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女儿作业:跨文化演讲准备中

女儿作业:跨文化演讲准备中

【摘要】:这次的英文作业是两位同学合作一起演讲。女儿说老师给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做准备,她的搭档是一位中国女孩子,刚来奥克兰10个月,两人决定介绍的地点是皇后镇。现在女儿的作业我已经完全看不懂也无法辅导了,她也习惯于独立去解决问题了。女儿开学已经将近一个月了。我很期待着看女儿的设计成品。

11. 女儿的作业

女儿昨天拿回了一份作业,是英文作业,现在她们的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都是英语,说到了12年级才会将第一语言课程变为中文。也是因为英文要着力加强的缘故吧!

这次的英文作业是两位同学合作一起演讲。内容是介绍新西兰的风景,假设你是一位导游,你预备怎样去向游客介绍新西兰?介绍哪些著名的景点呢?

我看了一下作业介绍,要求两位同学的介绍时间是10分钟左右,每位同学大概是5~6分钟。可以自己事先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如果需要PPT,可以提前两天做好并发到老师的邮箱里。

时间是信息课的时间,地点在计算机教室。其余的相关细节要求学生自己查看相应的网上介绍。

女儿说老师给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做准备,她的搭档是一位中国女孩子,刚来奥克兰10个月,两人决定介绍的地点是皇后镇。其实女儿去皇后镇也是匆匆一瞥,天黑来,天亮去,根本看不出什么特别的美景。她不要我管,自己和同学在网上弄照片,两个人似乎分工开始,女儿写讲演词,那位同学负责寻找照片并且打印出来。——女儿说不准备做PPT,问她为什么,她说是和同学商量的结果,说那样在演讲时不够连贯,怕配合不好,讲演中间还要停下来,寻找相应的幻灯片

现在女儿的作业我已经完全看不懂也无法辅导了,她也习惯于独立去解决问题了。这样甚好,我发现有时候父母太能干了反而不是好事,孩子会有依赖性。

昨天还有一个作业好像是分析一下世界上国家的几种存在方式,有原始的贫穷国家,有自给自足的国家,有高度发达的国家,让学生分析一下为什么高品质的生活比较普通生活更好?女儿请求我的帮助,虽然知道这个命题实在太过于简单,但要有逻辑性地层层分析开来,还是需要一些努力的,就如大家都知道一加一等于二,现在让你证明一下,未必就能很准确地证明出来。

我替她想了几点,她都说不对,言下之意觉得我说不到点子上,我索性由她去了。后来发现她自己在那里急得还掉了眼泪——当然是悄悄地抹掉了。我故意视而不见,于是她自己捣鼓了半天,终于写好了。我知道要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作业对于她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我们国家的孩子做作业都是一根筋,标准答案,很少需要如此动脑子,而且对于世界和社会的相关知识还是少得可怜。

我很开心,因为能感觉到她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被一点一点地调动出来了。(www.chuimin.cn)

作业的最后还要分别举几个层次的国家的例子,于是又是上网一顿猛查,这下女儿知道了非洲的贫穷落后,也知道了西方国家的高品质生活的对比,为什么大家都要救济非洲,让她有了清醒的认识。

这些,都是靠死记硬背得不到的东西。以前在国内,确实很少涉及到这些方面的知识,什么是自由民主,什么是高品质的生活,什么是农业国家,老师很少会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女儿的政治课,历史课,生物课,地理课甚至语文课基本上都是以背诵为主。

女儿中午吃我给她带的饭菜,然后就到学校图书馆上网查资料。经常在回家后告诉我,哎呀,今天苹果又忘记吃了。我奇怪有那么忙吗?原来她们中午就1个小时的午饭时间,要吃饭要查资料,还是很紧张的。像今天她就约了同学去参加1点钟的中文课程预备俱乐部,听说是为了明年上中文课程的学生们特别准备的。

女儿开学已经将近一个月了。我每天看到她匆匆忙忙上学,匆匆忙忙放学,不知道究竟都学了什么,但是总体上感觉很不错。

今天她告诉我,上次精心准备的演讲竟然得了班级里的最高分,我看到她拿回来老师的书面的评分,满分20分,她得了16分。老师是从几个方面来进行打分的:分别是材料的组织是否丰富?内容是否吸引人?演讲态度是否很自然?语言是否流畅?甚至眼神是否能够照顾全场?很不错,释之得到的最后评语是excellent。她不无自豪地告诉我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我自然很为她高兴了。

对于ART课程她也是非常喜欢,学校的美术教室里各种颜料和画笔一应俱全,有时候放学后她就留下来把美术课布置的设计稿完成。上周的设计稿是要求根据毕加索的一幅名为GERNICA的画查找一些资料然后再做出你理解的相应海报。

这周的课则是继续毕加索的那幅画,要求每位学生从画中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将其用立体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女儿回来说她认为自己设计得很好,她的作品是一个人的头颅,仰望苍穹——这是她在学校第一次学习雕塑,第一次用黏土做了一颗和真人一样大小的头颅,自然非常喜爱和好奇。据说每位学生完成的作品都会拿去烧制,女儿颇有点担心她做的那个“艺术品”会被烧裂。不过她告诉我,她已经把头颅的内部适当掏空了,就是怕太重了会支撑不住。我很期待着看女儿的设计成品。

我感觉是自从到了这里,女儿的潜力被一点点激发了出来。她设计的东西和以前的风格也完全不一样了,不再是中规中举的,而是多了些张扬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