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女儿要出国:陪读妈妈手记

女儿要出国:陪读妈妈手记

【摘要】:在老师的眼里,几只嗷嗷待哺的小燕子的生命,远远没有考试重要。在我们正式决定出国之前,我与她爸爸和她进行了严肃的谈话。

4. 女儿要出国

促使女儿萌发出国念头,令我产生带她出国读书的想法,是缘于有一次女儿回家的描述——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因为房檐下的一窝小燕子吵闹,同学们没有集中思想听讲,老师一气之下拿来竹竿,毫不留情地捅掉了燕子窝。

在老师的眼里,几只嗷嗷待哺的小燕子的生命,远远没有考试重要。

这让平日里连蚂蚁都不会踩的女儿深感震惊,她回来之后伤心地向我诉说了这一幕。我很难过不知道该如何劝慰她,因为我知道老师的想法,站在她的角度是没有错的,但我更加希望女儿能够了解生命的价值。

毫无疑问,在传授知识和引发仁慈良善的层面上,我认为首要的是后者而非前者,我们太注重知识的给予而往往忽视了内在生命力的培养,这种千篇一律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注重于机械化的读书,标准化的试题,令孩子们在与大自然的连接上,越来越失去灵性。

出国留学是女儿自己提出来的,我知道她内心其实早就想逃离这种枯燥无味的学习生活。很明显,她对于学习的乐趣一天不如一天,不过是勉强压抑着自己来完成规定的作业罢了。虽然是强迫自己学习,她的成绩也还算稳定,只不过我担心这样下去的结果,是让她失去了学习的心力,失去了内在的灵性。

但是我却不能完全“听命”于她。在我们正式决定出国之前,我与她爸爸和她进行了严肃的谈话。

我们首先让她说出想出国的五个理由。

她的回答是:

1. 出国之后压力小;

2. 国外没有这么多题海;

3. 不会有人虐待小动物

4. 可以学好外语;

5. 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这些答案是她绞尽脑汁想出来的,我知道以她当时想逃离的状态,总会为自己出国找出很多理由的。

我开始一一针对这些理由剖析。

1. 出国之后压力不会小,因为要学习英文;

2. 虽然没有题海,却要背很多的单词

3. 的确不会有人虐待小动物(这条我表示赞同),但也要看到国外并非处处鲜花;

4. 学好外语你需要作出哪些努力?请罗列出来;(www.chuimin.cn)

5. 虽然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但也要看到和妈妈单独在海外生活的不易,你都做好了哪些准备?如果去了国外举目无亲,你能想到会有什么困难?你会如何面对?

随着谈话的深入,她才明白原来逃避不是目的,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生存,都会遇到各种问题,自己目前想摆脱的困境,也许到了另外一个地方会转换成为另一种困境。

只有自己从内在做好各种准备,才能无往而不胜。

在我们仔细和她谈了两个周末之后,我感觉她对于出国留学这件事考虑得比较成熟了,这才同意并且开始办理各种手续。

我告诉她,我们要去的地方只有一位朋友,还不能总是依靠她,一切的一切,都要靠我们自己打拼,自己解决。虽然我知道说起来容易,她答应起来也很容易,但真正面对的时候,却并不那么容易。但也许正是因为有这些沟通和预防针,面对之后的各种磨练,女儿一直很乐观,从来没有抱怨过。

写给父母的话

如何引导孩子做决定?

* 做任何有关孩子的决定前,一定要征求他(她)的意见

也许你会认为他(她)还太小,不懂事,做不了主,所以不屑于征求孩子的意见,但你千万不要忘记,谁是这件事的主体。即使孩子不懂事,你的善意征求意见,也会令他(她)倍感尊重,从而增加了自身的责任感和自信。

* 做任何有关孩子的决定时,一定不要完全听从他(她)的意见

有的家长说自己很民主,一切让孩子做主,结果幼小的孩子并不明白责任的重大,他们的眼界、阅历、能力都不如成人,说白了,他们是需要监护的非成年人,他们的答案是朝令夕改的,也会情绪化,所以,家长千万不能一味地顺从孩子的意见,而是要做理性的分析。

* 不要让孩子做超越他(她)年龄的选择题

让一个四岁的孩子选择吃什么味道的糖果是很明智的做法,但让一个十岁的孩子选择自己到什么学校读书则未必明智。道理很简单,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选择,当事人永远无法为此承担责任。所以,作为家长要协助孩子在关键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而不能任凭孩子的一己之快。

* 做决定之前,要把利弊说清楚

有的家长会用各种利益来“引诱”孩子就范,他们抛出的条件都非常具有诱惑力,但这些并不全是事实。

诚实的家长应该站在中立的立场,和孩子理性地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掩盖困难、夸大好处的行为是十分幼稚的,这些仿佛定时炸弹一样,会在你并不知晓的时候,突然爆炸。毫无心理准备的孩子,一时之间无法承受以前并不了解的结果时,往往反应会十分激烈,甚至全盘放弃当初的决定。

* 决定一旦做出,并非不可更改

家长在和孩子做决定的时候,要明白这个决定只是基于当下的各种条件而生成的,并非一成不变、永不更改。有的家长好面子,有的家长一根筋,明明发现情况不对,还是不肯放弃原来的决定,还美其名曰:不能放弃,要坚持。殊不知,坚持了不该坚持的,就是一大错误。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决定都可以更改,但需要明确和值得接受的理由——这样孩子才会有勇气做决定。一个不能有任何错误的决定,对一个孩子来说压力太大,久而久之,怕承担错误后果的孩子,就不会再轻易做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