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从头开始学本领,杨绵绵创造辉煌

从头开始学本领,杨绵绵创造辉煌

【摘要】:从头开始学本领杨绵绵曾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这是她一生的转折点,这是她辉煌的起点。创业的开始阶段大部分是以艰难、困窘的,杨绵绵也不例外。原来作为医学专家,一些药剂需要冷藏,但当时没有条件,因此单大可只能自己摸索制作冰箱,所以才写了那本书。于是,一场学习开始了,一场试验开始了。当然,和任何一位创造了杰出业绩的女性一样,杨绵绵的参与,是一种以艰苦和艰难为开端的参与。

从头开始学本领

杨绵绵曾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这是她一生的转折点,这是她辉煌的起点。但当时的杨绵绵心里完全没有底,从没想过会为了这个事业奔跑半生、辛劳半生。

杨绵绵,1941年8月生于江苏无锡,祖籍上海。1958年考入山东工学院,学习内燃机专业。毕业后,她没有回上海,而是在青岛市劳动局下属的一个技校做了教师,1971年调入青岛压铸厂担任技术员,之后逐渐承担管理工作。1982年,她被调到青岛市家电公司工作,任引进项目办公室主任。在1984年之前,杨绵绵的生活经历平淡如水、自得其乐,是大多数普通中国人的生活轨迹。她有一个爱自己的丈夫,有两个可爱的女儿。然而,所有的一切都因为一个人改变了,这个人就是慧眼识英才的张瑞敏。

时值改革开放的第一拨浪潮,所有企业都试图寻找引进项目,因为找到引进项目这个企业就有活路了。家电公司等了两年没有争取到一个项目,恰巧德国“利勃海尔”进入中国市场晚了一些,经过多方努力,1984年家电公司终于争取到了冰箱项目。项目是抢到了,却没有人来干。为什么呢?只因为这个项目要贷款900多万。900多万上哪里去找?又怎样去还?当时的经济水平,一个厂的领导如果能够贷来10万块钱,就算是很有办法的了。关键时刻张瑞敏站了出来,决定“下海”操作这个项目,同时邀请杨绵绵担任副手。为什么会选择杨绵绵呢?事后张瑞敏谈了自己的理由,“就是觉得她和别人不同,在她的同龄人还在利用上班时间买菜、织毛衣、洗衣服的时候,她在认真地读书学习”。也就是这么一个朴实直观的印象,成就了一个商界女强人的创业神话。(www.chuimin.cn)

对于这样的请求,杨绵绵犹豫了,因为当时去企业无异于“入江湖”,在企业并不好呆。但是她最终还是答应了,以为自己实在干不下去再回家电公司也可以。她曾这样评价自己的选择:“张首席对务实的人很欣赏,觉得这个人能干实事,就是他所需要的助手,而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也正是由于这个机遇,才有了后来的无限辉煌。创业的开始阶段大部分是以艰难、困窘的,杨绵绵也不例外。当时厂里的境况非常糟糕:全厂有600多名职工,但偌大厂区没有一个人,没有什么事干的工人们都跑到附近的山坡上晒太阳去了,厂区离火葬场不远,工人就整天无所事事地望着火葬场不断升起的黑烟。乱糟糟的厂区,房子的窗户上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有人的房间外将就蒙着塑料布。

这是怎样一个景象!杨绵绵惊呆了,这样一种状况怎么进行生产呢?而且那个时候,杨绵绵对冰箱一点认识都没有,无奈之下,只好到图书馆找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她找到了一本名字叫《电冰箱》的书,作者是单大可。能写出这本书,这个人一定懂电冰箱这一行。而且通过打听,得知作者原来是第二军医大学的一名教授,人就在上海。带着兴奋,杨绵绵十万火急地赶了过去。原来作为医学专家,一些药剂需要冷藏,但当时没有条件,因此单大可只能自己摸索制作冰箱,所以才写了那本书。杨绵绵没想那么多,她诚恳地邀请单大可当公司的顾问。于是,一场学习开始了,一场试验开始了。杨绵绵还派了一个技术部门到北京雪花冰箱厂去参观学习,“偷偷学艺”,根据带回的零部件,自己来画出图纸,然后,单老师用他的土办法,告诉大家冰箱怎样做,并马上生产,以促进项目引进。也就是在这么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也就是在时代潮流的推动下,今天享誉世界的海尔冰箱诞生了。

这一年,必然要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那就是“张瑞敏”,今日的海尔首席执行官。但多数人却不知在张瑞敏的身后还站着一个默默付出的人,她便是含辛茹苦的杨绵绵,海尔今日辉煌业绩的一块基石。当然,和任何一位创造了杰出业绩的女性一样,杨绵绵的参与,是一种以艰苦和艰难为开端的参与。如果说,成功总是垂青那些坚韧不拔者,杨绵绵无疑是其中的一位。这种坚韧不拔来自于一种目标,一种激情,而这种目标和激情的惟一指向就是:铸造一段激动人心的业绩,创造一种从未有过的辉煌。正是凭着这样一种品格,杨绵绵在海尔十七年的创业史中,留下了独特而又不可磨灭的印记。