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文演讲与数学选课:培养留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文演讲与数学选课:培养留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我对她说,这是两年来第一次当众中文演讲吧,她说是啊,平时都是英文,一下子用中文还真的不太习惯呢。可她还是觉得困难重重,我感觉她是偏文科的,可是IB课程需要选修六门课程,其中数学是必修的,这势必影响她将来的总分。

5. 中文演讲以及数学选课

女儿昨晚折腾了许久,之后拿着电脑跑到我房间来,说要做中文演讲给我听。我连忙专心做起了观众,她却看到我的眼睛就扑哧一声笑了起来,然后说:你不许看我。我抗议:观众都是会注视演讲者的,你不能要求观众的行为。她没办法,开始了演讲,能看出来她准备得不错,整篇演讲基本上都很顺利,不过总的节奏还是太快,她让我帮她计时,我悄悄按下了手机上的录音键,只见她小脸涨得通红,紧张不已,最后终于把演讲做完。

我看一下录音,一共10分20秒,还不错。我指出了她几个硬伤,例如速度太快,例如转折词的用法,她都一一接受,接着我开始模拟演讲,她饶有兴趣地听着,不过具体内容我没准备,仅仅听她说了一遍,结果我说了一半就表达不下去了。不过她也知道演讲主要的技巧是什么了,关键是不要紧张,如何清晰而明确地表达出你想表达的意思,而且要留有余地让听众思考。

我放了她的录音让她听,她果然笑了起来,因为紧张所以速度很快,总想把自己的意思表达给听众,结果就是越快越表达不清。最后,她说她知道了。

今天就要演讲了,她能否改掉速度快的毛病,我心里也没数,不过我知道有一点,多练习多做几次,速度自然就慢了下来,所以,今天的演讲会如何,我不再考虑了。

我对她说,这是两年来第一次当众中文演讲吧,她说是啊,平时都是英文,一下子用中文还真的不太习惯呢。

虽然女儿长大了,可在妈妈面前还是孩子,即使不用我做饭洗衣,但精神上还是需要我的慰藉的,这样想来,陪读还是有其意义的。

女儿数学一向不是很好,但我不得不承认她已经很努力了,究竟努力到何种程度呢?每次老师布置的作业,她不但认真完成,连老师没布置的题目,她都要抽时间完成。可她还是觉得困难重重,我感觉她是偏文科的,可是IB课程需要选修六门课程,其中数学是必修的,这势必影响她将来的总分。

好在前几天,女儿带回来一个消息,说学校准备开一门新的数学课程,原来只有High Level和Standard Level两种,现在可能会增加一种新的标准就是Maths studies,据说这个数学标准还要低,基本上属于那种数学特别不好的人选择的,女儿纠结了好几天,选还是不选?

同学有的劝她选,有的劝她不要选。建议她选的同学,是希望能够达到最低开课名额;不建议她选的同学,是因为她的数学还不属于那种特别不好的,说你选了最低程度的数学,有可能进大学的时候不被认可,或者人家大学看你数学那么差,不录取你怎么办?女儿有点像“小马过河”里的小马一样纠结。(www.chuimin.cn)

我认真地听取了女儿的分析,然后问她,你先说说你选择Math Study的好处吧,她说了两样,第一,数学没那么大压力,会轻松很多;第二,数学分数会高一些,对总分有帮助。那么缺点呢?她也说了两样,第一,数学选这么低程度的,显得她很弱智;第二,万一大学不认可和接受怎么办?那么选择普通标准你有困难吗?她回答,困难肯定有,我觉得有压力,而且我不能保证数学能拿到5分以上。但说真心话,她的心里是希望选择低标准的课程的,但又怕程度太低不被认可,而且似乎也昭告天下自己在数学方面是个低能儿。她想听听我的意见。

我告诉她,你说的Math Study的两个比较纠结的问题,没有一个是和你自己有关的。第一,数学选低等程度,就真的表示你弱智吗?即使你在数学方面弱智不如人,别的地方呢?你不要和别人比较,也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自己喜欢怎样就可以了。第二,大学是否认可,这个尚不清楚,我们可以选择几所你心仪的大学写邮件问一下,或者就这个问题咨询一下学校,在我看来,大学不会因为你数学选择了低等级的就不认可你的成绩,最多你不去选择和数学有关的专业罢了。

之后我咨询了AIC的老师,得出的结论是:每年IB课程有一万八千名学生选择低标准数学,并且毕业,也进入了大学。如果不选择高标准的数学,选择普通标准和低标准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大学还是会看总分的。只要不选择和数学有关的专业,其实没有任何影响。

我想,这其实也是IB课程极具人性化的一种选课方式,如果数学太差,势必影响总分,也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用自己最突出的能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有了这个底之后,我已经基本上确定让女儿选择低标准的数学了。我希望她把夜里挑灯夜战数学题的时间,拿出来练书法,拿出来做中文论文,拿出来做美术设计,这样岂不是更好,所谓扬长避短吧。

我把咨询结果告诉了女儿,她接受选学低标准的数学了,其实真的不要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拼,拼到最后,你会发现快乐离你越来越远,而且所谓的比拼是完全没有意义的荒唐游戏。自己做什么最开心,只有自己心里知道,那么坦然接受,快乐去做,就可以了。——两年后的高考结果表明,当初的这个选择是多么的英明,女儿的数学拿到了满分7分,总分高于港大录取条件被教育学社会学双学位录取。

由此看来,在我们人生的每一步每一个选择的当口,有没有是因为别人的看法别人的想法而被迫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人或事?如果不看清这一点,不从容做出最适合的选择,别人如何为你负责呢?女儿还小,不懂得这个道理,可是我静观大千世界,又有多少成年人都不懂这个道理呢?每日里活在别人的评价中,完全失去了自我。小到选课,大到选择职业,或者是选择另一半,能认真思考,找出内心最相应最喜悦的选择,而完全不顾别人的目光的,的确很难得,但唯有那样,才能得到最自在的人生。

我希望女儿从这一次小小的选课纠结中,了悟一些人生的真谛。尘埃落定之后,只有自己活在自己的选择里,而不是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