子将来的饭碗来选课。

选课的当事人,是自己,选课的目的,也是为了自己。有的孩子觉得父母花了那么多钱,所以会放弃自己的心愿,违心地听从父母的建议,结果越学越郁闷,上了大学也不开心,更别说为此而花精力好好读书了。有的家长为了孩子将来好找工作,多挣钱,非要选一个大家看起来热门有面子的课程,结果孩子苦不堪言,最后的结局一定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人生的选择无处不在,选课是孩子和家长面临的第一道关卡,希望大家有良好的心态,选择出自己心仪的课程。

写给父母的话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选择自己的专业?

* 无论是国内还是在国外的陪读,都要落实到实处,做父母的要了解孩子的学习动态,绝不是仅仅简单地督促功课。

* 有时候孩子面临选择时会有自己的局限性,作为家长要理智慎重分析问题,和孩子探讨,最终达成一致,切忌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主张,哪怕是正确的。

* 对青春期的孩子,要多用:你的意见如何呢?少用:按我说的做。

* 专业的选择一般是大学之后的事情,国外很多大学第一年都是基础教育不设专业,所以不必要急着确定专业。

* 从孩子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专业,而不是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